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强是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恒久意义的社会主题。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认识到富强的重要性的思想家群体。法家把富强作为国家治理目的,提出了一系列的实现富国强兵的措施。法家的富强观念在本质上是由国家掌控全部的社会生活,君主利益至上是法家富强观念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强制手段驱民于农战是实现富强的基本手段。法家的富强观念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统一的历史进程。法家富强观念的局限则表现为君主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对民众利益的剥夺。  相似文献   

2.
得民心     
正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孟子》【释义】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的方法就是: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的方法就是: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  相似文献   

3.
"天下主义"是中华各家之基本价值观,追求超乎国家观念、超越国家疆界、构建世界制度,"以天下观天下",而非"以国家观天下"。《周礼·天官冢宰》之"政制架构"不只是"治国之道",更是"平天下之道"。《礼记·王制》之"政制架构"既有封建制度、寓郡县于封建制度,又有国家制度,明显是超乎国家观念的。《荀子·王制》所谓"王者之人""王者之制""王者之论""王者之法"及其化外制度、君子制度、群分制度、有余制度等等之构想,亦均是超乎国家观念的。费孝通先生"双轨"或"一国两制"之观察局限性很大,实际上中华"天下政制"乃是"郡县制""封建制""宗藩制"混合而成之"一国三制"。贤能主义与精英主义、可持续主义与长久主义、混和主义与三极思维、文化主义与柔弱主义、天下主义与世界主义、天-君-民循环生克主义等等,乃是中华"天下政制"之价值观基础。当今世界"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已趋极端,将来之发展,若不参鉴中华"天下政制"及其价值观,恐无前途。  相似文献   

4.
中国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自己想象和建构世界的世界秩序图像,即集宇宙天道秩序、人文政教为一体的"天下"体系。当中国仍然深陷于中国朝代更迭的超稳定结构中,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现代性在西方世界加速生长,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民族国家不断形成,并进而形成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现代世界体系。公元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加速和深化了世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古典中国的"世界秩序图像"无可避免地与西方近代以来的世界体系相碰撞。这种碰撞既是空间维度上的中西之间的碰撞,也是时间维度上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碰撞带来的历史事实就是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危机。为应对现代性挑战,中国走上了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来实现现代国家构建的道路。迄今,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仍未完成。  相似文献   

5.
"他者"是西方民族主义的政治话语,是凝聚"我们"的狭隘想象.在崇尚"天下主义"的传统中国,"他者"是善意的、可教化的、不带有种族歧视的认同.中国"天下主义"精神孕育不出西方式的民族主义,只是由于帝国主义的近代侵略才被迫产生出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当代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继续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时民族主义的超越.对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以“民”为立国之本的政治思想,是相对于君本而言的,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等,目的是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的统治.近代民主思想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的权力源自人民的让渡,政府所行使的是人民的权力,主权在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深受近代民主思想的影响,对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吸收和改良,有利于促进政府与人民政治地位平等,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现在要破除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小政府大社会"。这个观念从根本上是错的,走遍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这个样子的。西方也不是"小政府",比如美国,已经被世界上公认为是"小政府",  相似文献   

8.
清朝长子县知县唐甄在《潜书·权实篇》中云:“天下奚治,令行则治。天下奚不治,今不行则不治。令不行者,文牌榜谕,充塞衡宇,民若罔闻,吏委如遗。民吏相匿,交免以文,格而不达,举而易废。”唐甄这段话,充分肯定了贯彻和执行命令的重要性。他的意思就是说,欲治天下,必须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如果有令不行,公文告示贴满了大街小巷也没用。老百姓速若罔闻,官吏们就象扔掉东西那样,不仅不过问,而且彼此推卸责任。要是这样,虽然颁布了命令,也不会达到目的的。现在,从整体上来看,全国各地都能自觉地服…  相似文献   

9.
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君主最怕大权旁落,历代政治制度的设计,都有防止大臣专擅的机制。朱元璋对此考虑尤深,他曾谈到:"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朱元璋发动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宿将。胡、蓝玉成为首犯,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违犯了不能"擅权"的"政治规矩"。明代因"擅权"而得祸的最著名事例,当属一代改革家张居正。张居正出任首辅时,明  相似文献   

10.
正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人数千年治国理政的一个核心观念,是中国政治的最大共识。中国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地崛起,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国家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大力推动民生的改善。西方政治文化中今天谈得最多的还是西方自己界定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他们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在世界上推广这些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族"构建是晚清政治变革中的一大核心问题。康有为"国族"构建说的出发点,源于他对"保全"中国的强烈冲动。依托"去种界同人类"的乌托邦设想及"天下主义"的理论框架,并辅以文化、政治、物质整合之具体对策,康有为坚信,作为"国族"的动态、开放、融合的"中华民族"之构建,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康有为显然是文化族群主义谱系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揭示了一条新的"国族"构建之路--强调文化价值的整合,将"中华民族"视为超越族群关系的政治和文化象征,通过渐进的方式克服帝国内部多元族群及其政治体制所造成的分裂威胁,致力于实现超大型、多民族国家的近代转型,并为未来的大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点、难点也在于依法行政。因此,能否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严格依法行政,将从总体上决定我国能否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仅就影响我国依法行政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其一,我国历史上缺乏民主法制传统,人们法制观念淡漠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皇帝口含天宪,言出法随。法律实际上就是君主的命令,为了君主的利益,根据君主的意志由君主自己制定或批准的。它只要求人民遵守和服从,君主自己则不受约…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现出来,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成为现在我国社会发展一项极为紧迫、重要的任务。因此,作为社会矛盾缓冲地带的公共领域便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所在,而在公共领域之中"轿车文明"的发展则成为当下中国最受关注的公共话题与问题之一。通过分析我国公共领域中"轿车文明"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提出建议如下:创新城市交通空间设计理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转变自身观念,采取新理论、新技术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理论视野》2014,(7):87-87
《北京日报》2014年7月7日刊登张维为的文章指出,“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源于西方的观念,只要不被滥用,都是好东西。中国人民过去反抗西方列强的欺辱,坚持的也是这些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它们的内涵。这些观念今天已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在中国走向富强的进程中,它们还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应该确立一个前提:这些观念作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解释权也属于各国人民,而绝非少数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一) 民,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其内涵是不同的.但有一点相通,即"民"是相对于"官"而言的,民即百姓. 所谓取信于民,就是官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现阶段,取信于民,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广大人民群众不仅相信和拥护,而且能自愿地贯彻执行;党的各级组织和国家的各级政府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人才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国君主都拼命采取吸收人才,以求图谋霸业。他们有一个观念:“得人者得天下”。“论贤人,用有能”是我国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理想的追求。他们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是说贤良之士的多寡决定国家治理的好坏。这些前人用人的思想与观点对我们现代也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宋立顺 《学理论》2012,(20):24-25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影响巨大,各个时代的人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从着重从君主和人民的互动这一角度论述《君主论》一书中的"重民"思想,以期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一书有全方面地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开国领袖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他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和深化,作为中学基础教育课--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深刻地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更是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新华社长沙9月19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7日上午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