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论述,是表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述,它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意味深长,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揭示了人的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内在关联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深邃理性,指明了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建成美丽中国以及建设地球美好家园指明了方向,充分表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涵的丰富而高超的生态哲理。  相似文献   

2.
正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当今世界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政府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领导能力尤为必要。但目前,生态文明建设领导能力方面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政策不够完善,法律基础、法律环境及法律支持欠缺;第二,面向社会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不够,关于污染物排放以及污染危害后果的信息提供不够;第三,关于环境保护的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渗透了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解,具有丰富的思想精髓,集中体现为:生命共同体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地阐述了"两座山"论,健全的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绿色富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理论精髓,彰显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窦玉菁 《学理论》2015,(7):75-76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共识。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从人的发展阶段出发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的阐述,对人的发展三个阶段所对应的人与自然三种不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对马克思生态文明的时代价值有了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概括提炼其中最显著的四个亮点,其中亮点之一是首次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这些年浙江省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方面做出的开创性探索实践,就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剖析,并探求了当前加快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6.
武朔 《学理论》2013,(22):32-33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各地更是在中央的号召下开始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大部分地方在这一方面是走了正确的道路,但是也有一部分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某些方面走向了歪路,背离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甚至走向了"伪生态文明"。这一类偏离生态文明建设正确道路的"伪生态文明"不仅无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还会妨碍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伪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形成,最后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和倡导绿色行为方式三个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2)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国家层面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在地方层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纳入地方发展格局。但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在一些具体的制度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梦,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越发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6)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其生态观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但是,就目前来看,生态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生态观教学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单一,生态教学成为形式,实际效果不佳。提出建议如下:提升思政教师生态文明方面的综合素质;拓展、丰富生态文明教学方面的内容;加强社会生态文明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提供生态观形成的现实途径;完善、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关于生态文明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省份,黑龙江省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阶段后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将制约着黑龙江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新形势下加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破解黑龙江省社会发展问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结合十八大精神,从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机制层面努力探索适合黑龙江省省情并具有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这种探索为实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山清水秀的大美龙江建设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优化政府协同动力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协同动力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方政府囿于自利性而出现执行变异,导致纵向府际协同动力问题;现行经济体制下的失衡竞争,构成横向府际协同动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权力分散交叉和职责同构,形成部际协同动力问题;利益驱使下公务员行为脱轨,造成公务员个体与政府整体间的协同动力问题。为此,应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增进生态文明建设央地协同动力;进一步协调各地政府间关系,增进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同动力;进一步整合政府各部门间职能分配,增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职能协同动力;进一步解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增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协同动力。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六大原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精髓,也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首次系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在肯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成果的同时,也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鼓励我们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道路上仍需坚持不懈、奋力拼搏。根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优先把握六大原则的深刻意蕴、透彻明晰六大原则的贯彻缘由,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治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创造全人类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11)
系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传统文化和谐基因与其文化精髓,对当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引发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已迫在眉睫。而生态文明建设急切需要生态文明动员,进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做出积极的回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态文明动员又是一个棘手问题,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认清当前生态危机,把生态危机造成的劣势转变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主要取决于生态文明动员的成效。因此,积极探讨我国的生态文明动员不仅有利于优化我国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生态文明进步,而且为世界生态文明圈的良性发展,保护全人类的生态空间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5,(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进行考察时更要求我们,"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天津,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为天津的未来长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思想上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生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直面国际国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在长期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从生态生产力角度、民生福祉角度和人类文明角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回归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缪磊 《学理论》2013,(28):29-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深度污染等严重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总结过去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描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在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在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准确认识下,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七大在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重要一章,提出了全面的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8,(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甘肃省是西部欠发达省份,自然环境差,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甘肃省在地方性法规、生态研究机构、自然保护区、环保组织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完善了环保法规体系,创新了环保制度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但甘肃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与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等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1)
于2015年3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的"绿色化"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概念上的提升,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外,加入"绿色化","绿色化"的提出很显然是对如今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的一个反思。为了更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倡环保的力度也是逐渐在加大,要想打造更好的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自此诞生。同时,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