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媒体是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交往的需要而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大众媒体对现代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并对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显示了重要的影响力,尤其发挥着较为重要的政治影响力,突出表现在设置政治议程、形成公共舆论、改变政治关系、影响公共政策、实施政治监督、塑造政治文化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2.
吕丽 《理论与改革》2015,(2):122-125
主流媒体通过新闻框架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建构,这一框架表现出主题多元、格局立体、版面专题化、区域差距较大等特点,折射了政府及社会主流议题的变迁。随着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主流媒体生态环境报道框架内部呈现出流变特征,更加注重建构绿色公共空间、保障公众话语权,淡化了政府工具色彩和宏大叙事风格,更加注重深度分析报道和传递人文关怀。与此同时,区域报道不平衡及对农村生态环境关注度不够等问题仍是主流媒体亟待突破的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持续升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西方报纸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覆盖面,互动性等特征,来提高报纸网站的点击量,并尝试与受众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通过对社交媒体Twitter的观察记录以及查阅整理相关文献,探究西方报纸在这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曾晓芳 《学理论》2010,(25):166-16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在社会传播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其影响力日益提高,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形成了明显的冲击。纵观新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4,(8):63-63
姚广宜在《新闻法制研究》今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网络环境下的网民关注更多体现的是民众选择的自发性、任意性。就监督司法而言,民众并非对所有司法个案均同等关注,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个案本身及其司法程序.其中所“关注的重点案件多具有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私利与公权的矛盾、同公民权利息息相关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信息化的程度。网络社会下的网络舆情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人们的内心中去,引导着人们对这个社会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可以说网络舆情就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执政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是一个晴雨表,它直接反映着党的网络执政能力水平;它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指标。因此,探究新兴媒体环境下党的网络执政能力显得尤为关键。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加强网络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党的网络执政能力水平,是建立学习型、服务性、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政务微博信息发布与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微博中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扩散表明,政务微博一味求稳的心态及管理运营能力的不足。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平台,政务微博"学会自己说",关键还是要基于草根言论语境,体现行业和部门特点,针对具体事务突出权威信息的发布,重视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否则,"井喷"过后的政务微博会与公众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
构建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实现信息的最优传播,保证整个社会健康、有序的运行。在现行的媒介体制下,要构建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政府的积极调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转变观念,引入并强化政府公关意识,创新政府对媒体的监管调控方式,营造相对宽松的媒介环境,促进媒介健康发展。其次,以建设性的态度来解决好当前公众和媒体反应较为强烈的突发性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的问题,不断拓宽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第三,推动新闻立法,将政府与传媒的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9.
杨伶俐 《学理论》2009,(8):27-29
受多种原因的影响,美国的媒体报道尤其是针对中国的报道往往有失偏颇,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偏见。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媒体的荒谬报道及其背后的文化定势机制,提示美国媒体必须抛弃偏见,彻底摒弃几百年来的文化定势,在理解和和谐中谋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岳平 《瞭望》2008,(46)
11月3日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44期,在热点观察栏内刊登《冷观大实蝇实情》一文,这是一篇准确的澄清性报道,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柑橘发生大实蝇问题。这篇澄清性报道采访深入,报道及时,实话实说,没有宣传腔,容易得到读者的信任。稿件系统报道了柑橘大实蝇发生的规模、前因后果及处理情况。对于大实蝇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文章引用四川省农业厅植检站站长的话澄清了互联网上的种种传言。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传播渠道广、速度快,一条关乎人们健康的不完整信息,就可能造成  相似文献   

11.
单仁平 《党政论坛》2011,(10):40-40
外媒一碰到中国政治,“很容易出假新闻”,像是中了魔。2008年CNN等西方媒体裁剪现场照片,人们记忆犹新。如今这样的小动作又被法新社等媒体用上了。  相似文献   

12.
从相关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媒体中精神残障青年的形象及其受污名化的基本过程和机理。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媒体中的精神残障青年形象大致划分为越轨者的形象、边缘化的形象、不名誉的形象以及工具化的形象四种类别;媒体中精神残障青年的形象大多偏向于负面,精神残障青年不同程度上受污名化。建议采取适当措施,消除对精神残障青年的污名化,帮助他们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融入社会并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对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4.
报纸微博的媒介价值与运作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计算机的普及运用,微博的诞生,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以报纸为媒介来传递信息的模式,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报纸上的不足。报纸微博的开通应用,在捕捉新闻要点、前移读者的新闻关注、澄清新闻事实和强化报纸公信力、树立报纸的市场形象、在媒介融合中达到报纸及其网站的推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报纸微博要做到专人操作,与新闻采编同步;内容上,原创为主,兼顾转发;形式上,或单一微博,或组建微博圈,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冀中能源将新兴媒体引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建好、管好、用好网络,建立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传播科学理论、引导主流思潮、展示先进文化、塑造时代精神等方面的阵地作用和教育功能,通过网络书库、网络成果展、网络QQ群、网络学习办公oA系统措施,逐步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从传统的“面对面”转变为现在的“键对键”,开创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走出了一条“发挥新兴媒体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得到了中宣部和河北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发展,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强网络立法,用法律制度规范和约束自媒体;加强网络公德伦理教育,全面提升民众网络素养;大力发展多渠道媒介融合,多角度多方式壮大网络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把握信息传播规律,完善舆情应对的运行方式,增强自媒体治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加强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自律,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管理部门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曾志杨 《民主》2012,(5):56-56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12个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审查规定》,明确提出,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履行法定的广告审查义务。企业、媒体、消费者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产品流通链:厂商提供商品并制作广告,借媒体渠道深入千家万户,消费者据媒体以购买商品。三者之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何做到三者各司其责,这是保持商品销售流畅的基础,如果出现脱节,或产生阻滞,难免会产生矛盾,并影响到商品的正常流通。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早已不是一个纯粹的独立于现实的虚拟世界,网络传播的实时性、匿名性、互动性,使谣言在网络中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快捷性、难控性、互动性、逼真性等特点,引起的暗示和传染性也更强,在短时间内,谣言就能形成广阔的覆盖面和极大的传播强度,造成的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思考灾难事件中媒体如何应对网络谣言,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网络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青年研究》2021,439(4):1-10
基于"网民社会意识调查"的相关数据,探讨媒体使用偏好对青年网民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日常情境下,青年网民的官方媒体使用偏好会对其政治信任产生正面的影响作用,而社交媒体使用偏好的影响并不显著,对青年政治信任具有负面影响的是海外媒体使用偏好;在突发事件中,媒体使用偏好对青年政治信任的影响出现两极分化效应,官方媒体使用偏好越强,青年网民的政治信任程度越高,而社交媒体与海外媒体使用偏好则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青年网络表达参与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升他们对基层政府的信任水平。网络时代媒体使用偏好是影响青年政治信任的关键因素,这为数字政府治理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