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的经验教训与重要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些经验教训和重要启示就是,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社会再分配必须保证广大民众的基本生存权,精神文化必须给人以归属感,城市现代化、工业化必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内容的系统性、深层次命题。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面临诸多现实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反思和借鉴传统价值观优秀成份很有必要,其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良农村政治组织和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推进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等现代化力量的强力作用下,伴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的持续消解,我国乡村文化传统历史地进入实质性的解构与重构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我国乡村文化传统的生命因子激活,切实解决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经济,全面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乡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恢复乡民的文化自信力和创造力是促进我国乡村文化传统现代复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吴全军  张红英 《学理论》2013,(32):29-30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可在特定区域内,实现城乡的自然资源及生产要素能够快捷流动、合理配置,各次产业联动发展,形成城市和乡村在各个层面建设统一体,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方式、自然生态环境、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广泛融合。整体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的对策: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多举措加快城镇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改善农村精神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和完善中国农村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在建立这项制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城乡有别,具备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有限的教育资源不断地向城市地区聚集,逐渐形成教育领域内的"马太效应"。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城乡教育双轨并行的状况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备受关注,教育城乡一体化被提出。但不考虑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一味地提倡教育城乡一体化,实则是一种城市精英阶层再生产的合理化和固化。城乡教育二元对立和城乡教育绝对的一体化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弊端,"一体多元"是城乡教育关系较为合理的定位,为两难困境的突破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出路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观强调从城乡关系的整体来考虑国家的教育发展,把城乡教育纳入统一的教育发展系统中,逐步消除城乡教育差距,普遍提高城乡人口的现代化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良性转移。不仅义务教育,我国城乡教育在整体发展上同样存在均衡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教育机会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别和城乡教育的制度性落差等。要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坚持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调整教育政策,体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统道德、风俗习惯、民间信仰、家规宗法"等传统文化对维持乡村社会生态的有序运转起到了重要的"软控制"作用。但随着城乡交流的深化,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不断加速,乡村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生态链受到破坏,对乡村社会的约束力也越来越趋于弱化。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生态学系统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历史作用和在新形势下其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生态缺失,并提出构建传统文化乡村社会"软控制"生态链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乡关系的研究一直伴随着整个城市发展的过程,对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发展中国家,城乡矛盾等问题尤为突出.我国西部地区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周边还存在广大的农村区域,其城乡关系具有特殊性.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的城镇化过程,对于分析城乡互动关系在经济结构、空间增长、社会文化构成等方面的反映,研究其中心城区与周边村镇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农民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因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又给农民的流动与就业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从长远讲,城市化能够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城市化也能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但也必须克服城乡间体制、制度性壁垒和政策缺陷,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解决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1.
振兴乡村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乡村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强国富民战略安排之一,这项任务能否实现,关乎复兴中华、实现伟大国家梦想的成败,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宏伟构想十分必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需要国家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发生转变——农业技术进步模式转变、农地保护模式转变、城乡区划模式转变、城乡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土地产权变革。  相似文献   

12.
李颖 《理论导刊》2013,(9):53-54,68
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严重,其中不乏文化传统的原因。中国文化传统实际上缺乏诚信,集中表现在:缺乏诚信建设的文化前提,即自由意志和规则意识;"人性善"的道德假设不利于诚信规则的建设;儒家"爱有差等"的伦理原则不利于诚信标准的确立;缺乏宗教信仰的实用理性文化传统不利于诚信的保障。当前我国社会诚信建构的基本思路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立人",同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进程中的云南民族文化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化发展历史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社会、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是传统社会、文化不断适应与重新整合的过程,也即是一个文化变迁的过程。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心理,使得云南的现代化发展出现很多特殊、复杂的问题,文化的变迁也显得异常的复杂和艰难。  相似文献   

14.
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不公平问题",体现为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问题",体现为失业问题、无序流动问题;"差距问题",体现为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阶层发展差距等;"越轨犯罪问题",体现为严重的社会失范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公共义化没施十分短缺,教育基础依然薄弱,普及和巩同义务教育任重道远;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履维艰.社会事业是事关天下百姓的民生大事,是解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每况愈下,不仅大大制约了农民素质的提高,迟滞农村的发展,也必然会抑制农村需求,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甚至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因此,中央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难题的-个重要突破口,城镇化本应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然而,当前席卷全国的城镇化浪潮,却与专家学者及中央政府当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尤其是在那些农业穷县,城镇化的推进非但没能破解"三农"难题,反而使之更加恶化.  相似文献   

16.
彭晓萌 《学理论》2013,(18):65-66
应用人类学自二战时期起,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改善、社会改进以及社会管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不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固发展,传统的民族文化渐渐被现代化气息淹没。应用人类学以社会文化现象为研究范畴,对于濒临消亡的传统文化拯救工作起着决定性影响。人类学家们借助人类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使其经济得以有效发展。但是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必须考虑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双向冲突。从人类学视角,简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关于旅游业的资源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大都是在西方炮舰血与火般的征服下被裹挟进去的。传统文化对待现代化起初多持拒绝态度,随后是半推半就地接受,再后才是清醒的选择。衡量现代化实现程度有共识性的指标体系,当国家间在现代化发展水平上伯仲难分之际,民族国家身份迷失问题就彰显出来。在寻根"我是谁"的人生追问、确定民族国家身份时,传统文化就重新回到了当代人的探寻视域之中。"传统文化热""国学热"是现代化中民族国家身份迷失后的再确认。其目的是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形成既能反映现代化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王艳 《理论探讨》2004,(6):63-6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农村经济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存在着城乡差距过大的"二元结构",使得"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在农村,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当前的关键在于把"三农"问题解决好,而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治理现代化相对忽视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治理作用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承担着"领导者"角色,农民则扮演着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者"和"享有者"的双重角色。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以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农民政治生活幸福感提升的耦合联动为路径,在新时代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情境下更具有实践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此,必须全面提升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质量,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公正性共享机制,塑造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良好环境,激发农民参与村务共治的兴趣,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现代化中共进共生。  相似文献   

20.
王晶  郭乔冬 《学理论》2013,(17):60-61
孝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文化根基。受各因素的影响,目前孝文化遭到冲击,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由于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这就决定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家庭养老仍将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要切实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就应该弘扬传统孝文化,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优势,鼓励、扶持符合我国传统孝文化,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家庭养老,真正让家庭成为农村老人安度晚年的稳固后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