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的陈独秀,在党未成立之前,就已经认识到青年的巨大作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了他在德、智、体等方面大放异彩的青年观。陈独秀的青年观对20世纪初期的青年成长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今的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并围绕青年和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础上,针对当今青年身心发展的实际,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习近平青年观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思想体系,是新时代青年做好青年工作的基本遵循,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对待青年与青年工作的科学指南。以青年的时代使命为逻辑起点,探寻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而寻求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对于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优秀的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十多年国内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状况.对其晚年思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剖析了他的"二次革命论"、社会主义观、民主观、经济思想、爱国思想等,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笑怡 《学理论》2013,(16):75-7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青年毛泽东完成他的思想转变,趋归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真理性和有效性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并具有中国特色。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承担历史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曾静 《青年研究》2016,(4):1-8,94
全球化浪潮下青年热点问题层出不穷,折射出青年价值观的缺失。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构成的有机整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在当代中国,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精神主旨和深刻内涵,加强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真实──传记文学的灵魂王观泉吴晓所著《破屋春秋──陈独秀一家人》一出版,就有学者指出在涉及毛泽东与陈独秀关系诸方面书中有重大历史失实。后来陈独秀一读,并感到想说几句话。这里我就陈独秀被捕的历史,看看作者是凭真实的资料还是凭道听途说加想象的翅膀写这部传...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8,(11)
习近平沿袭并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观,他的青年观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育人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既延续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满腔热情,又富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帮助青年的合力,激发广大青年干事创业的热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经历了从理性国家观到国家批判理论的转变过程.其一,在<莱茵报>时期,由于深受黑格尔国家哲学思想的影响,马克思认为国家只不过是理性精神的体现.其对国家的态度是非批判性的.其二,青年马克思的一个根本转变,是他抛弃了黑格尔的国家观,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现实的构成部分,是国家的存在方式.这表明马克思的国家观开始具备批判精神.其三,青年马克思国家观质的飞跃的标志是对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明确区分,这集中体现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青年马克思国家观的转变并不彻底,带有"粗陋"的痕迹,但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现代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评论陈独秀的时候,几乎异口同声地指出他有英雄史观的错误,有的甚至说他是“一贯轻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我认为这里没有反映出他的群众观的全部情况。陈独秀在群众观上固然存在问题,但这只是一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陈独秀的群众观究竟是什么样,必须作历史的全面的剖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在陈独秀的群众观中,至少下列五点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0.
范文明 《学理论》2009,(7):109-111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虽然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逐渐淡出人们的政治视野.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和“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其思想轨迹中的闪光点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陈独秀1904年发表之《论戏曲》为基础,通过对其戏曲特点、戏曲改良、戏曲教育功能的阐述,试图证明20世纪初的陈独秀在戏曲观方面的超前性、客观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11.
转型社会中国青年现代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设计与有效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对青年现代性的测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青年的现代性行为特征有关的测量指标。主要测量青年对社会变革与新生事物的接纳度、青年的时效观、青年的计划性,以及青年对他的信任度;二是与青年的现代人格有关的测量指标。主要测量青年的“平权意识”、“独立性”和“进取性”。  相似文献   

12.
在博大精深的邓小平理论中,有许多关于青年的精辟论述,字字句句洋溢着邓小平对青年深厚的感情和热切的期望,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青年观,从而成为邓小平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和研究邓小平的青年观,无论对青年工作者正确地认识青年、研究青年、引导青年,还是对广大青年理性地认识自己,牢记党的重托,肩负起历史使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青年是我们事业的希望。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一位哲人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对青年一直寄于厚望。早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李大钊(1889—1927),以“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清贫与朴素生活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黑暗到了极点”的世界里。在短短的38岁人生征途中,他以满腔的激情,坚定的立场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奋勇投身于民族的解放与人类的进步事业。他一生努力实践自己“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座右铭。在他留给我们被鲁迅称为“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的大量遗著中,比较多的精力和篇幅阐释了他的青年观(即他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对待青年的根本观点和正确分析青年的根本方法的总括)。学习和研究李大钊的青年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形势下的青年及青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的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的青年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影响深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当代我国青年的成长成才和青年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深入学习习近平的青年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8,(10)
习近平青年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方法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最新成果。明确使命的价值观、利用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三者共同构筑了习近平青年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在新时代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深入理解青年工作的新成果、适应青年工作的新常态、坚持青年成才的新要求,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反父权倾向与毛泽东的青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社会的青年问题是与传统的父权文化相对应的一个问题。父权主义不承认青年的独立性,抹杀青年的自由意志,一味地以成人文化(?)律定其社会化的轨迹。毛泽东的青年观表现出近现代中国社会反封建礼教和反父权主义的积极倾向。他从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结合上,强调青年本体,揭示了青年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阶级性的本体论特点,提出青年的地位和社会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伶伶  王一心 《各界》2008,(5):16-18
提及胡适,不能不提<新青年>;提及<新青年>,又不能不提陈独秀.<新青年>的前身<青年>是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的.胡适那篇著名的文学革命开篇之作<文学改良刍议>就是由<新青年>率先向外推广的.可以说,新文化运动自此发端.……  相似文献   

18.
<正>被中共开除出党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与李大钊等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一起,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为党的领袖,陈独秀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参与领导"五卅"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他直接参与指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暴动的胜利,使他的革命历史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大革命后期及大革命失败以后,陈独秀却被中共开除党籍。陈独秀的成败,是那时中国社会的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敌我力量的对比特别是共产  相似文献   

19.
张家康 《各界》2012,(12):76-78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促使包括陈独秀在内的大批政治犯被提前释放。走出监狱的陈独秀,立即书写了两份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声明,希望通过《申报》和《中央日报》公之于众,让世人了解和认识一个真实的陈独秀,可不幸的是,这两份声明一份也没能发表。陈独秀为何急于发表声明,这两份声明又何以不能见诸天日?  相似文献   

20.
祝彦 《理论视野》2009,(6):43-46
陈独秀的思想和他的政治命运一样“坎坷”、“曲折”。从一个科举制度下的秀才,成为对封建主义进行猛烈抨击的民主斗士,崇拜西方的“法兰西文明”及其资产阶级民主;不久又因认识到西方民主的虚伪,而予以否定,转而追求社会主义制度及无产阶级民主;到了晚年,从超阶级、超历史的民主观出发,以“斯大林现象”为案例,又觉得资产阶级民主比无产阶级民主更加“具体”、“优越”,他的思想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时期对“德谟克拉西”的赞颂与肯定。从而也就形成了陈独秀“之”字形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