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图书馆工作 ,有幸拜读了衣俊卿教授的大作《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该书是黑龙江省教委的社科重要课题 ,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理论价值在于 :已经初步建立起以人的现代化为宗旨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一种独特的文化哲学理论 ,可以说这是填补空白之作。《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一书 ,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基本视角和依据 ,从文化哲学的层面具体分析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并比较系统地建立起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分支理论 ,如日常理解理论、日常交往理论、生活世界理论、日常生活批判与文化转型理论。细读力作 ,该书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璐燕 《学理论》2013,(6):272-273
文学理论课程是一门立足于当代学科前沿,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的学科门类。文学理论教学需要在跨学科平台系统中整合文学理论知识体系,充分利用中西历史文化截然不同的视听资源,在美术鉴赏、建筑差异、音乐趋同等方面进行学科交叉的体验和研究,并且根据文学理论的内容特点,建构图文并茂,绘声绘影,视、听、读、写、做、编、演融为一体的文学理论教学的互动空间。  相似文献   

3.
《婀婷》是德国的浪漫派作家穆特福开的作品。拟从沉樱的中文译本出发,采用相应的文学理论,探究该小说文学性生成的来源,探索《婀婷》多层次的广阔的阐释空间,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相应重视,兼论译者沉樱。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是考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维度,而日常生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寓所。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日常生活化的隐忧是:世俗化、理性化日常观念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虚拟化、物化日常交往遮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符号化、审美化日常消费挤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应对以上隐忧,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回应日常观念中的合理诉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现实的契合度;批判日常交往的物化倾向,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揭示消费主义本质,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向日常生活的"灌输"。  相似文献   

5.
李艳丰 《学理论》2013,(18):192-193
"后理论"时代的到来,昭示着理论学科的危机与困境。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人文学科,同样未能逃脱理论之后的历史性局限,僵化、保守与自闭的缺陷日益明显。文学理论教学实践过于注重理论的灌输和说教,日渐失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论热情。当务之急,是对文学理论学科和文学理论教学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与建设,从而激活文学理论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是意识形态的寓所。本文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为大众认知、接受与认同的四个向度:日常生活认知图式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先验逻辑;日常生活现实诉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出场路径;日常生活情感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心理桥梁;日常生活交往范式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传播纽带。  相似文献   

7.
余芳 《学理论》2009,(11):39-40
交往德育是师生共处主体间意义关系情境,通过对话和理解,得以不断觉解与境界提升的道德教育活动.它是一种和灌输德育截然不同的德育理念,是对灌输德育的扬弃与超越。彭未名教授在《交往德育论》一书以交往理论为规范基础,对迄今为止的中国大学德育及德育研究中的种种人文缺失的弊端和误区做深刻的历史的和文化的评述,并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交往德育”。  相似文献   

8.
公共领域是政治、社会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是指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自由交往空间。公共领域以日常语言为交往手段,以“理解”为交往前提,以“开放”为交往取向,旨在通过自由、充分的商谈形成高质量的公共意见,并以此为载体实现反映社会问题的“信号”功能和对政治系统的批判功能。当前,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培育公共领域的参与者、自由的交往空间和独立于政治权力的传媒,从而保证我国公共领域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范畴既非传统理论模式所理解的形成中的生产关系概念,也非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有着较生产关系概念更为广泛的内涵与外延,《形态》中的交往范畴有着特定的理论指向,它与主体的生存状况密切相关,有着极强的思辨色彩。如果今天有人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那么这种发展只能是合理地存在于实证的历史学或实证的社会学之中。  相似文献   

10.
姚新立 《学理论》2013,(12):101-10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的时候,把土地这种空间看作是生产工具,即开始从空间角度理解社会生产力。这样,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城市中的房地产业都可以理解为空间生产。《资本论》以地租理论来阐释这种空间生产,并且揭示了空间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地租,即从剩余价值中分到更大的份额。马克思的这种分析揭示了现代农业和房地产业的实质和运作机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世界视域下的腐败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常生活世界是人们的第一活动空间及互动交往的文化世界,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重情感,其运行的基本规则是人情。日常生活世界是腐败发生的情境因素,其结构和规则直接影响公职人员对腐败的认知和行为取向,对腐败情境定义的认知偏差和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操纵策略共同促成了腐败的发生。端正日常生活世界的态度、匡正腐败的情境定义、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能有效治理公职人员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腐败问题。保持日常生活世界的纯洁性是公职人员忠诚履职尽责、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的实际体现。  相似文献   

12.
田耕 《瞭望》1988,(37)
在已问世的几种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合著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五卷本),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的一部。这部190余万言的巨著,不仅内容丰富详尽,超过现在已有的几种著作;而且在研究方法与观点上,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不满足于客观地评介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重要文学理论,而致力于探索、揭示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找出其规律性,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学观念、美学观念与西方的文学理论不  相似文献   

13.
黄继刚 《学理论》2010,(23):200-201
在都市文化研究领域,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他以洛杉矶的都市研究为分析背景,讨论了后现代世界中日常生活与都市问题,并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间的历吏地理和标识了后大都市的六种话语。这种取自文化研究的空间视角,倡导空间本身的生产而不是空间中的事物的生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新的视角和有效理解社会的范式。  相似文献   

14.
杨再喜 《学理论》2013,(20):243-244
当下的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其中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以当代意识为指导,进行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在进行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中,有必要对于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实现文论间知识的渗透和转换,定会产生教学的整体效益,使文学理论这个系统不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孙明智 《学理论》2014,(12):231-232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内容。从五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解读;内容的结构和作用;与此相关的社会热点分析;教学重难点把握;教材呈现方式分析及建议。力图通过此次分析与建议,进一步加深教师对本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6.
陶海燕 《学理论》2013,(30):312-313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一书,使教师对"新课标"有"法"可依。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对《新课标》中作文教学建议的理解,论述了对现代语文作文教学的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英美新批评代表着中西文学理论与批评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对文学理论的贡献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理应重视的问题之一,尝试从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视野来重新观照刘勰《文心雕龙》的"隐秀"说与英美新批评的"张力"论,在重新梳理二者的内涵及契合点的基础上探讨他们的不同点及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布劳的《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中理解其构建的社会交往微观结构,其实质是一种交换行为。布劳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都对其理论的产生、发展方向具有影响,从社会交换的基本原理、交换过程理解个体如何在社会环境下凭借个体间的交往实现生存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劳动和交往是世界历史概念的两层含义;自力更生、对外开放的方针是世界历史理论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下半月出版的《人民论坛》刊登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雪冬的文章,文章认为基层不只是整个体制的末端,也不只是社会中下层群体所处的位置,而是社会的所有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分享到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情感,直接接触的各类组织和制度。对于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来说,基层有三个基本功能:首先是提供交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