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除自始至终受强制保护的民事债外,民法上的债还包括自然债.自然债包含的给付不受强制执行,但义务人自愿给付后即可保有给付效果.自然债是一种特殊的法律义务,它折射出社会关系"入法"具有不同状态,反映道德与法律交织的特殊融合关系,具有独特的制度功能和民法意义.自然债在我国民法体系中仅存在零散规定,迫切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2.
人事保证以将来侵权之债为担保对象,其基础法律关系是将来侵权之债权债务关系,而非雇用关系;雇用关系只是人事保证成立的要件之一。人事保证可认定为附生效条件之保证,将来侵权之债是否发生不影响人事保证的成立,侵权之债实际发生时人事保证生效;人事保证的效力只能依《合同法》第52条规定情形做判断。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债的相对性理论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债的效力只及于特定的债务人,与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无涉.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第三人侵害债权现象不断出现,固守债的相对性理论使得债权人难以得到周全的保护.从债的不可侵性、债的涉他性、期待利益应受债权法保护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扫清建立债权侵权制度的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4.
自然债的民法认可回溯要求为引发自然债的行为找寻栖身之地,传统民事法律行为理论难以说明该行为.需要对法律行为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可以在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类型之外提出"中间法律行为",表明该种行为既非完全强制也非无效行为.  相似文献   

5.
孙丽 《民主》2007,(1):24-2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破产是一种客观的、常见的经济现象。破产法律制度就是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1986年企业破产法(试行)的基础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审议通过了企业破产法,该法将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一、设立重整程序(一)重整申请和重整期间。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债权人申请对…  相似文献   

6.
范京川 《学理论》2010,(25):135-136
在民法上,医疗关系依其发生原因有意定与法定之分。在前者,表现为医疗合同;于后者,表现为无因管理或侵权行为。二者共同指向医患双方当事人债法上权利义务的得丧变更,医疗关系的民法属性实为债法上给付的得丧变更。  相似文献   

7.
一、债转股与债转股工程的基本概念债转股 ,狭义上解释 ,就是债权转股权。是指债权人将其对债务人所享有的合法债权依法转变为对债务人的投资 ,通过变更债务人的注册资本或者债权人以债权出资与债务人新设公司而取得股权的一种投资法律行为。在经济转型国家 ,债转股常被作为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实施的债转股 ,是通过以国家组建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主体 ,按帐面价值收购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资产 ,并依法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来实现的 ;是将原来的银企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8.
案外人异议之诉作为保障案外人免受法院不当执行影响的执行救济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由于我国的执行救济制度并非理性建构的产物,而是以回应实践需求为导向产生与演进的,难免产生与民事诉讼理论以及现行立法之间的不合。进一步完善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应回归法律关系这一法学基本理论范畴,在明确区分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与“权力与责任”关系的基础上,以解构相关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基本形式为视角对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制度逻辑重新予以阐释,明确案外人为排除对执行标的的执行措施,可直接对债权人提出异议之诉,无须以案外人异议作为前置程序;且债务人对案外人异议理由予以争执时,将现行司法解释确立的对案外人异议之诉与案外人确权诉讼适用共同诉讼,修正为适用诉的合并制度,以实现案外人异议之诉自身及其与民事诉讼法的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9.
李响 《理论与改革》2014,(2):174-176
我国在多数人之债的制度设计上,继受了苏联民法的模式,进而作"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的划分。但在学理解释上,我学者却通常将"按份之债"等同为于德日等国民法中的"可分之债"。这种错位的认识本身就凸显出了我国多数人之债制度的"先天"不足。通过对多数人之债的制度解析,本文认为,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应摒弃现行法上的二元划分体系,并采"可分之债"、"不可分之债"及"连带之债"的制度构造。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负债成因复杂,但大多与不切实际的政绩指标有直接关系,经济债从根子上看大多还是政绩债。  相似文献   

11.
古亚娜 《学理论》2013,(14):106-107
我国债权人的代位权,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行使,由此产生了新的诉讼形式——债权人代位诉讼。该类诉讼中,存在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权利主张以及债权人对次债务人的代位权利主张。我国法律对债权人代为诉讼的诉讼标的未做明确规定,根据我国目前的诉讼标的识别标准的研究状况,这两种权利主张极易出现难以辨别的情形,导致一系列无法确定诉讼标的而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司法实务陷入难以操控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2.
情事变更原则是当代大陆法系国家债法中极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一,同时也是最富争议的法律原则之一。该原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不可预见的事情的发生(或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事变更),导致合同的基础动摇或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于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微妙的。人既有与自然作斗争,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一面,又有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的一面。把这两方面归结起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变革自然的关系,为战胜而变革,为和谐而变革。人在变革自然中,使用的手段和工具不同,变革的具体对象不同,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层次是多样的。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决定了人,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级、阶层,在变革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有先进与后进之分。那么,谁在自然当中居于先进地位呢?依我之见,第一是工人,第二是工人,第三还是工人。工人是变革自然的参加者、实践者。工人之所以是工人,就因为工人活跃在  相似文献   

14.
泰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泰山特有之物泰山石因其品质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被海内外誉为"镇宅之宝"。然而,近年来泰山石的开采、买卖,给泰山石资源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对于泰山石资源的法律保护有不足之处,如法律过于宽泛,难以具体解决实际问题,民众对泰山石所有权的认识与法律存在冲突等,相应的法律对策如下:应充分运用立法手段,坚持预防为主;对于泰山石的交易行为进行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5.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产阶级法统称为剥削阶级的法.剥削阶级法是为维护剥削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统治服务的.保护私有制,这是剥削阶级法的共同特征.奴隶制法是保护奴隶制所有制的.例如,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共有二百八十二条,而其中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的条文就有一百二十一条,因侵犯私有财产而处死刑的达三十多条.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到期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或处死,如果债权人是几个,可以把债务人砍成几块,各分一块.我国西周的法律也规定,侵犯奴隶主财产要处极刑.确保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关系就成了封建制法的主要任务.例如,我国《秦简·法律问答》中记载“盗徒封、赎耐”,意思是说,谁要私自移动田界,就要被判处徒刑.在欧洲,封建制法禁止分散和转移土地,规定封建主可以出租并随时撤销租佃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亮  范睿 《学理论》2012,(4):104-105
传统民法理论中,债的相对性理论作为债权区别于物权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民法权利体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债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的范式,然而,在债的相对性理论的支配下,民法理论长期否认债权的不可侵性,这就大大限制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发展。随着实践的需要,民法经历了对债权的不可侵性从否定到肯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各国外资立法体制大致有三种:(一)制订比较系统统一的外国投资法(或法典)作为调整外国投资关系的基本法,辅之以其它可适用于外国投资的法律。(二)没有统一外资法,而是制订一项或多项有关外国投资的专门法律或特别法规、法令,藉此在事实上形成一个外资法体系。(三)未制订关于外国投资的基本法或专门法规,而是通过一般国内法律、法规来调整外国投资关系及其活动。    一般来说,一国外资立法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关于直接投资的资本构成。一般包括现金、实物(即指投资者对之应有合法的处置权和受益权的机器设备和其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个别劳动法律关系的双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独立产权是不是用人单位的必要条件、劳动法律关系之人身性、财产性的统一与分离等方面,论述了分支机构在劳动法上的地位,并认为分支机构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的是人身性劳动法律关系,它是人身性的用工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学问,传播与创新知识,服务社会乃大学之使命。法治大学作为一种价值诉求,旨在通过法制的建构保障大学使命的实现。大学使命赋予大学学术自由,而大学自治乃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法治对大学使命之保障首先体现于宪法保障学术自由,其基点是作为学术自由制度保障的大学自治。基于此,法治大学诉求的制度安排,在宏观上为大学外部法律制度建构,这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力量间的关系,具体在于调整大学与国家和社会间的关系;在微观上表现于大学内部的法律制度构建,这涉及大学内部成员间的权利保障,以及大学内部的运作。因此,法治大学是一种外在法律制度与内在自治制度之整合治理形态。  相似文献   

20.
古代自然法的发展是与正义理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古代自然法学家们看来,自然是正义之母,平等是正义之父,法律是正义之维。这些观点构成了古代自然法学的基本内核,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