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浩 《学理论》2012,(15):121-122
在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中,读书法是朱子在解释四书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切己体察是《四书章句集注》所载读书法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本文以《读论语孟子法》为中心,并结合《朱子语类》所论述的读书法,从切己、知道、设身处地三个层次来分析切己体察的具体内涵。切己体察就是要求学者应当从真理的向度达到对经典的理解,即是对经典表面之下的真理进行体会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读书阅世     
李飞跃 《党政论坛》2011,(22):18-18
人生的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必修课。十来岁,我们阅读的是童话和传说,关注的问题是“善”与“恶”。那时候的镜像里,世界就像日月的运转一样,昼夜分明。现在回想起来,对人物印象的第一个判断常常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对周围的人物如是观,对影视文学中的人物如是观,对自己亦如是观。  相似文献   

3.
佚名 《党政论坛》2010,(16):41-41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渭“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不放松,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一二条规矩,它们是。  相似文献   

4.
谭爱国 《学理论》2011,(30):70-71
对法和法律的比较,从二者的含义上去理解,去区分,会更加明显。目前学术理论界大多数人认为从古希腊到马克思一直到现在,对法的研究中,法不同于法律,二者之间有区别,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6.
崔光宝 《党政论坛》2011,(10):52-53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 孔子多才多艺、学问渊博,他在读书时常常把“学”与“思”“习”“行”结萑穗抹。一是学与思的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是“学”与“习”的结合。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学习理解掌握知识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展江 《党政论坛》2009,(16):8-8
清代诗人法式善,写有《读书四首》,运用四个比喻,论述了读书的道理和方法,很能给人以启迪。第一首说:“读书如蓄货,一室靡不有。瑰奇产岩阿,幽怪发渊蔽。当其求莫致,岂借跋涉走。”他认为读书要像蓄积宝物一样,应当应有尽有多多益善,甚至不惜长途跋涉以求得。当然,有了珍宝也不要炫耀于人,同时又不能闲置不用。  相似文献   

8.
读书好     
惠风 《学理论》2009,(1):94-94
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都向人们提出了读书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陆忠荣 《党政论坛》2010,(17):50-50
一、在读书中激发志气 古浯云:“夫志,气之帅也”、“人生如屋,志气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用朴素而又充满哲思的诗言,点亮我们信仰的灯塔、引领我们阔步前行。党员干部应当在仔细研读中吸收精华、开阔胸襟、提升境界。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0)
在马克思主义"四观"课程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应紧扣教材体系,在教学中建立多层次的问题体系,进行问题解析式教学。将统一的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问题"体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四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陈乃举 《党政论坛》2010,(20):17-17
“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这副楹联可以说是撰写者唐英为人为官的真实写照,很为世人称道。祖籍沈阳,雍正六年(1728年)被朝廷派到江西景德镇任督陶官,是清代戏曲家和著名的陶瓷家。在世风颓废、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场上,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官,人生地不熟,若不入乡随俗,奉行官场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2.
葛先园 《理论探索》2011,(2):122-125
贾国宇案由于法院较好地把握了案例造法的限度,因而产生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应。案例造法应把握好的限度是:法官自己要信仰法律,并且通过裁判提升当事人对法律的信仰;以填补法律漏洞为限,并且要维护法律的安定性;只在民事法律领域内造法,并且要顺应现代法律的发展趋势。随着各级人民法院裁判的网络公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案例造法将有利于形成案例竞争的市场,而案例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更加明晰地发现成文法律的成就和瑕疵,进而为将来的立法完善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9,(18):36-37
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无人能比。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目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相似文献   

14.
蕴涵 《学理论》2008,(17):87-87
读书养德:一个人可以通过读书怡情益德。古言道:“不读圣人书,难有圣人德。”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读诸子百家这类富含哲理的书,使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读蕴藏着先进思想、优秀品质、浩然正气的先进人物传记,激励着我,充实自己的人生;读书使我心地思善、为善,  相似文献   

15.
孔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仁""礼"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教化、法制规范及社会和谐思想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时代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其形成有着深刻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引领、价值体系构建、文化软实力提升、美好人格构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孔子"仁""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滋养与借鉴、传承和创新的内在辩证关系。孔子的"仁""礼"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突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重视个人与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义利观、落脚国家精神的筑建有着十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2)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奔涌而来,我国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规避思想战线上的"精神污染"问题业已成为全党乃至全国人民都应该重视的课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定性分析等方法,把握邓小平提出的防止"精神污染"思想的背景,深入剖析其思想内容,总结其思想影响,通过探析邓小平关于防止"精神污染"的思想使之与当前思想战线工作相结合,从而力图对今天的思想战线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李健 《党政论坛》2009,(13):56-56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过—句话:“我们的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对机关干部来讲,克服本领恐慌,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加强学习。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坚持读书学习,并将所学知识与工作融会贯通,通过学习提高自己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的情况是少之又少。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机关干部在读书学习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8.
沈宝祥 《党政论坛》2009,(20):20-21
耀邦嗜书。他爱读书,勤读书,善读书。 胡耀邦同志在指导我们办《理论动态》的过程中,经常谈读书学习,既对我们提出读书要求,也谈他自己读节的体会,更多的是谈领导干部的读书,使我深受敦益。他论读书的一些精辟之言,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9.
"来得富"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安乡投资办企业已经有6年时间了,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来得富"食品公司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点石成金的神奇效应,"来得富"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的“自然生成说”本身存在缺陷,后人亦有理解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对“自然生成说”作接近亚氏原意的解读,分析其失足与成功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这一理论问题所包蕴的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