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16,(1)
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都与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着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凝练过程中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关联,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9)
抗战时期《大公报》的相关报道与国民政府对美的外交努力相互呼应,表明早期媒体报道与政府外交存在互动关系。在具体的互动关系分析中,《大公报》社评是表现最为明显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康慨 《党政论坛》2011,(16):46-46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新著《论中国》(On China)在美英两国正式上市,大报连续刊发书评。其中心论题大抵有二,一是对中美关系与世界未来的关切,二是对基辛格博士的现实政治——或实用主义政治策略的褒贬。基辛格不重视民主《纽约时报》前主编、曾报道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马克斯·弗兰克尔(Max Frankel)撰文指出,  相似文献   

4.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新著《论中国》(On China)在美英两国正式上市,大报连续刊发书评。其中心论题大抵有二,一是对中美关系与世界未来的关切,二是对基辛格博士的现实政治——或实用主义政治策略的褒贬。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2)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积淀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各项外交战略都体现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深远影响。在新时代中国各项外交战略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观、"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和"君舟民水"的传统民本观体现得较为明显。深入解读新时代外交战略中的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对深入理解中国外交理念、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应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杨 《学理论》2013,(18):178-179
论述了维也纳秩序和凡尔赛-华盛顿秩序的不同点,通过比较使大家更好地理解两个时代的差异的深层原因。如果在谋求和平的国际秩序中加入了太多的惩罚性元素,就会使秩序变得不稳定。在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后所建立的国际秩序,唯有靠国际社会所有主要成员,尤其是国内主导人物的积极参与,才能获得保障。如果说维也纳会议把均势建构得极佳,权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那么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即共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协商民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创造的成果,它的形成是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理论背景为线索的。这一线索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之中;蕴含在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之中;更蕴含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决定性影响之中。可以说,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形成是由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在影响、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的历史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决定性影响等三者共同构成的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并沿着从统一战线到多党合作、从群众路线到人民民主、并在处理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以及借鉴和创新等特定发展道路中不断演进的。  相似文献   

8.
李然 《党政论坛》2012,(9):35-36,1
李然的挑战与机遇:‘大选年’的中国外交一文指出,2012年是世界大选年,全世界有将近60个国家要举行大选。其中,既包括世界大国,也包括中国周边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更有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对此,中国应对相关国家政府更替可能对中国造成的挑战和机遇做好评估,在外交上做到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和复制,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方面的改造,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进一步升华和创新。"统一"体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结出的优质果实,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
孙魏  赵珍珍 《学理论》2010,(16):171-172
《大外交》这部兼具学术与实务双重经验与价值的著作,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现实主义外交思想的浓缩。在该书中,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刻独到的视角、智慧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我们透过该书研究基辛格外交思想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要领略他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的审时度势,以及机智灵活地处理现实问题的外交哲学。  相似文献   

11.
谢震 《理论导刊》2003,3(7):54-55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中国外交为应对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新的外交理念:和平竞争,合作双赢;全球、全人类关怀;多样性共存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等。它们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理想与现实结合的新发展;既体现了中国根本的国家利益要求,也符合全球、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要求。有了这些新的外交理念,中国外交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1)
刘亚洲的《大国策》从大战略的角度切入,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外交的大战略,给今天中国的外交战略带来很多的启迪和思考。习式外交的中国周边战略蓝图:东稳、西进、北合、南融以初见端倪。习式外交的战略核心是中美关系的战略博弈,中国外交的战略的真正力量是信仰,当务之急是统一国家精神,建立道德和社会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3.
陆通 《学理论》2009,(8):13-14
《逻辑哲学论》作为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代表作,是由对世界的把握开始的。世界首先被分解为诸事实,通过思想对事实的逻辑分析,进而得出世界与语言具有相同的逻辑结构的结论。语言作为世界的界限,区分了可言说的和不可言说的东西,伦理即是作为不可言说的东西。伦理虽不可言说,但并不意味着其是无意义的,只不过伦理的意义不能用语言逻辑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三者相互关联,具有内在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价值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内核。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带有很强的文化意味。韦伯是研究文化现代性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借助工具理性来阐释文化现代性的核心内容。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础上的文化现代性蕴含了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三大文化特征。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国社会发展也具有了现代性文化诉求的意味。现代性遭遇了后现代的质疑与批判,这是因为现代性本身固有的矛盾和张力:工具理性与自由、一元化逻辑与多元化文化诉求。其中,现代性文化的传统性悖论是现代性文化固有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二,传承就是弘扬;第三,古代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融会贯通。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其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源,有利于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根源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实践根源是苏联模式在中国合乎规律的发展,认识根源是对资本主义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中国道路的经济逻辑与20世纪欧洲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逻辑本质不同。只有科学创设中国政治经济学,才能准确表征中国特色经济逻辑,保障中国道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良性运行。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哲学表达,亦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发展逻辑。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经济逻辑,只能是在合法和合理地使用资本逻辑中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经济逻辑与马克思原初剩余价值逻辑和唯物史观逻辑具有同一性,只能是对资本逻辑进行批判的经济逻辑和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国在规范公共权力上选择“内圣”路径,注重从内因改变上下功夫,其主要路径安排有三:一是掌权者的内在德性;二是神秘莫测的“天”;三是道义(理)。之所以步入此类路径,与传统中国对人性和权力的独特认识有关。传统中国规范公权的路径安排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