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章对空心村进行了"外扩内空"和"人去楼空"这两种类型的概括。研究发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与宅基地制度和实践特点有关。从宅基地制度层面看,我国宅基地制度呈现两权分离、无偿定量配给和发挥社会保障功能等特点;而从宅基地制度的实践过程看,宅基地呈现集体所有权虚化、使用权固化的基本特点。同时,农村宅基地在村内无明确的退出机制,这让村集体缺乏宅基地的调整权,而房屋的世代继承制和"祖业权"又进一步固化了农户对宅基地的使用权。研究指出,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虚化和使用权的固化既是空心化形成的原因,也是空心村改造的症结所在。要提高空心村宅基地的使用效率,必须从实化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入手。  相似文献   

2.
韦祎 《理论导刊》2007,(3):70-7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地权利体系中致为重要的一环,立法上对它的规范将直接关涉广大中国农民的切身利益。通过对贵州金沙县农村土地法律及相关问题的调查,可知村集体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法律规范缺失急需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3.
现行法律不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随着农村房屋一起自由流转,限制其自由流转的原因在于方便获取农村的土地资源用于城市化发展,从应然角度看,宅基地使用权应当随农村房屋一同流转。我国《物权法》应当立法确认宅基地使用权随房屋一同自由流转,在《物权法》第153条增加两款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我国宅基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分为农民拥有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可交易、宅基地使用权禁止交易、禁止宅基地使用权向城镇居民出售四个阶段。当前,宅基地房自由公开交易对于推动农民工城市化、完善政府治理方式、实现宅基地使用权价格、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但是宅基地房要成为自由公开交易的商品,还受到户籍迁移制度、耕地制度、土地财政与社会保险覆盖面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分类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与耕地使用权脱钩制度,确立宅基地房卖主与社保挂钩制度,改革住房交易的税收制度,建立农村住房交易信息系统与平台。  相似文献   

5.
现行立法禁止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单独处分,禁止通过流转村民房屋给城镇居民的方式实现宅基地使用权在城乡之间的流转。物权法将宅基地使用权界定为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而晚近在理论界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用益物权已突破了占有、使用、收益三项权能,被赋予处分的权能。应当借鉴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重构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赋予宅基地使用权人以处分权,为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4,(3):64
<正>土地确权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环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2013年12月3日《北京日报》刊文指出,当前农村改革最重要环节在哪里?我们经过调研,感觉土地确权的确是一场受农民欢迎的大变革。第一,农民心里踏实了。对于土地确权,农民说:"承包地的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宅基地上房屋  相似文献   

7.
李静静 《学理论》2010,(1):108-109
近年来农村居民住房占用耕地已成为耕地流失的一种新趋势。究其原因在主观方面是因为农民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国家有关土地法规等认识的不足,以及基层领导干部执政素质的欠缺等;其客观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长和宅基地分配之间的矛盾、耕地收益低和农村建筑样式的落后等。抑制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的可行性对策是提高农民耕地保护意识和基层领导的土地管理能力、改善宅基地分配方式以及提高耕地收益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宅基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分为农民拥有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可交易、宅基地使用权禁止交易、禁止宅基地使用权向城镇居民出售四个阶段。当前,宅基地房自由公开交易对于推动农民工城市化、完善政府治理方式、实现宅基地使用权价格、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但是宅基地房要成为自由公开交易的商品,还受到户籍迁移制度、耕地制度、土地财政与社会保险覆盖面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分类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与耕地使用权脱钩制度,确立宅基地房卖主与社保挂钩制度,改革住房交易的税收制度,建立农村住房交易信息系统与平台。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苏州模式的基本特征1.三置换保护了农民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权利所谓三置换是指农户把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  相似文献   

10.
乔新生 《团结》2005,(5):32-34
土地的国家所有与地上房屋的个人所有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中国的土地使用制度与房屋所有制度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有的学者希望通过改变土地所有制形态,依靠土地私有化解决问题;也有学者期望通过将土地使用权永久化,解决土地国家所有与房屋个人所有之间的矛盾。笔者想在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土地所有制度与土地使用制度是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来说,土地所有制度来源于宪法规定,而土地使用制度则是在宪法授权之下,具体的权利义务安排。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土地使用权(居民用地)70年不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不断放大,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宅基地流转、承包经营权、土地征收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对以上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试着探寻引起目前诸多问题矛盾的根源所在,并针对该根源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完善我国土地基本制度从而解决目前多种纷争。  相似文献   

12.
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流转引发了诸多问题,根据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因及解决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所涉及问题之分析,应探索构建"以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居住功能与经济效益功能相结合.宅基地股份合作社为主要流转模式"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是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本法律物权法切实维护了广大城市居民的财产权益。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实行有偿转让制度,因此,城市居民购买房产之后,其虽然对房屋享有永久的所有权,但土地使用权则是有  相似文献   

14.
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民对土地享有的权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地方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宅基地权利的现象屡屡发生。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政府对宅基地发展权的垄断、政府土地行政权行使的失范、土地征收程序的无序,村委会维护农民宅基地权利的无力、基层民主不畅和农民话语权的缺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公社的各种形式》中,分析了亚细亚、古代、日耳曼三种公社形式土地所有权的分割情况。马克思笔下的土地所有权分割,包含了广义土地所有权分割(即土地所有权内容分割)和狭义土地所有权分割(即土地所有权级次分割)两个层次,是土地所有权在共同体和成员之间的分配。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级次分割理论,对我国当前新经营主体背景下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完善的地籍制度是现代社会土地管理的基本手段。我国长期以来是在缺乏完善地籍资料情况下完成宅基地管理,宅基地模糊管理制度具有低成本优势,也带来基层管理者落实资源管理目标的消极态度,造成宅基地管理不规范问题。为提升宅基地管理水平,国家有意打破之前模糊制度形式,推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宅基地制度法律化与规范化。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对于促进土地管理有积极意义,但不能改变宅基地使用权权能,以成都市为典型的允许宅基地流转入市做法突破确权的法律边界。农村宅基地确权要在法律范围内和宅基地公有私用制度框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7.
孙双秀  王金贵 《学理论》2012,(30):142-144
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我国相关法律将宅基地使用权人限定为农村村民,这在实际上是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相关法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不得就其宅基地使用权单独转让、出租或者设定抵押。这种限制,一方面使农村的不动产难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农民的融资手段,继而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得在城里购置了房产的农民无法转让闲置的空房,将会造成农民房屋的长期空闲,不符合"物尽其用"的原则。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允许农村村民对自有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设定典权,且不限定典权人的身份,以实现物尽其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民对土地享有的权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宅基地权利的现象屡屡发生.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政府对宅基地发展权的垄断、政府土地行政权行使的失范、土地征收程序的无序,和村委会在维护农民宅基地权利的无力、基层民主不畅和农民话语权的缺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地租理论与社会主义地租李祖革一、社会主义地租存在的必然性马克思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地租关系。因为那时生产力已高度发展。全部生产资料包括土地都属于全民所有,即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土地所有权已不再存在。“在土地所有权——实际上或法律上——不...  相似文献   

20.
张弥 《党政论坛》2014,(24):12-13
我国城乡土地的现状特点: 一、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土地体制。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家可以依法划拨或出让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交易,但用途转变受到严格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