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阿妹,小阿妹,隅山隔水来相会,素不相识初见面,只怕白鹤笑猪黑小阿哥,小阿哥,有缘千里来相会,河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烧茶慢慢热……一首委婉动听的《泸沽湖情歌》仿佛又把我带回到泸沽湖畔的“女儿国”。尽管我在那里逗留的时间极为短暂,但泸沽湖那美丽的风光和摩梭人那神奇的风俗,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一4月中下旬,我在云南省丽江地区参加了一个会议之后,有幸和几位同行去了一趟泸沽湖。位于云南与四川交界的泸沽湖,方圆50平方公里,是摩梭人集中居住的地区。关于摩梭人以母亲血缘为主的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我早就从有关报道中和小说里知道一些,但这毕竟是耳闻。这次能去  相似文献   

2.
三月初,我们收到这封来自吉林省辉南县扳石河乡一位妇女的来信。这位自称“农妇”的刘菊秋希望我们能刊登她写给一位不知姓名的“老弟”的一封信。看了她的信,了解了她所说的那位“老弟”的事迹,使人很自然地想起雷锋。这封信反映了一位普通农家妇女的一腔真情,这是人们对雷锋精神的一声强烈呼唤。 下面就是她的信。  相似文献   

3.
惠远飞 《各界》2007,(2):90-91,92
上世纪末崛起的先锋派作家中,陈染恐怕是最有特性最有潜质的一位女作家。她由大学时代的诗歌创作进而转向小说创作,硕果累累,尽管历尽风雨和不断遭到评论家们的指责,但她仍是不改初衷。正如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言:“小说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妇女最容易写作的东西。”①G.H刘易斯也认为“就所有文学类型而言,小说无论以本质抑或处境来看,皆是妇女最能够适应的体裁”,“小说是体现妇女学问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家务经历的适当形式”②。伍尔夫更进一步谈到女性选择小说的原因“小说是最不集中的艺术形式。一部小说比一出戏或诗更容易时作时辍”③。或…  相似文献   

4.
偶像崇拜行为内地上一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基本上是一种“榜样崇拜”;香港上一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基本上是一种“师长崇拜”,八九十年代两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一种“三星崇拜”,而现今内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基本上都遵循着“三星崇拜 民星崇拜”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何桂花 《学理论》2014,(3):57-58
道教女神南岳夫人(魏华存)可划入道教神仙系统的"人间巾帼"一类,魏夫人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的祖师,她的信仰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上清派的社会影响来发挥的。括而言之:魏夫人在正统道教内部和官方话语系统中的地位风光显著,而关于她神仙个体的世俗崇拜对照西王母与妈祖而言很是不突出、甚至显得黯淡。而这些风光与黯淡是与魏夫人这一神学个体包括其所属上清派道教过早地官方正统化、与世俗民间信仰的疏离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恋爱,一个美妙的字眼。对这个词,包括弗洛伊德和康德在内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做过界定。有的说,恋爱就是“情”与“欲”;有的说,恋爱是“欲和友谊的一个综合”。也许颉勃生的解释最为精彩:“恋爱似乎是生命中无所不包与无往而不能改造的一股伟大力量,也是一切生命的最终极的德操。”恋爱的这种力量,体现在运动员身上也许更为明显。它是奋进的助推器,也是影响情绪变化的双刃刀,又是有利于走向成熟的“训练班”。吉林省田径队有丽名马拉松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西游小品     
(一)蟠桃涨价听证会“蟠桃涨价听证会”隆重举行,王母娘娘、太上老君、赤脚大仙等上界一干尊神出席。蟠桃园土地,作为基层群众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8.
方蕴华 《理论导刊》2001,(10):53-55
一、“国风”——恋爱的浪漫时代恋爱婚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诗经》“国风”中男欢女爱的自然质朴的爱情表达式,我们不仅能深刻体会到闪现其中的鲜活人情人性,而且还能准确地把握那个时代恋爱风俗的演绎变化及多元婚姻文化的发展脉络。据谢晋青《诗经之女性研究》一书统计:《诗经》中有关妇女问题的作品已达85篇之多,其中恋爱诗最多,描写女性美、女性生活诗次之,再下来就是反映婚姻生活和失恋问题的作品。尽管中国文学中不乏大量描写男女之情、婚姻恋爱之作,但是和西方同时期作品相比,中国文化仍是一个压抑爱的…  相似文献   

9.
铁血狂魔 《各界》2011,(6):62-64
1856年,三干名来自广西的妇女,挡在了杀红眼的“北王”韦昌辉前,为“天王”洪秀全筑起了最后一道屏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干女子以及曾经一度达到十万人的“天国”里的女性,是占典世界里第一批女兵,也是最后一批女兵。  相似文献   

10.
宋墨  赤桦 《瞭望》2006,(36)
“一切都将以眼泪结束。”张文丽警告女儿。在张文丽看来,女儿恋爱是一件烦心的事。21岁的安妮还在北外念书。2003年冬天,经朋友介绍,她结识了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托尼。然而,热恋中的人三年来却只见过四次面。张文丽说:“他们互相并不了解。与其说在谈恋爱,不如说她找到了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己,因为她的朋友不是很多。他们这一代人都比较孤独。”  相似文献   

11.
记得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生前曾亲笔书录过清代无名氏的《未必歌》。原诗较长,摘抄如下: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未必芳菲始是春,枯槎老干见精神”;“未必名高位便尊,泥中曳尾羡庄生”;“未必肥甘便永年,饭蔬饮水乐吾天”;“未必清闲便是仙,金仙本是火中莲,骄阳当午池塘静,映日荷花别样鲜”……  笔者虽不赞成原诗中的个别说法,但对总揽全诗的“未必”之论却深为认同。  所谓“未必”,就是“不一定”。按照一般的思维方式,凡事只要具备了某种前提条件,就必定会产生某种相应的结果。如在“钱…  相似文献   

12.
李于 《侨园》2012,(7):30
很多来过尼泊尔的人都知道在加德满都有一个神秘的名字“库玛丽女神”,库玛丽是尼泊尔的“处女神”、“女活佛”,被视为守护皇家的女神塔蕾珠的化身.库玛丽住在库玛丽寺,不管从建筑的规模还是历史看,库玛丽寺都很不起眼,但却是杜巴广场人气最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一位温柔的姑娘找到笔者,谈了她自己的身世和苦恼。她是个私生子,两次恋爱都因身世而告吹。这使她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厌倦了生活,特来求我们帮助解脱。由此,引起了我们对“歧视与被歧视”的思考。人,本来是平等的,起码应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但是,在阶级社会里,这一点是无法做到的。即便是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旧社会痕迹的存在,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修养程度的差异,这种歧视与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古旧的传统眼光看,人所从事的“不体面”的  相似文献   

14.
李刚 《学理论》2008,(3):77-78
生殖崇拜是世界各地原始初民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观念表现。初民崇拜生殖,把妇女分娩看成一件大事,膜拜祈祷,举行仪式,如果有的妇女难产而死,则像对待英雄那样进行安葬。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土地崇拜。以后,他们又把女性的生育和土地的出产联系起来,认为女性的生育和大地生长出草木一样,并希望人口繁衍如同大地生长草木那样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15.
余玮 《党政论坛》2012,(6):56-56
1988年9月,陈慕华在第六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全国妇联主席。此前,当中央领导同志找她谈话,推荐她为全国妇联主席时,她曾惊讶地问:“你们是不是选错了人?”在确信她要担任此职后,陈慕华曾经幽默地说:“我这辈子没做过妇女工作,这回可是‘赶鸭子上架’。”  相似文献   

16.
在希腊神话中,天帝宙斯的妻子赫拉,是位主管人间婚姻和子孙繁衍大事的女神,她的手中总是握着一只丰硕的石榴;在印度佛经故事中,河梨帝母也是人间繁衍子女的保护神,她的造型是左手抱着婴儿,右手拿着石榴。子孙繁衍是人类早期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尽管以石榴多子象征子孙满堂的信仰风俗迟至公元五世纪才进入中国社会,但中  相似文献   

17.
吴宓情事     
王凯 《各界》2011,(10):95-96
吴宓教授治学极为严谨而生活却相当散漫,是一个奇特而又矛盾的人。他的授业弟子季羡林在《(吴雨僧先生回忆录)序》中说:“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对于吴宓的这些“恋爱的浪漫史”,其清华同学兼同事顾毓磅以“千古多情吴雨僧”一语概括,可谓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18.
周金华  赵舒  应爱飞 《团结》2008,(1):56-58
她是一位扎根山村教育20年的小学班主任老师,在金华市金东区的赤松大地上,谁提起方青老师,都是赞不绝口,同事说起她敬佩有加,学生更是崇拜她。近一年来,方青老师是喜事不断,2006年11月,她以选区最高票当选为金东区人大代表;2007年9月,她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0月,她荣获“民革——我的精神家园”演讲比赛浙江省特等奖,12月,荣获全国表演赛银奖;2008年1月,她光荣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9.
太阳在天边露出笑脸,朝霞映红了水面。湖心的小船上升起袅袅青烟。她不停地往灶膛里添着干松枝,锅里煮的是一船四口人的早饭。肤色黝黑但又挺精神的捕鱼能手董金才坐在一旁,递着柴禾,顺便和她聊着。这儿是她的故乡——江南农村,群山环抱中的一泓湖水,清澈见底。入夏以来,她常常上这条船,天朦朦亮就赤脚和渔民一起下湖捕鱼。一场紧张“战斗”过后,烧火之类的轻活,自然落在她这位唯一的女同志身上。  相似文献   

20.
程青 《瞭望》1996,(37)
原西藏阿里军分区政委丁德福在阿里边防整整干了25年。他出生入死参加了多次剿匪。阿里有“生命禁区”之称,在那样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生活与战斗,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爱国奉献”几个字沉甸甸的份量。好男儿志在四方。丁德福为国不惜献出热血与生命,人民不会忘记他。如今丁德福已成了名扬全国的英模,成了全军官兵学习的榜样。但是还有一个人,凭着一腔柔情曾与丁德福甘苦与共半辈子,没有鲜花、掌声属于她,她却无怨无悔。她就是丁德福的妻子牛银秀。 当英雄的丈夫到北京接受表彰,平凡的妻子却在祖国边陲的新疆叶城家里静静地等候着女儿放学归来。她从前是一个农村妇女,现在是一个家庭妇女。大家只知道她是一个模范人物的贤惠的妻子,3个儿女的母亲,没人关注她内心的风雨晴晦。 我在她泪水与抽泣中倾听她的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