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桂华 《学理论》2011,(6):9-10
当今中国主流价值观是什么?考察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是什么?这是困惑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以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为逻辑起点,提出我国主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价值体系,即以全体中国人民为主体,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主流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宇飞  张凌 《学理论》2013,(23):117-118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精髓,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主导企业发展目标,引领企业精神风尚的坐标。牢固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8)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探索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进一步总结和凝练了社会主导价值观。高校,历来就是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地方,是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主阵地、首善之区。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脉络及重要地位,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出适合大学生的培育路径,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它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主导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操作维度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子维度,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众主流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过程中起作用的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是达成个体与群体的认同与践行的各种操作条件与处理方式的总和。操作维度立足于中国社会实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有效的实践体系,从操作层面上保证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技术进步和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文化生态的嬗变,信息的海量增长和信息污染的并存、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与多元文化的冲击并在、技术进步与技术威胁并随等构成了新媒体时代文化生态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必将带来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的改变。因而,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和信息传播优势,改变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新时期我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从反腐倡廉内在规律性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从根本上解决腐败内因,加快推进预防惩治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承担着思想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使命,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教育、制度、监督三个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风廉政建设中。  相似文献   

8.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能引领而不能主导社会思潮,引领必须要从主导中游离出来(也就是要从传统主导和引领不分的观念中剥离出来),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众化问题,必须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大众化。在这个基础上处理好社会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其他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关系、提炼与被提炼关系以及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主导价值观即儒家所主张的"仁义礼智信"。西汉时期,传统主导价值观得以基本建构。分析来看,其建构是综合推进的结果,主要是通过入法建制形成制度保障、加强教育教化得以广泛普及、进行社会有效传播获得普遍认同、推进家庭实践达到个体养成等一系列举措,使其得以在全社会广泛确立。研究传统主导价值观的基本建构,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贵安 《学理论》2010,(2):11-13
分析建国六十周年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能为我们做好新时期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经验教训。推进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应该重视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教育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教育,优化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环境,了解青年群体。  相似文献   

11.
张学森 《求知》2014,(7):4-6
<正>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思路与解决方案,从而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先必须正面回答的理论问题是:价值观何以能够建设?价值观如何去建设?过去,我们对于价值观能否建设的问题有过争论。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价值观是可以建设的,这在方向上是对的。然而问题是,对价值观为什么可  相似文献   

12.
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为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微文化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其无"微"不至的外延使大学生成为微文化传播的主要参与者和受众群体。微文化的不断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主流微文化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同时,其灰色地带与灰色地带的多元化负面思想阻碍着大学生的进步。微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正相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采取不同措施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步骤。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培育和践行好,就必须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的认同,得到全社会主流群体的认可。此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效整合当前先进的价值观,从而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价值标杆;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可,还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同构件:科学性;契合中国实际与传统;"外延"解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就是一套价值观,通过对孟子"仁政"思想核心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对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点有益启示:一是,基本生活保障是价值观培育的物质基础;二是,家庭生活是价值观培育的原初环境;三是,自我修养是价值观培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毛自鹏  舒毅彪 《学理论》2013,(16):21-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概括和提炼必须坚持辩证的价值哲学:民族性和普适性的统一、学理性和大众性的统一、独立性和包容性的统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于人民群众的心中,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导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龙庆华  龙一平 《学理论》2009,(28):189-190
当前高校大学生总的来讲,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必须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和荣辱观现状本身的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8.
刘静艳  冯文艳 《学理论》2013,(14):349-350
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宗教渗透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高校应采取的应对之策:客观准确评价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宗教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丰富较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深刻转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逐渐疏离、对西方文化盲目追捧,同时主流价值观的边缘化、"三俗"文化的盛行使大学生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文化认同出现危机。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辩证看待西方文化,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重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从学理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从形成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外化与凝练;从内容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维度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从实践维度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