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宗梅  武新文 《学理论》2010,(24):126-127
汉字采用了据形构义、以形表义的方式而构建。在长期的演变发展中汉字形体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汉字的形义关系也随之产生变化。古文字时期的汉字形义关系是单一和一致的,借助字形就能达到探求字义的目的;隶变使原本简单、明晰的字形与词义的对应关系变得比较模糊,也使原有的形义关系变得比较复杂;简化汉字对其形义关系带来更大冲击,使汉字形义关系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韩国语中的汉字词,无论是从词义上还是从形态、音韵、系统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从而与现在汉语中使用的汉字词有所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语、同形异义语、异形同义语三种形态。汉语和韩语中汉字词的特征存在着联系,但也有区别,有两个相同以及三个不同之处。对韩语中存在的汉字词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研究,挖掘其中的差别,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韩国语教育,可以减少中国学生在学习韩语中发生的错误,提高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相似文献   

3.
谢飞 《学理论》2011,(11):214-215
汉字与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汉字的字形及其由字演化的词语反映了文化现象。代表颜色词的汉字,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其特殊的语义表达功能,再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作为颜色词的"紫"字背后也暗含着一定的文化色彩。经过先秦—汉代—唐代—今天的历史演变,"紫"字词语体现了汉文化的演变轨迹,从中可以窥视到词语背后负载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色彩是丰富的,英汉颜色词词义的非对应也是多方面的,而且一种颜色的象征意义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世界各民族对颜色词的运用也多寡不一,分类各异。因此,颜色词的翻译经常使译者感到困惑、不解。就六种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中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5.
在基本颜色词的词义形成过程中,隐喻及转喻认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中韩基本颜色词红-■■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隐喻、转喻意义两个方面对红-■■的语义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揭示了中韩两国在红色的认知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并对其原因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2)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最后通牒范式对21名大学生的决策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主观幸福感与不公平分配下决策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分得金额为总金额的20%或以下,幸福感高的被试接受率显著高于幸福感低的被试。幸福感高的被试在不公平分配方案下愿意接受的金额显著低于幸福感较低的被试;在反应时上,无论接受或拒绝,幸福感高的被试显著快与幸福感低的被试。当接受不公平方案,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与接受金额、反应时相关显著。最后通牒博弈中,接受反应和拒绝反应可能产生于不同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杨健 《学理论》2012,(23):251-25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众多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字理识字教学法符合文字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要求,它是指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字理识字教学法的运用需要结合“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造字法,使得学生在了解汉字文化内涵的同时认识汉字.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3)
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3(位置:上、中、下)×2(材料类型:文字、文字加图片)×2(广告文字颜色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一致性:一致、不一致)被试内实验设计初步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手机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字加图片的广告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广告投放于手机网页的上部和中部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广告文字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不一致时,更容易获得注意;当广告投放于手机网页的上部和中部时,广告文字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不一致更能吸引注意。当广告投放于手机网页的下部时,采用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一致的文字会使得广告更能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昃晓艺 《学理论》2009,(26):177-178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发展,韩中翻译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韩国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即使是用相同汉字标注的单词,也会有意思不同,或是直译时不自然的情况。本论文主要针对中国的韩语学习者在韩汉翻译时出现的误译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主要分为同形异义词、转义汉字词及专业用语等三部分),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通过探讨翻译者在平时韩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汉字词误译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金鑫 《学理论》2012,(15):15-16
罗夏墨迹测试(Rorschach Inkblot Method,简称RIM)是最典型的投射测验,是通过对标准化的刺激进行反应,并对反应进行观察分析,来预测或推断被试者在其他场合的行为模式。它是以墨迹偶然形成的模样为刺激图版,让被试自由地看并说出所想的东西,然后将这种反应用符号进行分类,加以分析捕捉人格的各种特征,从而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自创立以来,一直是临床上用得最广的心理测验之一,现在其应用也进一步拓展到了企业人员招聘等社会各个领域中。  相似文献   

11.
从青少年亚文化看当代中国青少年社会适应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适应,在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同化、遵从、自制等途径逐渐接受现存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对于客观环境中的一切社会刺激能够在上述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作出适当反应的过程。 本文所用的“青少年亚文化”概念,指从十四、五岁至三十岁左右这一社会代群在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标准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的概括和总和。 本文试从当代青少年亚文化特征出发对中国青少年社会适应问题做一粗线分析,以求教于诸方大家。  相似文献   

12.
近年以来,以"全民公投"的频繁运用为标志,欧洲民主政治实践开始面临认同危机,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作为对恐怖主义刺激反应的民粹主义心理和行为的滋生。同时,伴随着中国的历史性崛起和国际事务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以多种"颜色革命"为代表的民主输出战略受到挫折。同时,由于互联网社交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国家赖以维持其社会稳定的行政、司法制度设计也都因为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爆发遭到强烈质疑。解析处于高风险阶段的西方国家应对这些事务的教训和经验,对于同样提前被卷入"全球风险社会"中的我国的政治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张梦元 《学理论》2015,(5):63-64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回忆提取过程对事后偏差是否存在影响。该研究采用回忆型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任务应方式,分为报告歌名组和报告歌词组。因变量为被试在先见识别阶段和后见识别阶段的反应数值[1]。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歌曲信息材料的任务上存在事后偏差效应。任务反应方式主效应显著。与报告歌词组相比,报告歌名组产生了更大的事后偏差。结论:歌曲认知任务中存在事后偏差,任务反应方式对事后偏差有影响。回忆提取过程增大了听觉事后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王帅飞 《学理论》2015,(6):66-67
使用止步距离范式,观察比较不同社会焦虑水平的群体对人际交往空间遭破坏而产生逃避的社会现象的神经系统差异。研究发现,不同条件下,被试的早期N1波和晚期LPP波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社交焦虑的个体都具备ERP早期反应波比较弱的特点,这表明,社交焦虑被试在人际互动中较少地关注社会刺激;较高社交焦虑水平的个体比其他人在社交活动的早期即易感到不舒服,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站得离别人更远一些,因此产生较少的社会互动性交流。  相似文献   

15.
张旭 《学理论》2011,(17):269-270
汉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表音兼表意的文字,与其他文字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汉字教学中,外国留学生普遍认为汉字难记、难写,汉字也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很大障碍。而目前国内对汉字教学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也缺乏一定理论指导。从汉字的特点、汉字教学的难点以及汉字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促进汉字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我这里要做一个界定,下面讲的主要是汉族中国的文化。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中国人对于"文"和"字",有一种自然的感受和联想。古代的"人"字,一看就是人,如果这个人嘴巴朝天,就是"兄",兄原本不是兄弟的兄,是庆祝的"祝",人的口朝天是向  相似文献   

17.
丁文 《各界》2008,(11)
文言文跟现代的书面语有着很大的区别,理解起来有较大难度。在教学中把它分成类:一类是生命力很强,使用频率较高的,另一类是偶而出现,使用率较低的,还有一类是几乎不用,被淘汰了的。文言文里语言教学的重点是词汇。要根据在文言或现代汉语合成词出现频率紧抓常用实词,力求做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翻译,务必重视积累。即便是不常用或被淘汰的词也得适当注意。辨析词义是词汇教学的重点,有时要讲清本义,注意各个词义的联系和区别,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属于汉字文化圈,很多日本人对汉字并不是很陌生的.即使不会说汉语的日本人,看中文书刊或资料,大体能理解一些内容,所以对笔译的需求相对于口译的需求低.很多日本企业招聘时,很重视口语能力.围绕着口语,对母语和外语关系,日语假名,朗读,口语训练方法进行了探究.尤其强调限时训练的重要性和记忆与遗忘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要走窄门     
我是在"文革"期间读完小学和中学的,十年里我没有好好学习。1983年我开始写小说时,认识的汉字也就是4000个左右,几年以后中国的批评家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忠.汉字在构形与构意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儒家文化思想的精神与价值观.在崇尚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的今天.解读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同源关系,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创造稳定发展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