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昱 《学理论》2012,(23):19-20
南海因其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具有的战略和经济意义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南海诸岛以及海域逐步受到周边区域内外诸国的“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被邻国抢占瓜分,造成南海局势混乱,周边各国因此产生了南海问题,其中尤以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南海争端为重.中国应对南海争端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坚持和平共处原则;明确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2.
南海主权争端中,中国虽拥有充分证据证明对南海诸岛及其毗连水域拥有不容置疑的历史性权利,却因其他相关国家侵犯并实际控制南海岛礁的行为而卷入争议.中菲黄岩岛争端如何解决,牵动世人视线.欲促进这一争端以和平方式收场并捍卫中国合法权益,须了解其复杂性,分析中国在其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进而探讨中国在争端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桂静 《学理论》2014,(11):26-27
2013年菲律宾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国际仲裁,要求就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做出仲裁裁决。而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菲律宾的诉求不在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受理范围内,而且我国早已发表声明排除了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适用。菲律宾此举无非要使争端扩大化,为其争夺南海权益增加砝码而已。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9)
九段线产生于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的背景下,目的在于能够有效的防御周边国家的侵犯,但由于法律地位的界定模糊,九段线并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无论如何,九段线的法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解决南海问题,我国必须坚持以九段线为依据,而"岛屿归属线"是对九段线的恰当界定。面对南海争端,我国应努力维护九段线内的南海主权,同时,应当积极主张对"其余海域"的权利,在"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指引下,实现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4)
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分析与预测世界战略形势和相关国家政治行为的一门科学,该理论最大的现实性意义在于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越南、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依靠国土邻近之便开始占领南海诸岛屿,并对所占岛屿周边海域进行了能源开发。本论文以南海争端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研究南海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从而探究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6,(Z2)
正《更路簿》是中国南海渔民自古就使用的航海手册,它详细记载了近千年来中国渔民在南海诸岛根据自身海洋生产、生活的实践,对南海诸岛、屿、礁所作的命名及摸索确定下来的航线等。这本祖辈流传的《更路簿》,作为历史铁证之一,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的海域,拥有主权。中国南海渔民们用了几十代人的鲜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征服万里海疆的《更路簿》。《更路簿》是南海渔民自明代以来就使用的航海手册,除记载了通往南海诸岛的航程和航向,还洋细记录了南海诸岛、屿、礁名称及准确位置等。  相似文献   

7.
南海争端因为涉及主权国家多,东南亚国家对强占岛礁进行实际控制,美国积极介入等因素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于中国而言,探求南海争端复杂性的成因,才能明晰中国在其中的利益格局,并采取相应行为以捍卫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日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纪源卿 《学理论》2009,(31):170-171
南海争端不仅是地缘政治范畴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也是目前海洋政治领域研究重点。本文从近年来南海争端的基本现状及发展情况的客观视角,对南海争端的主权属性、南海的海洋权益核心、南海争端中的权力关系等方面进行政治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就中国目前的海洋政治形势而言,南海争端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复杂的历史变迁、激烈的资源争夺、海上航路的维护、长期无法落实治权等原因,造成南海争端冲突不断,矛盾逐渐升级,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南海争端的问题属性来看,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问题,是一个结构化的复杂问题,是一个重要而紧急的战略问题.从我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格局来看,我国面临内外双重战略压力,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许利平 《党政论坛》2011,(16):37-37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目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加快了对中菲南海争端领域的占领步伐,并不断通过声明、立法甚至暴力驱逐等手段与中国在此争端上针锋相对。21世纪前几年,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相对于20世纪得到少量缓解,但是随着奥巴马上台并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由于美国的插手,南海争端的复杂性越来越强,问题解决相较于之前也变得棘手起来。旨在通过对中菲南海争端历史进行梳理后,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该争端的影响,以此提出针对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中菲南海争端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耀华  安钧洳 《学理论》2012,(24):13-14
自2009年"无暇号"事件以来",南海问题"一度升温。与中国存在争端的国家均是东盟成员国,争端势必会对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产生影响。同时美、日、印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也会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产生间接影响。但我们应看到中国与东盟这些年形成的良好合作局面,以及东盟自身的一些因素对"南海争端"给双方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总体来看",南海争端"不会根本改变中国与东盟继续合作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王娜 《理论视野》2011,(9):60-62
南海问题在本质上是中国同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由于美国不断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公开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使南海问题超越了中国同有关国家之间双边争端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具有了中美海权和地区主导权之争的色彩。对待卷入南海争端的周边国家,中国要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继续奉行和平、友好、合作的政策,坚持通过友好协商,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在争端解决前,有关各方应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端复杂化、扩大化的单方面行动,努力寻求相互信任,探讨开展合作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2)
南海问题实质是外国对中国南海主权的侵犯,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插手南海问题以及中国自身的原因致使南海争端不断升级,中国利益不断遭受侵害。对此提出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新思路:发挥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作用,增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传播;通过双边谈判来实现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增强海上军事实力,维护南海主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海渔民权益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16,(2)
由于我国立法不明确导致渔业权制度供给不足,南海争端持续影响南海渔业环境的地缘政治矛盾,海事行政管理未充分考虑渔民特殊身份等原因,现行立法与制度已难以适应和满足对我国南海渔民权益保护的特殊需求。我国应通过完善渔业权制度,明确我国执法机关在涉外刑事案件中的执法地位,并加强与周边国家刑事司法合作,确立海事行政救济制度与行政管理制度等措施,建立我国南海渔民保护的特有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千百年来就为中国所有,千百年来也无争议。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南海被探明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一些国家开始觊觎南海,70年代发展为直接侵占南海岛礁。而当时站在决策前沿、坚决维护南海主权并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策略的人,正是邓小平。"不打一仗,不足以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8)
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南海声索国与域外大国的战略互动——南海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中充当急先锋的角色,多方设法拉东盟和各大国为其非法占有南海权益背书;而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竞相介入南海问题,既出于本国战略需求考虑,也迎合了南海周边国家对华平衡意图。因此,解决南海问题不能单从争端本身出发,而要充分考虑其复杂性,既要积极维护我国的海洋安全和主权,又要顾及和谐周边的战略大局。  相似文献   

19.
两条腿走三步——美国对华反补贴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美国在反倾销中只适用国内法对华采取反倾销措施不同,美国反补贴当局适用国内反补贴法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两种途径来解决中国的"补贴"问题。美国对华反补贴行动分三步走:第一步,2006年之前的理论酝酿;第二步是适用国内法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第三步将是频繁地诉诸多边机制,即更多地将中美反补贴争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  相似文献   

20.
王辉 《学理论》2010,(27):17-18
世贸组织与欧盟的争端解决机制,是国际争端解决的"权力型导向"方法向"规则型导向"方法发展的典型代表。对世贸组织与欧盟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可以为我们有效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更为广泛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