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冰玉  杨海燕 《学理论》2011,(12):306-307
史料教学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理应通过对史料的正确解读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先备知识,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最终让史料说话,形成富有创新性的观点。而不是囿于课本的观点,死背教科书之结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相应地,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几十年来取得颇为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但也存在国外史料运用不够、史料运用的不规范、忽视史料解读及军事史的研究等多方面问题。今后抗日战争史研究需要注重海外档案文献的利用与国际间的交流对话,加强多层面、多角度、多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明清时期湘西社会经济史研究逐步深入,已经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在新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已有研究的若干不足日益凸显,研究视角和视域需要转换,有些研究领域还需要深入探索,而基础性的史料收集与整理工作也有必要加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四个国家的教科书选用制度的概况,然后着重探讨了中国与其他三国之间教科书选用制度的异同。优化和完善我国教科书选用制度的策略有:加强教科书选用制度法制建设,保证教科书选用制度的民主性;凸显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地位,强化教科书选用的专业性;推进教科书选用制度配套措施的改革,提高教科书选用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教科书制度研究中,我国学者首先对教科书制度的含义进行了界定,然后再从历史沿革、编审发行、供应选用、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了教科书制度的基本功能和运行机制,总结了教科书制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对教科书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和意见。显然,我国学者在教科书制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我国教科书制度的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视角过小、研究方法单一、学科角度失衡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有助于我们认识国内教科书制度的研究现状,发现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潜在的创新点,对未来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8,(12)
扩大免费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健全保障机制: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费提供地方课程教科书,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根据目前教材价格的实际情况以及教科书循环使用的需要,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对免费教科书的年补助标准,从生均小学70元、初中140元提高到小学  相似文献   

7.
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研究领域,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始源意义和枢纽意义,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普列汉诺夫实质具有两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一为辩证唯物主义式理解,这一路径为苏联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石,并且在当前我国依然通行的"辩证唯物主义"研究方向中起着支撑作用;二为历史唯物主义式理解,这一路径又为苏联的教科书反思与中国的教科书改革提供了深厚的理论资源,从而应当成为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转向"的思想推力。  相似文献   

8.
雪千果 《侨园》2012,(7):29
因为小学不是在美国读的,所以跳过从中学说起. 美国教育和中国的不同之一 首先,小学到高中完全免费,连书本费都没有,教科书学校统一发放,读完的时候再还给学校,如有损坏的需要赔偿.升级新版本是学校的事,学生只需要自备书包,纸笔.并且每个学生可以借一个柜子放书本,杂物,因为教科书都超级厚重,所以一般不需要带回家.  相似文献   

9.
王磊 《理论视野》2019,(2):86-92
从五四运动是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爆发原因、五四运动性质、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等方面对近30年来五四运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学界未来需要进一步在厘清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打破研究中的失衡局面,拓展研究视阈和发掘新鲜史料,以增强研究动力。  相似文献   

10.
陈莹莹 《学理论》2013,(22):162-163
《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作品,又是重要的社会史料和文化史料,两千多年来,研究和阐释《诗经》的著述非常之多,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亦层出不穷,但其史料价值从未被忽视。拟将这一时期从史学角度研究《诗经》的众多论著做出适当的分类,并加以评述,使其更加了然。  相似文献   

11.
涉及教科书编写、审定和使用的教科书制度,不只简单是教学内容的规定与审查问题,它既反映了国家持有的人才观,还反映了国家运行的教育体制.所以,有关教科书制度的研究就具有对教育窥叶探林的意义.苏区在教科书制度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为创建全新的苏区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更为新中国教科书制度的完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性和批判性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张治江  安树彬 《理论导刊》2012,(11):109-112
新世纪十多年来,中国近代思想史在史料发掘、学科体系建设、思潮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研究理念与方法、范围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体系建设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学界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的教科书作用,并对历史学习赋予深刻的教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称“四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更是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四史”教育既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实践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连续两年发生教科书事件:去年4月,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了日本右翼团体主导编写的日本2002年使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今年4月9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又审定通了日本右翼团体主导编写的日本2003年使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新编日本史”这两次教科书事件都先后激起了日本国内舆论及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和反对。  相似文献   

15.
张大川 《学理论》2009,(25):163-164
西方史学中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史学主张"史料高于一切",历史研究的确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严格地以史料为依据,这是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但是要是一味、单纯地考证史实、引经据典,那么历史学就变成了史料学,而非一门系统的科学。正因为此传统史学的这个局限性,西方史学界对历史叙述的兴趣开始复兴,但是新的挑战,尤其是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使史学在叙述时遇到了客观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1,(13)
●联合国环境署 3月 13日在日内瓦发表调查报告,确认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中含有核废料。 ●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月 12日— 14日在首都万象举行。坎代·西潘敦再次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日本的地方史研究协会等 8个历史研究团体 13日发表声明,反对“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的存在许多问题的教科书进入学校。 3月 15日, 889位日本历史学家联名投书,批驳“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歪曲历史的言论,呼吁日本社会不要用虚伪和虚构的历史教育青年。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 14日在大马士革与来访的埃及总统…  相似文献   

17.
董亚秋 《学理论》2012,(33):149-150
世界书局的教科书不仅种类齐全,有一些教科书则成为经典之作,其《世界书局国语课本》更是至今还作为中小学教材重印发行。则从传播学和编辑出版学的角度,采用一手文献资料,描述了世界书局教科书出版的发展面貌,对其出版物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并解读其经典的教科书出版物,从而客观再现世界书局教科书出版的面貌,揭示了其教科书出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勇 《学理论》2013,(3):94-95
由于与心智史学、心态史学、历史心理学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并且在已有的相关着作中,暴露出理论基础不牢固,对史料地运用不够科学,分析问题过于简单化、片面化等缺陷,心理史学一度处于较为混乱的发展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心理史学在增强历史生动性,扩大历史研究领域,加深对历史地理解及丰富史学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对历史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对心理史学地完善,需要做到:加强研究者的心理学理论学习;注意搜集充分的有关历史人物个体心理的材料,并要保证这些材料的客观真实性;处理好个性心理的稳定性和变化性之间的关系;坚持唯物史观指导;研究者还要注意自身心理对研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6)
政治学中若干核心概念的混乱状态,已经为许多通行教科书公开承认。这种状态不仅妨碍了政治学研究的精确性和可积累性,而且妨碍教学、困扰学生,容易使之无所适从。通过对权力、民主和公民社会这三个核心概念的分析,指出大部分现有的混乱都来自于我们用同一概念指向存在于不同层面上的多种不同事物。因此,为了对这些概念进行更合理界定,就需要一种更清晰的本体论认知。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也需要在这种更清晰的本体论之上加以调整,而政治学的教学也需要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学界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研究呈现出讲坛哲学与论坛哲学的明显分歧,讲坛哲学固守"二唯"教科书体系,论坛哲学则在总体上实现了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转向。不过,这一转向主要是依赖国内学者对原理教科书的批判而得以推动,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的借鉴较少。实际上,阿尔都塞等人对于"二唯"关系有着极具深意的探讨,是我们加深相应研究的重要思想资源。具体言之,阿尔都塞在显性的维度上,将辩证唯物主义视为哲学,将历史唯物主义视为科学;在隐性维度上,却把辩证唯物主义解释原则置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这种复杂的矛盾解读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