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哲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其在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不是仅仅涉及到马克思哲学的个别观点,而是关涉到马克思哲学的本质与意义.这种创新和发展表现为:重新确认了"人的问题"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意义;从根本上恢复了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来地位;价值范畴的引入再现了马克思哲学中科学精神与价值取向的统一.这三个方面的理论创新,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理论创新的基本脉络,大体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积极成果,赋予了马克思哲学以新的形态和面貌.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哲学传播的过程中,曾出现了将马克思哲学人道主义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确实有关,手稿的发表,表明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前后存在着一些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导致理论上对马克思哲学的人道主义化理解,但在理论的背后,将马克思哲学人道主义化有更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不是从建构新的体系开始,而是从解决时代性问题开始,马克思哲学成熟的标志也不在于它的哲学体系的完成,而在于它对时代性问题的科学解答和阐释。马克思哲学具有生活的实践本质。马克思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马克思哲学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娜 《学理论》2011,(31):48-49
马克思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是因为马克思终结了思辨的独立的哲学即抽象思维哲学,创建了感性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的思维方式不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抽象理论的思维方式",而是以实践为基础和导向的辩证思维方式,从而揭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塔克提出"资本剥削劳动是正义的"并冠以马克思之名,这种颠覆性的观点倒逼着人们回到马克思,开启了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围绕马克思与正义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内部形成了马克思认为资本剥削劳动不正义的反对派和赞同派,双方站在各自立场产生了"正义悖论"。悖论在割裂描述性和规范性研究进路的基础上,造成了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误解。破除"正义悖论",需要还原马克思政治哲学,实现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这种革命性变革的哲学史意义在于马克思哲学不仅是传统哲学的终结者,更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拓者。作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拓者,马克思哲学成功地引领了西方现代哲学进入全新的研究域,使哲学研究主体从宇宙本体转向现实的人,研究对象从思维世界转向现实的生活世界,研究范式从知识论范式转向生存论范式。这是把握马克思哲学真精神、理解马克思哲学精神实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阐释是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非常重要的方面.而马克思早期对政治一哲学的关系及其张力存在着一种哲学思辨的理解.在马克思看来,哲学有改变现实的冲动,但是哲学与政治在根本性质上又是对立的,因此二者保持着一种张力的状态.就德国的现实而言,现实的政治与哲学的理念又不相符合,正是从对政治与哲学的这种不相称的状况的深刻反思中,马克思走向了对政治一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不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存在什么与马克思哲学相融合的作为马克思哲学组成部分的人道主义伦理原则.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契合只能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反形而上学的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9.
王勇 《学理论》2012,(13):60-61
批判是哲学的根本特点,批判精神是哲学最重要的精神。马克思既是传统哲学批判精神成果的积极继承者,也是变革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伟大革命者。马克思以实践的方式解决了旧哲学的根本缺陷,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10.
"新型文本学"是创立"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最终落脚点,而马克思的读书笔记研究是我们开展文献学研究、建构马克思新型文本学的基础性环节之一,也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生长点.首先,马克思早期笔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马克思所实现的理论变革、哲学创新以及哲学创新的理论来源.其次,马克思中期笔记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入地领会<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哲学实质和理论空间.最后,只有深入开掘马克思晚年所作的笔记,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其晚年所实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升华.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马克思笔记没有得到公开发表,这些笔记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得到恰当的估价.此外,马克思笔记本身横跨时间长、数量大、涉及的问题全面又复杂,研究难度较大,国内外学者研究极为不足.因此,应当大力加强马克思各个时期笔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费希特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代表人物,其政治哲学与康德、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一道,构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得以孕育产生的土壤。马克思不仅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费希特法权思想中所包含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分,而且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费希特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相界分的思想及劳动概念。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政治哲学方法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刘必好 《理论探讨》2006,1(1):67-69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特质,这是一个基本但又存在分歧的理论问题。生存实践论以生存论为本体论的基础,既没能区分马克思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的基本旨趣的差异,也没能厘清马克思哲学发展过程中逻辑的转换,因而不能认识到马克思哲学的特质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这种科学的方法论包括具有递进关系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杨雅莉 《学理论》2015,(4):84-85
卢卡奇晚年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与西方哲学的思考,开展了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研究。他以自然存在为前提、以劳动实践为导向,结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沿着从自在自然到自为自然的发展脉络,创新了马克思哲学形态,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思想,即社会存在本体论。这一思想坚持了马克思唯物史观,重申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起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哲学立场是"一元立场"与"多元立场"的统一,马克思的哲学立场是一元"实践主体"立场,马克思哲学的"多元立场"是一元"实践主体"立场的展开.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主体"立场的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实践主体"的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在本质上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鲜明动态的演变历程,始终贯穿着清晰的批判逻辑。马克思博士论文对德国思辨哲学的批判,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批判,是实践哲学之初显;《莱茵报》与《德法年鉴》时期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转向;而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最终实现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以批判逻辑为视角审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历程,不仅在理论上能够立体地展现实践哲学的动态成型之路,而且在实践上启示我们秉承与坚持马克思彻底的批判精神,实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6.
陈树林 《理论探讨》2007,1(5):39-42
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理解范式没能从根本上转换,是导致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难以继续深入的深层原因。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与本体论、认识论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哲学、思辨哲学不同,这种哲学理解范式强调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批判性,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人的现实生存,力求给人的生存活动提供智慧和现实关怀。作为对传统哲学实现变革的马克思的哲学,其真正意义恰恰体现在从哲学理解范式的发生的革命转换。尽管马克思本人没有直接提出过"文化哲学"概念,但是,对马克思哲学解读会发现,马克思哲学在外在表现形态、理论使命、理论功能、理论旨趣、理论主题、立论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文化哲学品性。因此,把马克思哲学研究置于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中,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价值和其哲学的基本特征,才能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理论创新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人学思想是内在契合的,它们的理想境界、思维路径和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以人学为向度来审视马克思政治哲学,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马克思的政治理想、政治实践和政治价值,从而回归马克思的思想全貌.在当代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应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人学向度彰显出来,在人学视域生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重读马克思”等提法不时见诸报端,有关这方面的新著不断问世,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如有的同志在读解马克思哲学时得出马克思不承认有客观的物质世界存在,不承认有普遍的客观规律。也有的同志用西方哲学来读解马克思,得出回到康德的“抛弃知识,为信仰开拓地盘”的结论。还有的同志在诠释马克思哲学时认为马克思从未提出过历史唯物主义以外的其他任何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是恩格斯误读马克思的产物。这就有一个如何读解马克思的问题。我不赞成“回到马克思”的提法。我认为,在当前读解马克思时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对黑格尔法哲学以及历史哲学的批判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以及路线图.在理论意义方面,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无疑具有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当今现实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仍未很好地回答一些具体问题.批判地看待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一个路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对于理解唯物史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批判贯穿了马克思早期哲学的发展及其转向,在《德法年鉴》时期实现了重大转向,马克思在批判以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思想后,将宗教问题的根源指向市民社会。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入分析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逐渐将宗教、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指向了物质生产,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宗教问题归纳于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范畴中。简言之,马克思宗教批判伴随着唯物史观形成的过程,重新考察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能够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