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学理论》2013,(35)
花梨岭教案和施南教案是清末发生在湖北恩施地区的著名天主教案,其宗教档案为现在正确处理宗教关系、民族关系提供历史借鉴,为保护宗教文化,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支持,有利于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宗教档案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如下:有利于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维护民族地区和平稳定;有利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保护宗教文化和开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武器";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传统哲学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和最高境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以来,与以"天人合一"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结合,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天人合一"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是凝心聚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云南宗教及其文化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五个方面的明显特征,即宗教类型上的多元并存性、时间上的历史传承性、空间上的板块交错性、内容上的包容混融性.以及演变中的宗教文化民俗性.鉴于此,在发展宗教及宗教文化中,一要肯定云南宗教文化是云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清晰认识云南民族宗教文化具精华与糟粕皆备的二重性特征,三是注意云南多民族跨境性特征所导致的民族宗教文化事项的国际化和复杂化,四是在挖掘云南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关注宗教人世化和商业化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田莉莉 《学理论》2012,(12):105-107
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它既是中国乡村社会的文化传统,又是传统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2012年1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的"礼仪中国"东岳论坛学术研讨会从礼仪的视角切入,围绕礼仪的现状与反思、传统礼仪功能和当代价值、礼俗的发展与变迁、国家祭祀与宗教礼仪、民间信仰与礼仪规范等问题进行研讨,旨在加深对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处境的深刻理解,促进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明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  相似文献   

5.
姜玲 《学理论》2009,(6):56-57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在这种情形下,充分利用自身的宗教旅游资源优势来发展文化旅游对福清的旅游业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归类挖掘福清宗教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福清如何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福清的旅游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虹 《学理论》2014,(9):15-17
根据查尔斯·泰勒的市民社会标准,当前我国仅拥有最低限度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我国市民社会的文化基础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市民社会的发展囿于文化的滞后而步履蹒跚。用修正的雷德菲尔德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分析范式概括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环境特征为:"大传统"的"主动调试"和"小传统"的"保守倔强"。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环境建设需要通过促进"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好互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转化,脚踏实地地稳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于晓媛 《理论探索》2011,(6):74-77,81
文化旅游业是山西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建设文化强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雄厚的资金、成功范例以及文化旅游业多年的发展成就,为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从纵向看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从横向看,与发达省区市相比,在发展速度、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环境质量、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差距较大。为此,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落实;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和精品旅游区;实施配套工程战略,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闫焕文 《学理论》2014,(4):19-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和我国当代基本国情的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根据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以及进一步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完善宗教理论和处理好中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贺麟的宗教观既不同于"五四"时期反宗教运动对宗教的态度,也不像其他新儒家人物那样主张以道德或哲学去取代宗教.他的宗教观所关注的不是对人格神的信仰,而是宗教精神特别是基督教精神的文化价值,目的在于会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认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之体,研究和借鉴西方文化必须以理性的态度转化和吸收基督教精神的精华,认识其与西方的科学、民主、工业化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以便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提供资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与乡土社会密不可分,乡土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继承和扬弃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传统社会的乡土特质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存续的基础;乡土化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发展相对缓慢的乡土社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庇护。在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只有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在乡村"的要义,才能明白"乡愁回归"的社会事实,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真正坚持传统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1.
程红泽 《学理论》2012,(35):176-177
对传统儒学与犹太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就会发现犹太文化充满宗教与他律色彩,而儒学基调则偏向人本主义与自律,受双方文化形态影响,中犹传统"利义"之辩下的商业观及行为准则各具特色。中国传统商道带有浓厚的儒商色彩,亦儒亦商、由贾入儒;而犹太商道则蕴涵着流散史的烙印以及对上帝契约的尊崇。  相似文献   

12.
浅析海南公仔戏的现状及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尔通 《学理论》2012,(10):150-151
最近几年,"大国文化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词频频见诸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文化"一词已成为热门词汇。尤其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提出后,关于如何"建设文化魅力独特之岛"的讨论逐渐走向深入。海南公仔戏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本岛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公仔戏的现状如何,又将对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挥怎样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获取大量原始、科学的资料,为公仔戏的抢救和发展以及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提供现实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有利于抵制邪教。使宗教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深入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4)
海南的本土文化资源丰富,这些文化资源在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的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显得尤其珍贵与重要。如何既保证本土文化的世代传承精神内核不变质,又能将其充分发掘出来为海南旅游特区的发展助力,本文试图从本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龙泉区洛带古城镇根据其基本原则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一是科学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二是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三是注重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通过该镇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得到六点启示:推进新型特色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必须制定公共服务发展目标、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增强城镇发展承载能力、必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2)
伊春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几年,中共伊春市委市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倾力打造属于城市自身的旅游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但是旅游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措施有:完善旅游文化发展规划;全面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丰富旅游文化载体;创建旅游品牌;突出伊春文化特色;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纪尚坤 《学理论》2011,(23):33-34
中国史前文化的内在演变经历了巫教——宗教——礼教三个阶段,并具有着内在同一性与相似性。巫教文化是文化演变的内在基因;宗教文化注重个体生命的解脱与"道"的追求;礼教文化则由"道"下落为"术"。先秦诸子之学是通过各家之"术"返求于"道"的认知。通过分析可知,先秦诸子之学实则是对"古之道术"的发展与细化,并非单纯的人类理性突变式地觉醒与相互之间的表相上的对立与争执。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4)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对其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于历朝历代的政治文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今日仍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今日的政治文化中又可以得到怎样新的解读,传统文化在当下时代又怎样重新散发它的魅力。本文将探索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政治文化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郭守涛 《学理论》2013,(18):198-199
自秦汉以来,盛行于东方和西方的一些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陆续传入新疆,它们在相互排斥、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西域宗教文化。受西域宗教文化的影响,新疆艺术设计在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设计文化。通过对新疆宗教与艺术设计关系的研究,为艺术设计者提供思路与方法,使人们了解新疆丰富多彩的设计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官士军  刘秀珍 《学理论》2012,(31):15-16,46
基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宗教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宗教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起辅助作用为基础,就道德建设与宗教道德、传统美德与宗教道德、诚信建设与宗教契约精神、道德建设与宗教道德和谐之道等关系展开论述,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宗教能在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