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脚投票是农民工对工资长期徘徊停滞不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劳工权益保障缺乏的抗争。民工荒的背后实质上是农民工"用脚投票"的一次权利自救。依法救济农民工劳动权利,需要完善农民工权利的司法救济机制、优化农民工权利的行政救济机制、提升农民工权利的社会救济能力、规范和引导农民工正确使用私力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闻背景     
《瞭望》1999,(42)
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五、六十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主要是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抚养人的城市孤老、社会困难户、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以及国家规定的一些特殊教济对象的定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每年的城市固定救济对象60万人左右,临时救济2用多万人次。几十年来的社会救济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工作体系,为保障社会弱者的生活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其救济范围窄、标准抵、制度不够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京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贫困人口的…  相似文献   

3.
行政救济是现代法治社会中国家对公民权利补救的重要制度。构建这一制度的基础有两个 ,一是理论基础 ,包括法治理论和人权理论 ;二是宪法基础 ,宪法确立了依法行政的法治原则 ,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行政救济权利 ,确立了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地位。只有在全面正确地认识行政救济基础之上 ,才能够更好地构建和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 ,从而更好地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4.
王峰  曹莉莉 《学理论》2012,(26):128-129
孙中山先生一生倡导博爱,关注社会民生。面对清末民初严重的积贫积弱社会状况,他以民生主义为理论基础,对当时的社会救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民国社会救济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发端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5.
略论我国社会救济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救济存在价值性缺失、体制性障碍和资金性不足的三大问题,这是由于我国社会救济制度正处于发展初期,是社会救济领域的"政府失灵"与非政府组织的"发育不全"所致。要改革当前我国社会救济,首先是建立健全社会救济的法律法规,其次是解决现实与观念的问题,完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济工作中的科学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见义勇为者的救济存在许多问题,既有私法救济的弊端,又有公法救济的缺陷。为维护和保障见义勇为受损者的合法权益,鼓励人们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应当制定专门的见义勇为法,对见义勇为受损者加强公法救济。  相似文献   

7.
环境侵权是特殊民事侵权行为的一种,其特点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有着较大的区别.传统的侵权救济制度在这一领域里也陷入了困境,根据风险责任社会化之原理,通过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能有效地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环境侵权法的社会价值和社会目的,维护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权利常常受到侵害,并且其权利受到侵害后难以得到有效救济。本文在分析农民工权利救济的现状、救济困难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农民工权利救济的改进路径,以期能使农民工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和救济,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快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艳丽 《学理论》2012,(3):63-64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展开,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日益严重。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产生的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将成为今后中国一大社会问题。我国目前尚缺乏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由于环境侵权不同于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其法律救济存在着诉讼困难、救济不足、索赔困难等不少问题。立足中国国情,分析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环境侵权法律救济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环境法律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王丽丽 《学理论》2010,(5):94-95
宋代,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刺激影响下,整个社会弥漫着奢靡的风气,这种奢靡之风在饮食、服饰、居住和建筑、婚姻丧葬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十分突出。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财务机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是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专门的消费基金,对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物质上给予社会性帮助的形式和制度。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及社会救济制度,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正处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12.
熊常君 《求知》2012,(3):10-11
政府对于制度化保障有着天然的职责,因为不可能有任何非政府组织和机构能够完全取代政府而发挥相当或更强的作用。作为非制度化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慈善救济事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慈善救济事业与政府也是息息相关的,慈善救济的发展与政府的职能关系密切,特别是在慈善救济尚未形成充分的自律规范的背景下,政府有必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原则是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针对环境侵权的特点,从有效救济和全面考虑的思路出发,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原则应该是:环境(权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兼顾;受害人保护之适度倾斜;事先救济与事后救济之并重;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之结合。  相似文献   

14.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的制度,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权力监督及权利救济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的政治制度,对缓解社会矛盾与维护社会稳定曾发挥过"春风化雨"的作用。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信访洪峰"的出现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同时使信访制度陷入困境。对此,学者们对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和特点、主要缺陷和改革的基本取向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梳理,并作一反思。  相似文献   

16.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社会保障制度起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它是为适应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从整个西方国家来看,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基本政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保险;另一类是社会救济。社会保险覆盖面广,它的内容包括了养老、失业、工伤、疾病、医疗等多方面,为社会成员避免因自然的或社会的原因陷入贫困境地提供了巨大的安全网。社会救济的对象是社会中特定的群体(如儿童、单身母亲等),而且社会救济是单纯的政府支出行为,不像社会保险那样在自身运作中实现良性循环。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在其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以下五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司法救济目前主要是针对行政诉讼救济而言,然而行政不作为案件在司法救济程序方面仍然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理论上的缺失导致实践的不足。综观我国的行政不作为司法救济现状,完善不作为的司法救济制度是本文核心目的所在。为了解决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面临的困境,从理论上建立可供实践操作的救济措施来维护相对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王俊华 《学理论》2013,(24):12-13
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信访制度适应中国社会转型期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要求,在公民权利救济和政治参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当下信访制度功能错位的影响,探讨信访功能的回归途径。通过民主法治的全面推进、人大制度的健全完善、司法救济机制的改革等,使信访制度的功能回归到本位上来。  相似文献   

19.
韦付萍 《理论导刊》2012,(2):33-34,50
建立有效的救济制度以保障公众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免受侵害,以及当该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正和补救,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中关注的重点。做好这项工作,对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维护社会公共管理秩序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缺乏严密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制度支撑,积极探究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有效路径,成为当前我们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不合理收费成为一种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其根源在于监管乏力,收费缺乏法定标准.作者认为,要根治这一违法行为,应引入行政诉讼对学生的权利予以救济,本文论证了这一构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