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理论》2015,(10)
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体现着本土化的特点。不同于国有上市公司,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困境不在于股东与经理层,而在于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博弈。中小股东往往成为大股东控制公司的牺牲品,面临股权价值的稀释。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的时候,若能关注中小股东的利益,就是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就是防范了经理层过度操纵股权给公司带来的危机。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未能严格区分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不同,做了统一化的处理,增加了民营上市公司进行充分股权激励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法律的公平理念和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对忡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目前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规定之不足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建议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缺失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其他一些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关联交易日益普遍。然而,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中与大股东或潜在大股东间的非公允关联交易,极大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并破坏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则,对此有必要从法律规制方面加以研究,进一步完善证券法,以更好地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阮雪梅 《理论探索》2008,(1):154-156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其基本原因是:公司治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公司法律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在"一股一权"前提下,法律赋予股东的平等权利与这种权利的实现有距离;<公司法>没有从制度设计上真正体现有限公司的人合性特点,而股东间的利益冲突也损害了有限公司人合的性质;"资本多数决"原则为控股股东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利益";法律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规定还不完善.加强对有限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需要从控制机制和具体制度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梁园园 《学理论》2012,(32):130-131
公司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关于公司股东的权利也是一直以来人们研究的热点。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也成为股东保护公司的救济途径,当公司受到侵害时,公司为受害者,公司其他人则怠于行使权利,故赋予中小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权利就很重要,并且我国新《公司法》还处于修订阶段,处于不断修改中,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并充分发挥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钟高峥 《学理论》2009,(6):34-35
在股东对公司的监管博弈中,中小股东理性的做法是放弃“用手投票”的方式承担对公司的监管责任,监管责任必然由大股东承担而陷入博弈困境。多个大股东共存能够起到共同监管相互监督的作用,但还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大股东串谋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机会,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公共监管。  相似文献   

7.
刘海伟 《学理论》2012,(23):106-107
众所周知,《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法律加强了对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但仅对此作了比较原则的规定,实际操作性较差,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法律制度。通过对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中小股东保护原则进行分析,可以探求一个较系统、完善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以下四原则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股东平等原则;信息披露原则;控股股东诚实信用原则;董事信义义务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中一股独大,管理者几乎直接把持整个公司。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需要有一个独立性的董事会。董事会独立性可以以董事会的构成、独立董事的提名、公司的领导结构、董事会次级委员会的设立这四个因素来衡量。德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加强董事会独立性的具体制度设计,是公司治理规范的典型,对我国的董事会治理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通过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对2007年深沪两市跨国公司进行实证研究,不难发现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程度和股权集中度与其盈余管理的程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我国,受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外部监管制度不健全、国有化色彩较浓、行业垄断性强、跨国程度较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影响投资者决策以及管理层和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的现象屡屡发生,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面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进一步降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打破“一股独大”的局面,同对加强对踌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监管,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对踌国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有效监管和制约.  相似文献   

10.
郭宗军 《学理论》2012,(3):42-43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我国2006年新《公司法》确定的一项重要制度,该项制度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从明确诉讼管辖、公平分配举证责任、引入诉讼费用补偿制度、明确原告提供诉讼担保的条件、限制原告股东败诉时的赔偿责任等方面对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进行完善。将从股东代表诉讼权利救济的目的出发,构建原告股东的权益保障机制,以期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构建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族企业股权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带来不同的内部监控效率。改善我国家族企业的股权治理,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家族相对控股、其他大股东同时存在的模式,优化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二是要完善市场其他配套制度,如建立和完善经理人市场和独立董事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于制约公司管理层滥用其管理权,平衡股东与董事之间的权利,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法律一直未明确确立这一制度,只是在司法实践中依公平原则受理和判处了几例派生诉讼案件。本文论述了派生诉讼的概念、性质和提起诉讼的前提条件,提出了一些在我国建立派生诉讼制度的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任红 《理论与改革》2014,(3):172-175
特拉华州判例法经验表明,公司章程应明确规定优先股的优先权或对优先股股东的权利限制,在章程无规定时,优先股股股东权与普通股股东相同,此时,董事对优先股股东承担信义义务。在我国推出优先股试点之际,关于优先股股东权保护的法律制度明显滞后,公司法应明确规定优先股的股东权,在公司章程没有明确规定优先股优先权或对优先股股东权进行限制时,大股东和董事对包括优先股股东在内的公司整体承担诚信义务。  相似文献   

14.
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雇员、政府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公司治理需要全体利益相关者参与,形成一种共同治理的机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应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构建债权人参与治理机制,重视员工的合法利益,规范国家所有者对国有企业的监管行为。  相似文献   

15.
论公司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多数决原则基础上建立的公司权力运行规则在给公司决策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形成了对少数股东的不平等,即不得不按照公司法服从多数股东决定的合并、章程修改等公司行动。如何保护这些少数股东的权利是公司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我国公司法虽规定了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制度,但却在实践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异议股东在回顾请求权的公司适用问题、异议股东的确定问题、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法定适用情形问题等等,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引入 ,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 ,弥补了现有公司治理结构的不足 ,打破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由“内部人”控制的局面 ,保护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但由于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引入时间还比较短 ,其发展和运作还不成熟 ,尚存在诸多问题。要使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健康发展 ,必须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采取诸如“尽快为独立董事制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确立合格的独立董事选聘方式、界定独立董事应享有的特权、强化对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监督、加强独立董事的人力资源培养和企业治理文化的建设”等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燕 《学理论》2012,(26):61-62
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公司转投资中保护股东利益的法律规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外对公司转投资中股东利益保护有相关规定,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系统建立公司转投资中股东利益的保护制度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边界,外部边界由信息披露的外部制度,即法律法规来决定,内部边界则由公司治理结构框架来决定。为了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必须把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系统。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3年《公司法》没有规定在对公司利益进行侵害从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下,对股东利益进行最终保护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公司中出现了许多公司董事、监事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侵害公司利益从而间接损害股东利益的事件,严重挫伤了广大投资者投资信心。2005年新修订通过的《公司法》第152条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是该规定过于简单粗糙。要使其在保护股东利益上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从诉讼主体、前置程序、诉讼时效、案件管辖、诉讼费用等方面加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大朋 《侨园》2003,(2):40-41
2001年8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目的是制约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和外部股东的行为,以此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境内上市公司应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并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2003年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