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谣言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谣言依托网络平台,具有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受众更多、影响更难以消除等特点. 网络谣言既可能伤害个人,使之名誉受损、有口莫辩,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又可能使企业、单位甚至行业名誉受损,经营受挫,困扰不断,蒙受巨额经济损失,甚至面临破产倒闭;还可能激起民愤导致社会动荡、生灵涂炭.谣言通过网络如同是蝴蝶翅膀煽动的阿拉斯加飓风,数量惊人且无孔不入,以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想要完全不被网络谣言干扰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从我做起,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谣言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2.
网络早已不是一个纯粹的独立于现实的虚拟世界,网络传播的实时性、匿名性、互动性,使谣言在网络中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快捷性、难控性、互动性、逼真性等特点,引起的暗示和传染性也更强,在短时间内,谣言就能形成广阔的覆盖面和极大的传播强度,造成的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思考灾难事件中媒体如何应对网络谣言,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网络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网络谣言的争议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媒体以及学术界的关注。网络谣言本身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且当前我国法律中有关网络谣言的罪名体系为治理网络谣言提供的法律依据不够清晰,使得个别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谣言进入了网络谣言罪名体系的制裁范围之内,造成了司法困境。针对这一问题,从"社会危害性"这一核心概念出发,重点研究违法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即是网络谣言对谣言受众生活影响的累加,通过三元素法对网络谣言社会危害性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相关法制、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增强管理机构及评估人员专业化、提高民众认知谣言的能力、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等途径,不断探索网络谣言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兵 《学理论》2015,(7):209-210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众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但网络谣言也随之出现,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的主力军在虚拟的网络中随时随地交流着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网络传播快捷、匿名、互动和任意性的特点是谣言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社会、学校及大学生自身应该三管齐下共同监管网络谣言,共同营造一个清新、健康、积极向上的互联网共有家园。  相似文献   

5.
网民对于信息的判断力和辨别力是有限的。网络谣言的生存环境由网络谣言、信息接收者、网络媒体和政府自身构成。网络谣言的能量释放是剧烈的:一是危害政府权威,制造识别难题;二是异化话语权,扰乱社会生活;三是制造社会热点,提高社会风险。网络谣言的治理路径如下:进行民主架构,培育公共意识;提升媒体责任,增加证伪路径;促进行政管理创新,提升政府公信力;建立联动机制,坚决执行并完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谣言借助网络,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使得网络谣言的传播更为复杂、更为迅捷;网络助推谣言,如梦似幻、百味杂陈,使得网络世界变得犬牙交错、鱼龙混杂。只有探寻出网络谣言的规律特征,才能使治理的深度、广度及效度变得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本研究以叙事学贯穿整个分析过程,以网络谣言叙事范式为研究切入点,界定概念、逻辑推演、规律探寻,力争做到可辨可识;结合"跟进式"治理的优势及网络谣言叙事的特点,破网络谣言叙事之弊,探网络谣言治理体系构建之策。  相似文献   

7.
谣言借助网络,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使得网络谣言的传播更为复杂、更为迅捷;网络助推谣言,如梦似幻、百味杂陈,使得网络世界变得犬牙交错、鱼龙混杂。只有探寻出网络谣言的规律特征,才能使治理的深度、广度及效度变得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本研究以叙事学贯穿整个分析过程,以网络谣言叙事范式为研究切入点,界定概念、逻辑推演、规律探寻,力争做到可辨可识;结合"跟进式"治理的优势及网络谣言叙事的特点,破网络谣言叙事之弊,探网络谣言治理体系构建之策。  相似文献   

8.
网络谣言的治理困境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谣言具有传播路径的隐形性、传播内容的社会性和无限复制性,传播根源的多元性等特点,涉及面广、影响力强,成为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网络谣言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认知活动,涉及到建构社会理性、保障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提升社会公信力、引导社会舆论以及构建网络主导价值观等深层次的社会管理问题.政府在治理网络谣言过程中应注意掌握谣言背后的真实民意和呼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网络谣言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宫春科 《党政论坛》2012,(13):61-61
网络谣言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谣言依托网络平台,具有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受众更多、影响更难以消除等特点。网络谣言既可能伤害个人,使之名誉受损、有口莫辩,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又可能使企业、单位甚至行业名誉受损,经营受挫,困扰不断,蒙受巨额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环境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特征表现为: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网络造势赢取声援,其内容主要是对政府、警察、解放军、官员的妖魔化,其后果多表现为加剧社会对抗。谣言产生的心理动机是争取舆论支持,其发酵与传播基于刻板印象的"强弱"情景构建,其扩散基于从众心理下的集体行动。着眼于谣言的发生机制对其进行治理,要从源头上预防网络谣言,为公众提供可供查询的环境信息,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长效机制和环境补偿机制;在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及时进行阻截,要建立官方"第一发声"反应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净化网络谣言;还需提升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自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如空间、论坛、百度贴吧等软件。自媒体的兴起极大程度便捷了网民的交流机制,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但同时言论自由的滥用,给自媒体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网络谣言、侵犯隐私权等。刑法具有对自媒体言论自由规制的现实性与正当性,但与此同时刑法对自媒体言论自由的规制还存在不足,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6,(5):8-13
互联网为谣言提供便捷快速的传播平台,一定社会情境下的消极社会心态是谣言产生与传播的重要诱因。网络谣言产生具有客观性和难以预测性。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网络谣言映射部分社会心态,这包括负面情绪、弱势心态和信任危机等。社会心态与网络谣言相互作用:消极社会心态下的人们更易信谣传谣,消极社会心态在网络谣言中传播扩散,在网络谣言动员中容易转化为集体行动等。网络谣言必须加以治理。基于社会心态层面的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设法治国家和提高公众的理性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展开,多方面的复杂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转型期社会规范的乏力、社会不公的刺激、权威信息的缺失成为网络谣言形成和传播的环境因素;造谣者的各种行为动机是其主体因素;网络谣言受众的复杂心理是其客体因素;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和"网络把关人缺失"是其工具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翯 《学理论》2012,(30):69-70
在现今网络技术发达的环境下,谣言搭乘着快速列车肆意传播,引发了严重的伦理危害。科学认识准确把握网络谣言的特点及其传播机制,探寻防谣、治谣、止谣的有效途径,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莉 《学理论》2012,(21):56-57
社会谣言是指围绕社会的某个公共事务所产生的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当社会谣言搭上了信息技术的快车,其传播具有了速度快、影响范围大、蛊惑性、利益性、隐蔽性强、无意识传播和非理性传播的新特点,给社会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危害。科学总结谣言泛滥的原因,并从加强政府信息能力建设,完善公民网络行为法律制度,铲除谣言的生存空间,加强民众的信息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治理谣言。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传播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政治谣言也由于网络覆盖范围的全球性、传播方式的自由性而对国家政治稳定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引发社会振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本文分析了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危害,认为网络传播的大容量、离散性和无国界特性,以及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使其难以彻底根绝,国家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政治谣言对国家政治安全的严重危害,采取必要政治措施和技术手段对网络政治谣言传播加以有效控制,维护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介的发展,扩大了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范围,对社会安全造成更大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对具体的网络政治谣言案例进行分析,探究网络政治谣言的形成原因和传播路径,有利于更好地采取措施控制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这主要包括:政府必须真正忧民众之所忧,解民众之所急;政府要坚持信息透明原则;政府需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社交门户网站需强化自身社会责任,规范网络传播行为;公民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理性思考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事件频出,谣言传播方式也不再只是以前的口口相传,而是开始大量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基于互联网的特性,它的传播范围和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作为一种舆论现象,谣言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社会传播活跃度、社会心态、社会透明度等方面的特征。但是当谣言和网络结合起来,网络谣言则具有了更多新的...  相似文献   

19.
惩处造谣者     
张西流 《瞭望》2020,(5):80-80
疫情无疑是现在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但有关疫情的信息形形色色,其中夹杂着许多不实传言。有媒体将谣言归为三类:第一类是虚假散布政府有关举措;第二类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实信息,如“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为SARI,是SARS的进化”等;第三类谣言是病毒的预防知识,此类谣言最多,如乳铁蛋白能预防、抗流感药物可以预防等。方家言,阻止谣言传播,既要政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还需科普工作者及时发声充当谣言粉碎机,更需依法从严从重惩处造谣者。  相似文献   

20.
由于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网络舆论极易成为失真信息、虚假新闻乃至谣言的产生地、传导线和催化器。网上群体事件屡有发生,对社会和谐造成一定冲击。分析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措施,对构建未来和谐的网络环境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