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国 《党政论坛》2004,(12):15-18
王建国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一文就平观与发展观、效率观与公平观、执政观与人本观、时代观与务实观四个方面论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8)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凝练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三者一并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作为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价值取向。青年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代表,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应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正确定位和积极行动等方面出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特殊的行政价值取向,即以自治权为核心、以民族性为导向,坚持社会公平中的民族平等观、公共利益中的民族利益观、可持续发展中的民族发展观、现代文化中的民族文化观。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游斐 《理论视野》2007,(3):60-61
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前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执政本质的价值取向和人民主权的政治架构,决定了中国政治合法性问题与传统阶级社会、现代西方社会合法性问题的本质不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具有实现、维护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职学院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规范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的过程。新形势下,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  相似文献   

6.
黄信 《学理论》2014,(7):13-15
邓小平人本价值观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高价值取向,有四个方面的内涵: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原则;充分尊重人的道德情结;关注民生、实现人民利益的价值目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维度和价值维度,两者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中国梦对核心价值观起着价值奠定和目标引领作用,其核心价值在于形成并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它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使国家、民族、个人三重价值高度统一。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梦起着价值支撑和思想保证作用,为中国梦凝练价值内核、坚定中国道路,构筑价值共识、凝聚中国力量,提供价值准则、激发中国精神。它们共同构成了引领社会进步的旗帜,在互动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8.
王春娥 《学理论》2014,(15):30-31
消费主义价值观源自于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是在当代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价值哲学,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人生等方面扭曲的价值内涵。恩格斯自然生态问题制度性归因思想启示我们: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的缺陷,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的阶级特质、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等方面探寻消费主义价值观错误价值取向的社会根源;消费主义价值观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断向世界蔓延,延续着资本主义的寿命,同时也不断集聚起加速全球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动因,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对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9.
叶海坚 《党政论坛》2002,(11):22-23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在上海这样一个 国际化大都市中,作为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肖玉泉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生命的一点一滴,圆满地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普通民警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充分展示了新时期人民警察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精神价值,为公安机关乃至全社会树立了无愧于时代的伟大形象和学习的榜样。一、肖玉泉同志的价值观肖玉泉同志的价值观,概括起来有这样五个方面:忠诚的理想观。从事人民警察的崇高事业,激发了肖玉泉同志对党忠诚、为党奋斗…  相似文献   

10.
黎丽萍 《学理论》2015,(7):244-245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仅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更应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制度建设和研究传播,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志愿服务则是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精髓是企业价值观,而企业价值观作为信仰、价值、心态系统中可资评价的侧面,其中对企业的运营以及战略发展取向起决定作用的是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不是自然生长和成熟的,它的形成是基于有意识的选择,是人为确定和设计的产物,亦即从驳杂的价值理念中抽取出来的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须仰赖于有效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价值观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拓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的增变,对人们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行为取向、行为模式发生重大影响。所以,对怎样认识这些变化,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舆论、法制、教育宣传等方面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是完全必要的。所谓价值观,它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意义的评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因此,科学的价值观就一定是与它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价值观。发展…  相似文献   

13.
首都市民职业价值观状况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对首都市民职业价值取向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表明:首都市民珍视工作稳定性,职业理想倾向于个人经济利益和自我价值实现,崇尚不断创新、乐于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体现了新时期积极向上、忠于职守的从业价值观,形成了由物质实现、自我实现向社会实现逐层递进的事业成功观,认同通过个人努力获取成功的事业进取现.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4)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阵地,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教育三条路径,搭建平台,系统推进,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决定人的情感、愿望和追求,成为人的一种最有力与最有效的行为动力.目前,核心价值理念缺陷、价值取向模糊、价值认同失衡以及价值观念错位等众多价值观问题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为此,应进行科学的价值干预.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其选择价值观的能力,加强正面价值观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三者相互关联,具有内在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价值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内核。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导向、表率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对每一个党员干部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党风的树立、在群众中威信的树立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提升党性修养、加强政德建设的核心问题.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出仕为官的价值取向出发,并结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容,提炼总结我国当代党政领导干部应树立和坚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最近在谈到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时指出,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一种强调在为个人努力、为个人奋斗中,客观上也为社会工作;另一种坚持在为国家、为党的事业奋斗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他指出,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党性和作风。加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强调,党员入党不是为了谋取某种职业,而是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信仰和宗旨,从而自觉做到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精髓,综合体现了我国社会所倡导的文化建设取向。要发展健全好社会主义,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科学理论。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要义。核心价值体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根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价值取向决定着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厘清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正是实现我国城市社区组织形态和管理体制调整,使其承担起重新整合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