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我国目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其中制度选择是最核心的问题.政府管理、市场机制及合作网络为可供选择的途径,此三种途径均有优势及缺陷,应理性选择建设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政策工具选择的视角、研究途径与模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煌  杨代福 《行政论坛》2009,16(3):21-26
就理论上而言,政策工具选择具有经济学视角、政治学视角、规范视角与法律视角等四种视角;存在传统的途径、修正的途径、制度主叉、公共选择与政策网络五种最为典型的研究途径.政策工具选择的特质在于该选择不仅应考虑政策工具本身还须充分考虑政策工具运作的环境.考虑政策工具本身须运用理性的思维,而当前政策工具运作的"核心环境"为政策网络.因此,对政策工具的选择须基于理性与网络的考虑.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质量是指公共政策的合理程度,具体包括政策是否合情合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是否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三个方面.根据公共政策质量的内涵和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实际,以多源流理论为基础,可逻辑推演出公共政策质量的测量框架与测量指标.公共政策质量的测量指标由政策问题、政策方案、政策价值三个层面组成.针对公共政策质量测量指标边界模糊、难以定量的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对公共政策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测量.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管理是对公共政策全过程进行的管理。根据我国实际 ,我国公共政策管理方式应实行几个转变 :转变政策制定方式 ,加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转变政策执行方式 ,强化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转变政策的分析评价方式 ,强化政策分析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解奎龙 《学理论》2010,(14):200-201
面对网络低俗之风对大学生的毒害,高校加强网络教育管理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在校园中大力倡导文明上网之风;第二,应加强以人格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第三,应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第四,应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第五,应全面提高高校网络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堵防低俗信息。  相似文献   

6.
历史制度主义是一个重要的新制度主义流派,它强调中观层面的制度是政治分析和政策研究的中心,认为制度和政策一旦形成后,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观对政策研究具有解释性意义,政策网络是中层制度的具体化,政策秩序的基础在于社会资本的培育,政策选择是遵循结果性逻辑和适应性逻辑的结果.历史制度主义的历史观对政策研究具有描述性意义,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了政策稳定和政策变迁原因,间断-平衡理论和否决点理论说明了政策变迁规律和政策阻滞的原因.历史制度主义的方法论对政策研究具有建构性意义,从三个层面解决政策研究的困境,架起历史制度主义与政策研究之间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政策环评作为一项决策辅助制度,与决策模式关系密切.具体而言,决策目标属性决定了政策环评的难度,决策主体属性决定了政策环评的深度,决策过程属性则决定了政策环评应采用的方法.文章从决策目标、决策者、决策原则等几个方面分析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模型,认为完全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渐进模型和精英理论较为符合我国的决策实践.基于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推导出我国政策环评的一般程序,包含了事前评价、中期评价和事后评价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政策网络治理是政策网络分析与治理理论联姻的产物,作为一种公共治理的新路径,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政策网络治理在工具视角下侧重于如何选择民主而科学的政策工具;在过程视角下侧重于如何便利于行动者互动过程,包括发现和解决冲突;在制度视角下侧重于寻找正确的激励结构和正确的规则体系。虽然学者对政策网络治理赋予很多积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其治理的主体、合法性、机制、效能都存在诸多困境。尤其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政策网络治理更多的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领域与网络有关的概念有多个,极易引起混淆.国外的研究主要沿着两条相对独立的路径演进,分别是政策网络和网络化治理.前者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欧洲,后分化为利益调和和治理两大学派;后者则以美国的研究为主,在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领域都有所发展.国内与网络有关的概念使用频率较高的有社会网络、政策网络、政策网络治理、网络治理和网络化治理等.其中社会网络引入最早,主要被社会学领域的学者所关注;政策网络和政策网络治理与西方政策网络研究的两大学派相对应;网络治理与网络化治理的使用主要与翻译、学术传承以及使用习惯有关,但每个概念皆有三重来源.西方两条研究路径都涉及治理,而两种治理的内涵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运行机理、价值标准、主要问题以及政府的角色定位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少子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对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从多个维度讨论现阶段实施生育支持的重要意义,分析对现有生育配套政策进行系统性重塑存在的困难与挑战,研究发现,核心基本制度缺位是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构建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政策设计中应优先解决主要矛盾,避免陷入制度惯性、福利主义、效益悖反、政策失衡等陷阱误区。既要及时转变政策理念,持续强化高位推动,重塑政策框架,建立以生育保险、婴幼儿照护和生殖健康为核心的三项基本制度;也应明确政策责任主体,做好长期投入准备,细化配套支持措施,完善政策效果追踪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康伟 《公共管理学报》2012,(3):101-111,127,128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研究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关键节点识别,探究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节点位置及相互关系对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及传播范围的影响等问题。以2011年重大突发事件"7.23"动车事故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Pajek软件生成了"7.23"信息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邻接矩阵数据进行了网络密度、可达性、聚类系数和中心性测度,依据测度结果和位置角色分析对其进行关键节点分层与识别。研究表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和扩散以社会网络结构为基础,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网络结构与节点位置决定着成员的"影响力"程度;中心关键节点的资源控制能力与信息输入输出效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可以通过改变中心度、聚类系数等手段嵌入式引导关键节点,减少谣言和恐慌情绪的传播。本文采用详实数据对舆情传播关键节点的分层识别,拓展了社会网络方法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克服了以往研究中技术与管理实践相分离的弊病。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区域管理正在从传统的都市区(Metropolitan)管理过渡到巨型都市区(Megapolitan)或者城市走廊(City Corridor)的管理.从社会技术系统(Societal-techno System)视角,将区域管理作为一个涉众系统(Multi-actor System)考虑,研究物理系统与社会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研究基础设施网络和跨区域治理关系,探索涉众系统情境下的政策制定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哈大齐工业走廊案例和松花江水污染案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整合具有嵌入性特征;基础设施整合和专业化分工网络的形成,是跨区域治理的基础,所形成的城市网络,其核心功能体现在"分散的集中化"上,以保证有效的基础设施整合、分工网络的形成和提供高级生产者服务;在跨区域治理政策制定中,应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组合的基于规则和过程的涉众情境下的政策制定过程,以实现社会、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13.
The widespread supposition that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designs enhance legitimacy must be examined empirically, and the rich diversity of different collaborative arrangements should be better acknowledged in this endeavor. This study adopts 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and examines three state‐initiated and interest‐base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renas in Swedish wildlife management: wildlife conservation committees (WCCs). Is there a link between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s in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renas and the perceived legitimacy of output by policy stakeholders? This puzzle is addressed through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ombined with survey data and interviews. The empirical results confirm the notion that collaborative arenas consisting of high network closure with many bridging ties across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enjoy a higher level of support among stakeholders directly involved in management, as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s, than networks with a more sparse structure do. This type of well‐integrated network structure seemingly increases stakeholders’ understanding of other actors’ perspectives through deliberation. Contrary to what was expected, th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did not verify the effect of linking, or outreaching ties between the committee members and the organizations that they represent, on the organizations’ support of WCC decisions. Given the rapid rise of collaborative design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s, the topic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is urgent and further research is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14.
政策网络的研究边界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策网络的提出,揭示利益联盟及信仰联盟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公共政策是包括政府和社会的各类行动者互动的结果。这种研究思路承继政策过程“互动”和“不可预知性”的思想,强调政策过程中的政治性。政策网络内在的稳定与动态、互倚与自主、排它和包容等双重属性,决定了政策网络是需要管理的。政策网络的管理是组织间关系的管理,旨在达成互利互惠和良性合作。  相似文献   

15.
谭羚雁  娄成武 《公共管理学报》2012,(1):52-63,124,125
为分析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找出问题解决的有效框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部门间的讨价还价、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开发商等营利组织间的利益结盟与变通策略、其他参与主体被排斥等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入政策网络理论,分析网络利益主体与网络利益关系。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与民生密切相关,却积累了太多的"历史赊账";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非合作博弈是影响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的重要因素;非合作博弈问题需置于政策网络结构环境下去思考,政策网络理论能够提供"解释性"和"建构性"框架。论文研究对未来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有重大实践意义。本文将网络利益分析与网络治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政策网络两个理论流派的应用整合,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有重要价值。依据研究结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必须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为未来"十二五计划"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治理理论以其整合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理念而引起越来越多公共管理研究者的兴趣,如何使其顺畅运行,取得稳定的运行状态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及稳定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识别了资源依赖、关系质量、稳定性3个变量,进而提出资源依赖、关系质量、稳定性变量间影响关系的假设,最终形成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稳定性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对西安、南京、深圳等地政府部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EM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依赖对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同时资源依赖还分别对关系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关系质量中的信任和沟通也分别对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而承诺对稳定性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据此,在地方政府网络治理过程中,需要对主体间的分工进行明确,注重治理主体资源与能力互补的重要性,重视关系质量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危机信息的健康传播在突发性公共危机管理中至关重要。为了研究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的特征,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指导,利用多主体建模方法,基于Repast平台模拟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在网络媒介中的传播过程。通过模型仿真我们发现突发性公共危机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的生命周期现象和群极化现象;并且分析比较了各主体属性在不同参数值下的演化结果,探寻危机信息传播的有效方法,为政府如何应对危机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以期有效控制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在网络环境的恶性传播。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计划的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可操作性则是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我国已经制定了很多应急预案,但这些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并不确定,也难以全部通过演练来判断,目前,国内外在应急预案可操作性方面的研究有限,因此,在应急预案综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预案的制定步骤和可操作性预案应该包含的内容.把项目管理中的网络计划与应急预案相结合,将应急预案的应对过程看作项目,应对步骤看作工序,使用网络计划的形式来表达可操作性预案的应对过程,给出示例进行说明,并使用网络计划来分析应急预案的时间计划.在时间紧迫且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引进资源保障率的概念,使用网络计划分析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效果,并可为未来的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最后,从应急预案的内容等方面提出一个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估.主要为可操作性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o date, the field of non‐market strategy has little to offer in the way of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n the simultaneous management of strategic issues and corporate stakeholders. This paper employ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make a number of theoretically grounded conjectures about the delic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keholder behaviour and issue evolution. It is found that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has the potential to enrich and integrat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in the field of non‐market strategy, offering solutions to a set of previously unresolved puzzles. Copyright © 2004 Henry Stewart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公共管理职能的重建——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德米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13-20,39,92-93
重建公共管理职能是当下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构建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国家相适应的公共管理,这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界需要关注的问题.首要的任务是确立分析公共管理职能的框架.公共管理的职能体系受到社会价值观、时间、空间、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能力等诸多因素的约束.关注这些因素对公共管理职能规定的影响是转变和重建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同时,它也意味着公共管理职能转变和重建是一个动态和权变的过程.公共管理职能实现方式的变革是重建过程的一个主要维度,从单一的行政方式向市场、网络等多种方式转变是当前公共管理变革的关注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