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活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大家把他安葬在他亲自创办的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后改称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一年一度,新竹清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教育老人.  相似文献   

2.
台湾清华"复校"初衷1948年冬季,中共先头部队进入清华园,就在中共军队进抵清华校园的前一天,校长梅贻琦以进城洽公的名义,悄悄挥别了他服务了二十多年的"水木清华"校园。1949年6月,梅贻琦从广州,途经香港辗转奔赴法国巴黎,旅行目的为出席在巴黎召开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他是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3.
梅贻琦一生服务清华长达47年,其中担任校长31年,在两岸清华人的心目中,他是当之无愧的“终身校长”、“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在谈到自己当校长的心得时说:“为政不在言多,顾力行如何耳.” 梅贻琦在执掌清华期间始终坚持勤俭办学、廉洁治校.他初到清华时,便再三强调勤俭.他说,我这样做一则是希望学生保持简朴学风,无纨绔习气;二则是为了节约办学经费.其实,当时的清华庚子赔款相当丰厚,梅贻琦完全可以不用那样做,但是他没有.对于数额巨大的庚款梅贻琦分文不取.相反他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为了节约开支,梅贻琦辞去了司机,自己学开车;辞去厨师,让夫人韩咏华亲自下厨.不但如此,梅贻琦甚至连学校供应他的两吨煤也不要.  相似文献   

4.
王震亚 《民主》2012,(8):19-22
在清华校长梅贻琦(1889-1962)53岁生日的时候,顾毓瑗赋诗贺寿,前四句为:“天南地北坐春风,设帐清华教大同,淡泊高明宁静志,雍容肃穆蔼和衷。”应当说,这是对他回报母校、献身教育的生动概括。  相似文献   

5.
游宇明 《各界》2010,(3):1-1
在清华大学早期的校长中,有两个人特别出类拔萃,一个是梅贻琦,一个是梅贻琦之前的罗家伦。罗家伦对清华的贡献至少有这样几点:一是把清华的主管部门由外交部变成大学院,切断了外交部少数高官借机贪污清华基金的管道;二是消除半殖民地教育的影子,将“清华大学”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前身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是用美国人退还的部分庚款办的):三是一扫清华园的“苟且”之风。  相似文献   

6.
王丰 《党政论坛》2011,(22):49-49
台湾清华“复校”初衷 1948年冬季,中共先头部队进入清华园,就在中共军队进抵清华校园的前一天,校长梅贻琦以进城洽公的名义,悄悄挥别了他服务了二十多年的“水木清华”校园。  相似文献   

7.
岳南 《各界》2011,(12):82-84
1948年底,梅贻琦自北平飞南京,后经香港、巴黎转美国。1955年11月离美赴台,创办清华科学原子研究所。1956年1月,在梅贻琦主持下,新竹清华第一批校舍动工兴建。这年秋,招收第一班原子科学研究生,暂借台湾大学上课。1957年,新竹首批校舍、办公楼、教授住宅、职员、学生宿舍完工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8.
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在著作《爱弥儿》中论述了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他主张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并在教育过程中顺应自然,遵循人的天性,努力做到正确地看待和善待儿童,以达到"归于自然"最终目的。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是:遵循自然,顺应天性;尊重个性,善待儿童;崇尚自由,反对体罚;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欣汝 《学理论》2012,(15):160-161
威廉.冯.洪堡是德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里,主要包括论"普通人的教育"和"大学教育"两部分,对现当代影响重大的是柏林大学的建立,其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无论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还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复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开创了教育救国的道路,最早制定了德、智、体全面育人的方针,在文化上他突破"中体西用"的模式,主张从体用一致上全面学习西方的长处,达到救国图强的目的。严复是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在艰难条件下对维护北大生存和开创学科改革有过重大贡献。严复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品格,对我国当代教育也有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他的人性论和个性观基础上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他主张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然后达到"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目的。同时他认为改革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把"真正共产主义者"作为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并多方面论述了其独特的时代和阶级特征。毛泽东的这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他早年"新民"思想的扬弃,同时也对他建国后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清廉正直,耿介拔俗,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理念对后世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他的"离经叛道,混淆纲常"的婚恋观念也对后世的"男女平等"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是采用"专才"教育,还是采用"通才"教育的问题,提出在"通"的基础上要有所"专",既要有"一技之长",更要能融会贯通,要培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赵永玲 《学理论》2011,(32):235-236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当代幼儿教育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约翰·马尔科夫(John Markoff)是《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被誉为"硅谷独家大王"。他对互联网发展有着惊人的洞察力与敏锐度,并长期专注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报道。2013年,他因为关于劳动力与自动化的报道而获得普利策奖。2016年1月,《清华管理评论》就人工智能对商业、社会以及企业发展的影响对马尔科夫进行了专访。TBR《清华管理评论》:您在信息科技领  相似文献   

16.
荀子,名况,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先秦哲学的总结性人物,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从"性恶论"出发.力图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并进而将这种思想诉求贯穿于他所倡导的教育方法之中.荀子提出了外在和内在双管齐下的教育方法,教化内容包括道德教化和知识学习的全面性思想.对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7.
姜燕华 《学理论》2013,(30):258-259
福禄贝尔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在《人的教育》中论述了儿童期的教育,阐述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张自然教育、重视儿童的积极活动、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与创造力发展。其思想对我国现行儿童素质教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宏 《学理论》2014,(32):269-270
魏源国家观对当代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研究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魏源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睁眼看世界",抵御外侮,"师夷长技以制夷"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观点。他特别重视爱国人士问题,提出应重视爱国人士的发展,从观念上改变爱国人士培养的目标,从理论上更新教育内容,特别是重视爱国人士的道德培养,提出从实践中改革教育制度的主张,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爱国人士体系。虽然这个概念在当时没有被人意识到,但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在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但美国高校却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各门学科之中.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途径并采取必要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通过对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分析,我们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这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些有益的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是未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既从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也从实践层面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