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31)
新型城镇化涉及所有人的利益,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正。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城乡差异明显。完善现有的保障体系,完善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对推进辽宁新型城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背景,对现阶段的农民医疗保险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农民土地产权不明确的背景下发生的,与此相联系的许多制度导致农民权益受到极大损害,成为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保护农民权益的科学合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谭伟 《理论导刊》2003,(9):21-23
农民进城有就业型、生活型和子女上学型之分。改善农民进城的外部环境要坚持人权原则、竞争原则、公平原则和平等原则。农民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城市规则,保护公共产品,改变原有的生活习俗,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和户籍制度的弊端,造成了农民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能力弱势,农民市民化困难重重。因此,应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城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7)
新型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其建设中不可避免地要打破原有的生活状态,触及农民群体的既得利益;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障和满足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也越发突出,如何在贫困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妥善保护农民权益,确保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平稳过渡,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关键,是关系我国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重大课题。认识、政策、制度、信息和素质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民的市民化进程。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快制度改革,增强农村劳动力进城的内动力;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集聚,更多吸纳城乡劳动力,促进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占我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不仅是城市化的推进者和贡献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主要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从  相似文献   

8.
张坤  王征兵 《理论导刊》2013,(1):98-101
政治参与作为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不仅决定了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对农村的政治稳定和全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山区农村,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参与渠道单一,政治文化现状令人堪忧。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强民间合作组织和基层民主建设,才能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从而促进整个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进城务工农民的心理状态以及最终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否适应这种社会转型,是否适应这种历史变迁,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关注进城务工农民的心理适应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帮助进城务工农民渡过心理适应困难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民政治心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心理的透视,明确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有效构建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的长效机制,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必须跳出“以农言农”的思维圈子,要从城市化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依据这一思路,解决农民问题主要有三大方略:一是在观念上重新界定“农民”,消除作为身份标志的“农民”概念;二是在政策上打破现有的城乡分离的户籍管理制度;三是在非农化过程中积极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与中国社会政治稳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问题是决定中国现代化进程快慢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中国社会历史性变迁和政治稳定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农民在国家工业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并从适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战略、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隐性失业、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以及推动农民自我改造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前瞻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公法权利的司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占我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不仅是城市化的推进者和贡献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主要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从逻辑应然的角度看,他们本应是受城市化进程获益最多的群体。而实际情况是:我国农民对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权益的无法公平分享——农民无法公平地分享各种社会保障和现代化的文明成果,社会缺乏对农民利益的补偿和权益保护机制,法律缺少对农民权益有针对性保护的具体规定及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4.
"扶志扶智"作为新时代文化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造血式扶贫"的过程中激发扶贫对象主动脱贫的内在驱动力,继而以内生文化带动外部经济发展。"扶志扶智"的路径规划应确立"以农民为中心"的视角,根据农民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双层因子特质,通过道德建立表层"扶"的文化规范,继而在艺术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提升农民深层审美能力,实现扶"志"与扶"智"路径规划下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5.
山区农民"出行难"是"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对山区农民生活、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在向山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存在的弊端.解决山区农民"出行难"是承担着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只有努力提高其公共服务能力,在行政理念、公共财政和服务内容上充分体现对山区农民的服务性,这样才能逐步弥补政府对山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供给不足,最终解决山区农民"出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科学构建农民市民化的动力系统对于推进农民市民化至关重要.动力系统的内部要素、外部要素和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一种要素的变动,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动,从而对农民市民化形成推力、拉力或阻力.动力系统的环境即制度的供给与系统目标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既通过对动力系统要素的作用来影响系统的演化目标,也作为动力系统演化的中介影响系统的演化目标.  相似文献   

17.
程洪宝 《理论导刊》2005,(11):66-67
从理论上讲,城镇化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很大的正相关关系,而现实中,在政策措施不科学的情况下,城镇化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因而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负面影响,以充分体现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正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18.
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心理体验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684名农民的实证调查表明,农民时农村基本生活保障的心理体验呈现出理性认知的匮乏性、权利意识的淡薄性、冲突应对方式的消极性、社会参与意识的缺失性、社会公平感的低落性等特征.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对农村基本生活保障的心理体验朝着更为积极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再论"减少农民、增加市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严重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经营规模太小,劳动生产率太低。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入点是“减少农民、增加市民”。要坚持市场化的取向,让农民自主选择,政府要搞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0.
戴琼瑶 《学理论》2014,(4):116-117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长期驱动力,但它在提升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度的同时也产生了系列问题,人口流动就是其中一个。首先从基本含义与发展过程入手对城市化进行概述,接着以人口流动作为研究对象,在罗列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基本特点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与人口学的相关理论对人口流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