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中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含义。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实践,作出的新的科学论断。这些论述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明确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对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我国宗教必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历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应当怎样对待宗教,怎样做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工作,怎样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当如何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在新世纪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和宗教工作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 ,宗教一直是从属于君权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宗教在一定范围也有其积极的社会功能。邪教和宗教有本质的区别 ,邪教是反社会、反人类、反政府、反科学的。反对邪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事实。宗教与社会主义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5.
官士军  刘秀珍 《学理论》2012,(31):15-16,46
基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宗教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宗教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起辅助作用为基础,就道德建设与宗教道德、传统美德与宗教道德、诚信建设与宗教契约精神、道德建设与宗教道德和谐之道等关系展开论述,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宗教能在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社会和谐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相适应、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相协调统一的观点和主张。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宗教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的关系,二是宗教作为社会要素之一与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包括两部分: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简称"适应论",二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相和谐,简称"和谐论"。其中,"适应论"是"和谐论"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张海 《学理论》2010,(20):96-98
萨满教之所以能延续如此长的时间,是源于数千年来,它早己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其习俗性成了支撑这一古老大厦的独术。但是,对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萨满教作为滞后的原始社会意识形态,日益显得不可调和与不相适应。尤其是其宗教体系的不健全、宗教观念的淡化等原始宗教固有的局限,使得萨满教退出历史舞台成了必然。  相似文献   

8.
由于有良好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和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 ,以及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宗教与社会主义能够建立起适应型关系。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主要体现在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适应。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需要党和政府、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以及广大教徒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闫焕文 《学理论》2014,(4):19-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和我国当代基本国情的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根据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以及进一步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完善宗教理论和处理好中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宗教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既可以成为助力器,也可以成为阻力器。坚持宗教中国化,必须提高宗教界的国家认同感。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可以促进宗教界国家认同度的进一步提高;推进宗教法治建设,可以促进宗教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引导宗教舆论方向,可以促进宗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搭建宗教文化平台,可以引导各宗教间进行沟通交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增强国家向心力,提高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宗宗教参与养老是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社会转型期,法律和政策是宗教参与养老的关键。推动宗教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需要确认宗教的合法性和平等性,需要突出宗教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致性,需要肯定其养老服务活动的自组织性。在此基础上,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在登记注册、税收优惠、人员培训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完善和细化相关法律和政策,促进宗教参与养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是抓好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和宣传的核心问题。为使人们牢固确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首先必须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优越性、规定性和过程性,以打好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3.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阈下发挥宗教文化的战略意义,使宗教文化能够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补充,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弘扬。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土宗教文化在内容上是相渗相通,相互蕴含;其次,从功能上看,二者之间相互牵引、相互催生。最后在属性上二者相容相属,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宗教渗透特征的政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渗透是境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破坏祖国统一,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渗透具有六方面显著特征:政治恶意性、文化侵略性、活动国际性、手段多样性、组织秘密性、破坏严重性。认清这些特征有助于实际工作部门正确合理地处理宗教渗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的发展规律以及工人阶级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原则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结构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该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其历史起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宗教,其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其逻辑框架由哲学基础、核心理论和基本原则三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17.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创新,为解决社会主义宗教问题,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他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的宗教问题,必须雏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张伟娟 《学理论》2009,(14):64-66
宗教道德是宗教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扬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通之处,发挥其积极因素,摒弃其消极的方面,使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引导宗教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宗教公益慈善作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宗教公益一方面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效益,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和不足。如何引导宗教公益步人良性发展轨道,更好地落实体现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张智楠 《学理论》2013,(20):372-373
高校宗教渗透是境外敌对势力在和平年代反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手段之一,进入21世纪,高校宗教渗透呈现出新的特点,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开始信仰宗教,只有不断提高应对高校宗教渗透的意识与能力,提升高校辅导员对宗教渗透的敏感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高校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