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导,要以创新的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协调的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绿色的理念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开放的理念奉行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共享的理念着力打造全体人民的民生幸福。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要以创新的理念形成破解改革难题的新举措,协调的理念推进改革各项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绿色的理念疏通改革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开放的理念营造透明、公正的改革氛围,共享的理念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要以创新的理念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协调的理念营造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的法治保障,绿色的理念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开放的理念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共享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石,要以创新的理念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协调的理念处理好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的关系,绿色的理念推动党内形成健康有序、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开放的理念吸取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共享的理念保障党内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9,(10)
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探索总结而得出的治国理政理念。无论是治国,还是理政,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因此五大发展理念中的人文文化属性不容忽视。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思维,加深从人文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理念的学习认识;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关怀,推动这一理念的落实发展;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修养,弘扬这一理念的人文文化意蕴。这不仅是对人文文化内涵的丰富,也是开辟五大发展理念新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产物。是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理论旨归。五大发展理念从问题意识、经验依据出发牢牢把握住了中国发展的特殊规律,在理解社会发展问题上处处体现着中国智慧、中国创新和中国风格。这将不仅是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对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全面把握,其所蕴含的双重文化视野具有重大的普遍价值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7)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对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南省沈丘县紧抓脱贫攻坚总体目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着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以文化城,以文润城,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为县域发展增添人文厚度、价值深度和形象风度,全力决胜脱贫攻坚,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文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关系、农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关系、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系与机制等问题,是新农村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从上述角度探讨新农村文化的性质、发展的长远目标与路径等,对于新农村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6)
"五大发展"理念彰显我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全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新飞跃。"五大发展"理念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蕴。从辩证法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灵活运用;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从认识论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升华。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2)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战略之一。本文在分析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破解困境之道就是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1)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的五大发展理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探析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重点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增长,但其背后掩盖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正不断显现出来。只有坚持新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解决新时期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与此同时,政府发展战略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当前,我国政府发展战略正面临着五大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向重全面发展转变;从重城市建设向重人口城市化转变;从重物质资本投入向重人力资本投入转变;从重生产投资向重生活消费转变;从重初次分配向重再分配转变。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2)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也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思想引领。基层党建工作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源泉、以协调发展为工作之实、以绿色发展为本质要求、以开放发展为基石平台、以共享发展为根基所在,激发基层活力、整合党建资源、构建政治生态、建构战略思维、注重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于晓媛 《理论探索》2011,(6):74-77,81
文化旅游业是山西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建设文化强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雄厚的资金、成功范例以及文化旅游业多年的发展成就,为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从纵向看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从横向看,与发达省区市相比,在发展速度、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环境质量、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差距较大。为此,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落实;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和精品旅游区;实施配套工程战略,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3)
河南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中原文明建设。中原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推动着河南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要弘扬中原文明,提升河南软实力,必须采取发展经济、规划"时光隧道"文化街、利用文化特色加强对外交往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兴国战略,不仅与先期的科教兴国构成一种深层次递进,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丰富和完善,也是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契合。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相似文献   

15.
乳山市把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作为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出一条以特色文化支撑城市品牌、以文化事业带动文化产业、以文化教育凝聚发展合力的文化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全国海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文化先进县等称号。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27)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经营工作的核心之一,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在市场化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化形势的影响下,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不断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进行深入改革。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融合性,是多元化的体系,对企业的形象塑造、业务发展等都有重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想法设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将其提高到企业发展的战略位置。论述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并提供了在文化发展战略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着眼屯垦戍边重大使命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兴边战略,发挥兵团军垦文化的秉赋和优势,推进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化创新和发展。为反映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依托兵团军垦文化特色,推进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我刊编辑部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了本期文化前沿栏目。《实施文化兴边战略》一文从宏观层面介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断创新载体、拓展平台、丰富内涵、夯实基础,促进兵团军垦文化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其他文章从微观层面介绍兵团各师党委发挥军垦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9)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经验与教训而提出的,是新时期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探析五大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明确四川文化强省战略的基本原则,既是把握四川文化发展正确方向和明确重点关系处理的基础,也是提高四川文化建设工作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倡议要努力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要。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表明,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超越资本文明悖论的全球发展新路径和文明发展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