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都塞通过对人道主义的拒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理论命题。在他看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祛除人的概念,人不能成为生产过程的主体,否认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阿尔都塞的论述来看他的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犯了极端化的错误,从而曲解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历史无主体"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所作的结构主义式解读.在他看来,历史的发展不是时间上连续发生的同质过程,而是社会结构合规律地转变的历史.共时性在方法论上应该被赋予高于历时性的优先地位.接着,他为了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把人看作抽象的、具有先验本质的主体,反对把历史理解为这种抽象主体的异化和复归,宣称"历史无主体",这不仅在表述上是不准确的,而且表明阿尔都塞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弗洛姆、布洛赫、马斯洛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家在建构其人学理论时,只是把人性当作一个客观的事实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拘泥于非历史性的伦理学或心理学方法,无法进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域,因而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这也导致他们不能准确地把握人性论的实质。阿尔都塞虽然指出了仅仅从人道主义视角来理解马克思的错误所在,但由于他形而上学地放大了方法论的作用而忽视了马克思重要的思想特质。1844年写作《穆勒评注》时期的青年马克思,由于撇开了对社会历史生产过程的深入分析而直接进入到对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批判性研究,因而还不具备历史地分析人性的思想基础;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之前所持有的异化式的人道主义逐渐为现实的人道主义所代替;1845年之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蒲鲁东的抽象人性论进行了集中批判;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发展性间接地阐释了认识人性的科学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9)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保卫,其中一条线索便是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出发,区别出同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混淆。这一线索的探索源于在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和一些学者之中,以马克思自己在著作中对其辩证法的说明为依据,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但是,此般解读无疑并未明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具有的特殊性,反之为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乘虚而入提供了条件。阿尔都塞正是对其中端倪的敏锐察觉,因此在理论上借助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同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断裂,摆脱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幻影,并以此作为基础提出多元决定思想,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特殊性得以明晰的呈现,进而捍卫本真性的马克思,而对同黑格尔辩证法的断裂和多元决定思想形成的追溯,便要从阿尔都塞的矛盾观着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究竟是何种关系,是对立论、归结论还是交集论?对此需要准确评价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论断的实质和偏颇,界定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关系及其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科学命题,顺应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轨制人道主义研究中的哲学转向,关键要坚持两点:一是"现实的人"的理论立足点,二是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6.
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认为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之间有一个“决裂”,这是同他对异化和历史主体的看法紧密相连的。 阿尔都塞说:“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往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异化的理论中加进了黑格尔的东西,即历史异化的思想”,但后来“这种结合被马克思抛弃了(手稿没有发表,  相似文献   

7.
前一个时期,在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中,有的人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人道主义,甚至说共产主义就是一种最高的人道主义;另外一些人虽然只是说马克思主义包含人道主义,但在论述问题时又往往把马克思的一些根本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人道主义化。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企图用人道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取代马克思主义。而导致这种做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同志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完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责古典经济学的范畴是非历史的,而没有将其看成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在阿尔都塞看来,这一"历史的责难"并不是马克思最终的批判,且引起了极其严重的误解:把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混淆为历史主义。一切历史主义的基本结构就在于黑格尔历史概念的同时代性,这种同时代性被作为理论条件强加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结构。于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重新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历史概念。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的"历史"是以社会整体结构为基础的一个"没有主体或目的的过程",《资本论》构成了"真正的历史科学"。它所追求的完全不是理解作为历史的结果的社会的产生机制,而是理解这种结果即现存的现实社会产生社会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是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同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宗派主义斗争的语境下而产生的。起初,由于使用这一概念的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和工人运动内部的宗派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具有贬义内涵的称谓,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拒绝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随着马克思主义逐渐战胜各种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潮、工人阶级内部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并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恩格斯对这一术语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逐渐认同和接受了用"马克思主义"指称马克思和他共同创立的理论,笼罩在"马克思主义"术语上的贬义性质渐渐消失,而成为一个正面的术语。随着与修正主义斗争取得的胜利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让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真心向往、令资产阶级反对派发抖的革命理论的正式称谓。  相似文献   

10.
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情结,不只是显现于《保卫马克思》文本之中,也隐匿于他哲学转向后的理论话语空间中。在阿尔都塞进行理论反思重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阿尔都塞理论思维中的《矛盾论》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一方面突出了《矛盾论》的政治和阶级斗争意蕴,又借《矛盾论》建构了"哲学倾向"这一新概念,但另一方面在"不足以决定"的理论框架的观照下,《矛盾论》的价值意旨又被严重消解,走上了《矛盾论》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1.
张楠 《学理论》2013,(24):48-4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的诞生地。在对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理解存有普遍争议的今天,回到思想发生的原初过程,以《手稿》为文本依据,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这一人道主义的根本问题的变革性理解、人道主义发展中的异化及其扬弃以及共产主义是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三个方面,探寻马克思对"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阐发。  相似文献   

12.
邹博 《学理论》2013,(14):53-54
阿尔都塞是在阐述症候阅读法时提出来问题式这一概念,只有理解了问题式才能到达阿尔都塞理论的核心。阿尔都塞认为,由于问题式的理论构架是隐性的,要把它从一个思想家的和文本深处发掘出来,普通的阅读研究方法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通过"症候阅读法"。这个"症候阅读法"就是阿尔都塞为了更好地解读马克思的思想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孙咏 《理论探讨》2007,42(4):101-104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传承了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从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想出发,在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斯大林主义的要害是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致力于从总体上重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1,(2)
马克思"人民"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理论术语,其确立源发于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解放"的多维思考。马克思对从理论的解放到现实的解放及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逻辑转换的思考,使"人民"作为中介和目的得以出场。自哲学观革命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断深化,马克思"人民"概念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完整地展现出其生成和发展的"历史—社会—实践"三重维度。新时代,重温马克思"人民"概念,对于把握经典、理解时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人道社会,旨在真正实现人道目标.但马克思主义认定,伦理人道主义只是一种空想,因此,真正可行的人道主义、人道社会必须是科学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而唯物主义历史观做到了科学的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内在统一.这又是由于人道主义、人道目标是它的灵魂.这样,马克思把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化了.但这不是用科学社会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去消融人道主义.而是使人道主义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和实践意义.这正如马克思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但却是从根本上改造和提升社会主义理论,而不是消融它一样.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不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创始人,但他们无疑是意识形态现代话语的开创者。虽然恩格斯晚年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出现了变化,但他们基本上是将意识形态作为观念来展开他们的话语的。在他们之后,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谱系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谱系,没有人超越这种研究范式。直到阿尔都塞,他经由葛兰西实现了意识形态研究范式的转变,即将意识形态的理解由人的思想观念转向了社会结构和实践结构等物质性的存在。本文虽然不赞同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作为物质性存在的思想,但认为这种研究范式暴露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两个框架性问题,同时,在意识形态的研究域及其微观运行机制方面也超越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机器理论问题的研究上,阿尔都塞独创性地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马克思并没有系统地探讨过国家理论问题,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国家学说理论,但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却详尽地论述了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机器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9)
马克思在其研究生涯中,尽管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不同,但对"人"的思想的研究始终贯穿马克思研究的全部内容。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最终的价值指向和理论依归。马克思主义在不断中国化的进程中,经过党历代领导人的努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依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以后向马克思致敬的礼物即《马克思的幽灵》,在批判福山的同时也解构了马克思.他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幽灵化理解,主张“马克思幽灵化在场”,解构马克思历史唯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马克思的幽灵——批判精神,只像幽灵般凌空飘荡,而不需要付诸实践,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在场化.我们要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警惕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变为真正的现实和在场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世界观,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光辉的理论体系,从她开始形成的时候,就把着眼点放在研究人类解放问题上面。马克思作为“世界公民”对人类作出的最卓越的贡献,就在于他为实现人类解放这一伟大人道目标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从而为人类解放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空想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