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灾是清代辽宁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清朝灭亡三百余年间,水灾给辽宁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建筑损毁、土地成灾、交通阻断等直接危害,并由此产生了粮食危机、流民问题、社会矛盾等不稳定因素,对于社会的发展构成一定威胁。当今,水灾仍然是辽宁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深入认识清代水灾危害,以期提高人们灾害意识,更好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2.
水灾是清代辽宁地区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尤其到了清代中后期,水灾爆发更加频繁,危害也更大。为了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水灾,清政府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救灾程序。鉴古知今,目前水灾仍然是辽宁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深入探讨清代中后期的水灾应对,对于当今防灾救灾具有借鉴意义如下:不断提高灾害意识;加强防灾救灾的制度建设;加强救灾过程的监管;注重生态建设,重视灾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任晶 《学理论》2013,(23):252-253
清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文官制度,从清朝建国之初,就确立了"文治"国策。在清代",孝"观念渗透了官僚制度的各个方面。"孝"是为官的必备品德。丁忧制度便是清代官僚制度中体现孝道的一项重要政策。丁忧是指官员遇有父母等长辈之故,而离任治丧守孝之制。从清代文官丁忧守制期限、官员丁忧的报丧程序以及清代丁忧官员的范围扩大,来阐述文官的丁忧制度。  相似文献   

4.
清代,重庆附郭巴县牙行的管理模式由牙课司专管转变为政府各部门分管和民间组织协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巴县衙门的户房、礼房、工房及柬房等部门各司其职,管理相应职责范围内的牙行。移民领袖八省客长在协助官方参与调处牙行日常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官方机构分权和民间组织协同参与牙行管理的模式是牙行制度变革和地方社会结构变革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饶佳丰 《学理论》2013,(18):160-161
清朝沿袭继承并在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了明朝的土司制度。自然而然,与土司制度密切相关的土兵制度也被继承下来了。清朝和明朝一样,依然把少数民族土司武装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苗兵就属于少数民族土司武装。苗兵的征召和调动在清代历史文献中屡屡可见。清王朝征调苗兵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八旗制度的不断腐朽。除此之外,也和少数民族土司武装能征善战有关。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内忧外患的形势时,清统治者只得鼓励地方办团练及征调少数民族土司武装。清政府征调苗兵参与的军事活动有"征蛮"、"征贼"及"抵抗外来侵略",苗兵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清代京师自然灾害频发,在青黄不接或粮价上涨之时举行的平粜,一般遵循"照时价减粜,按成色核收"的原则。设厂平粜作为救灾济贫的重要措施一直经常被施行。文章以清代京师平粜为研究对象,从其制度规定、实施情况、运作方式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曹琳  许颖 《学理论》2009,(15):125-126
所谓荒政,是指我国古代政府组织备荒救灾的一整套法令、制度与措施的统称。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灾荒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而在这个时期,传统荒政制度的发展亦臻完备,并对维护社会秩序、恢复和促进社会再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即对清代荒政的基本程序及措施加以浅述,以期对此问题形成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崔玉卿 《理论探索》2007,(4):132-134
考察清代历史,有必要研究政治与佛教的关系.清代统治者入关后,沿袭了明朝的政策,设置僧录司,并运用相应的律例规范僧尼的活动,并废除了沿续千年的度牒制度.顺治帝、雍正帝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利用佛教加强了清王朝的统治.顺治统治时期,金印册封达赖对稳定蒙藏地区起了积极作用.雍正所著佛教著作则较系统的阐述了佛教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3)
彝族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后,中国政府正式确立的一个民族,凤庆鲁史彝族历史悠久,除世居土著民族布朗族以外,彝族是鲁史入境定居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其发展演变也遵循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清代鲁史彝族在民族认同上有独特的姓氏,认同方式明显区别于其他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暴磊 《学理论》2013,(9):140-142
封禁政策,是清朝政府为保护满族风俗习惯、防止汉化、维护本民族利益,在东北地区实行的长达二百多年的一种统治政策。它是清朝总体战略的一部分,也是清朝政府实施与维持分而治之方针的主要途径,但同时它也造成了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及边防的空虚。关于东北封禁政策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试图通过对封禁政策相关问题的梳理,以期得出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姚敏  刘玉 《学理论》2013,(29):228-230
清代为黑龙江移民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探讨黑龙江移民或流寓人口等问题时,广大流寓女性却被冷落一隅。从人物、婚姻、礼教观念、生活等方面对清代黑龙江流寓女性试做考察,得出清末民初,在民主解放的浪潮影响下,一些知识女性开始谋求社会角色的自我转变,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秦翠红 《学理论》2009,(27):214-215
钟音是清代乾隆年问较为著名的封疆大吏,历任福建巡抚、陕西巡抚、闽浙总督等职。在福建巡抚及闽浙总督任上,他着力平抑钱价、凿井便民、安抚流寓,惠政颇多,治绩卓著。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文化的繁荣。清代中叶旅居浙江的徽州藏书家吴骞,凭借自有拜经楼藏书与江苏无锡的桐城派名士秦瀛有密切往来,特别是在人生游历、书籍题跋和诗文交流方面较为频繁。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徽州文化传播以及书籍的刊刻流通具有一定作用,也构成了清代中叶封建文人活动的基本范式。因此,深入考察两人交往活动,对于了解当时社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姚敏 《学理论》2013,(14):228-230
近二十余年来清代知识女性研究成果丰硕,大陆学者从专题研究、人物研究、地域性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港台地区和国外学者的研究用力颇深,但目前的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人物个案研究极其匮乏,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之外的知识女性群体研究尚需深入。地域性研究不均衡,多聚焦江南,对东北、西北、西南、中部地区知识女性关注不够。研究视角较窄,多从文学赏析角度研究,史学视角下的研究不足,缺少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16.
刘欢 《学理论》2013,(18):162-163
女性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在家庭生活中有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其中寡妇作为众多身份之一,与家庭其他成员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通过对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一则档案考量,其地寡妇立嗣、逼寡改嫁、寡妇贞洁观都带有与过去不同之处,带有蒙汉双重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惩禁邪教的法律反映出清代法律不仅严苛,而且具有严重的民俗违反性,这种立法危及到清代法律秩序的长期存在.不过,从当时大量惩禁邪教的案例来看,官员在司法实践中,或者出于情理的考量,或者出于规避责任的心理,多数时候并没有一丝不苛地执行法律,而是从轻处罚,或根本就不加以惩处,这对清代严酷的立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矫正作用,一定时期内对保障清代法律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田晶 《学理论》2014,(5):157-158
历史遗迹是历史文明的浓缩和载体,它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水准。辽宁的历史遗迹种类繁多,特点突出,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中华民族先人生息、繁衍的遗迹存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所致,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应引起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20.
王杰是清代唯一一位陕西籍状元,其起于寒微,受乾隆、嘉庆两朝知遇之恩,先后在朝四十年,始终以直道立身,清正廉明,深受满清皇室的信任与器重,历任吏、礼、兵、刑、工五部侍郎,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枢机要职。其持守刚正、文采卓绝,多次充任浙江、福建学政及乡试考官,三充会试正总裁,并负责编修《四库全书》《三通》以及承担实录馆、国史馆的文书整理工作。其公以忘私,勤政爱民,敢于针砭时弊,并坚决与以和珅为代表的贪腐集团进行斗争。王杰位列宰辅十多年,为朝野所敬重,成为清代中后期重要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