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宇航 《学理论》2010,(22):55-56
"实用理性"这一概念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解读中所提出来的。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实用理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实用理性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对实用理性精神进行评价、通过实用理性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等进行解读、实用理性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如文艺、改革等方面,以及对实用理性和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哲学进行对比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注重实用理性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特点和基本原则.在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范围确定,技术活动的经验传统,科技文化的传承等都与之有着密切联系.实用理性是中国古代科技走向辉煌的重要原因,但同时它也是古代科学技术未能迈进现代之门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和历史的维度,对中国古代科技活动中的实用理性原则进行分析与批判,对于我们建设现代科技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理性"误解的辩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学理论》2008,(22):48-49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界有一种倾向是以康德的"实践理性"对其进行解释,但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成长土壤,"实践理性"不足以作出恰当的诠释。本文力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找到其确切的界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背景中寻找"实用理性"的因素;并通过对比分析"实用理性"、"实践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证明"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中,理性与道德的关系被又一次推向历史前台。本文从韦伯的"合理性"判断出发,探讨了理性与道德的复杂关系。理性作为一个多向度的概念,道德曾经是"实质合理性"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式合理性的膨胀,理性逐渐流于形式而疏远于道德,其内涵缩小为以利己为中心的经济理性。这一转变导致了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道德沦丧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信息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日益壮大的"道德技术"却使理性与道德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实用理性观念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在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实用理性对网络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化参与主体——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与网络文化消费者两类群体身上。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应对之策是:对网络文化进行文化批判;对网络参与主体进行制约批评;对网络文化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强调主导文化对网络文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翔 《学理论》2012,(25):50-51
西方的现代性文化中",理性"是一个核心性和主导性的范畴,对于西方乃至当前全球的现代文化都有着强大的统摄力。理性作为现代性的一个核心范畴,也需要"理性辩证法"的审慎反思。理性的怀疑论、修正论、批判论构成对理性再反思的三重主要维度,对于哲学的"理性辩证法"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发展观与人类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萃萍 《理论探索》2007,1(6):29-32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不仅要联系社会建设实践,而且要把发展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与人类理性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入认识和探究传统理性主义发展观的困境和出路,从而达到科学发展观与健全理性的统一,使中国现代化进程在科学发展观与现代健全理性的统一中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社会的城市化、政治的民主化、文化的世俗化也在逐步进行着.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在婚恋观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本文以"女大学生的理性婚恋观"为研究内容,结合韦伯关于"目的合理性行动"的阐释,描述了女大学生理性婚恋观的现状,并分析了这一状况产生的一系列原因.  相似文献   

9.
积极的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前提与基础,理性的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的本质与升华,爱国主义是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弘扬爱国主义,应潜移默化,培育对祖国故土、骨肉同胞和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审时度势,形成对国家形势和国际环境的理性认识;因势利导,实现爱国情感与理性爱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贺琦 《学理论》2011,(19):55-57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进行经济研究的前提假设,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为经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假设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性也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单从经济方面去界定人的本性,只有把人看做不断发展的、全面的人才是对人的正确认识,从这一方面来说"理性经济人"假设又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应该对"理性经济人"假设作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公共管理改革和实践的重要命题。诞生于西方社会的治理理论及其“善治”理念,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公共管理研究语境和改革实践的普遍诉求。目前,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化状态引发了众多社会矛盾,严重偏离了公共管理的善治取向。本文基于不同于公共财政范畴善治框架,以公平和效率为尺度,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策略的合理性,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实现善治理念的公平取向和效率取向,达到公平和效率的高度统一,中国政府应该从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纪尚坤 《学理论》2011,(29):35-36
真我的探求既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然而探求真我的方法及其答案却总是在情感与理性、经验与概念间飘忽不定。人之为人,其与外境之间存有一种独立的内因,真我就在此间。人若要了解外物,解除疑惑,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先了解自身。真我是人心灵深处本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不攀缘依附、不执理为实,乃是理性与情感互相转化、彼此包容之后非理性、非情感的一种纯一状态的圆融的精神境界,无法且无需以语言概念描述之,只有用缄默来体证与确认其无常之恒常。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恶化及其衍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被广泛视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政府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政府的施政行为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诉求,也是绿色发展型政府的本质要求。但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悖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环境治理与督察体系,但在具体生态环境治理中,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问题却屡禁不止,导致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角色错位与冲突,亟待树立绿色发展观和生态政绩观、构建高效的生态政绩考评体系、强化制度执行与督察,形塑和强化“理性生态人”角色,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1)
经验主义总是在理性主义的对立面上被探讨,而休谟可谓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典型代表,那么休谟是如何看待理性的呢?他是否亦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将理性与经验的关系完全对立呢?希望通过休谟《人类理性研究》一书来探究理性在休谟学说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思和为的区别,在哲学的角度上几乎没太大的标准,笛卡尔说:"我思"和"存在"(精神实体的外延)是种等同,萨特也认为自为和存在也是超乎实体外的现象相关的活动。人作为万物尺度,思绪的决定也好,自为的行动也罢,总归是有所关系的。在自由本体论上,人的存在就是为了行动,甚至人对行动的规定本身也是种行动,行动的存在似乎总是与其相应的精神思维方式纠缠不清,本文从意象性的直观到经验的积累反思来探讨存在的"我"理性选择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导致理性分裂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压灭价值理性使社会交往陷入困境。哈贝马斯立足于交互主体的基础,构建具有语言性、主体间性的交往理性,对于我们摆脱现实交往困境,化解人与人的冲突,抵制系统对生活世界殖民,在当代社会多元分化态势中达成价值共识,实现社会和谐,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价值理性是行政领导成长的前提和基础。行政领导价值理性的缺失 ,必将导致公共行政的异化。制度设计要体现价值理性 ,行政领导必须自觉培育和提升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8.
论政治理性的特征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理性是人类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利益基础之上的精神现象,是受人的政治目的和意志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及在政治生活中按一定逻辑规则和逻辑程序运作的认知形式和认知能力。政治理性作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能动的反映,有着自身的规定性,表现为政治理性具有价值性、群体意向性、意识形态性的特征。政治理性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政治理性的价值性功能以价值观为核心具有对政治活动的导向与评价作用;政治理性的工具理性功能以理性为工具对政治活动具有追求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的中介与规范作用;政治理性的实践理性功能以道德理性为价值判断的尺度,对政治生活发挥着选择、判定与支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理性人乃经济理性与政治理性的有机结合。理性是有限的,既要克服理性的自负,又要防止理性的无知;理性是历史的、演进的。经济理性原则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政治理性原则为追求社会认同最大化。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补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构成了社会个体行为的两个不同侧面。这一结沦,能够较完整地把握人的本质特征,更好地解释社会生活,指导人们合乎秩序、合乎必然性、目的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李奕慧 《学理论》2012,(12):12-13
哥白尼革命是康德知识论最精粹的概括,也是近代哲学中的主体性又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康德的鸿篇巨制《纯粹理性批判》又是康德整个知识论体系的展示,文章探讨康德怎样经过感性、知性、理性逐步展开而最终实现思想革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