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盖下印章的时候,那个书店店员对我笑了。我知道他很高兴,也许因为我买了书,也可以看作是有一点亲切有一点感叹的笑,因为书的名字是《安徒生童话全集》,而我18岁。我要的是那种没有加任何改动的原译本。买《安徒生童话》只因为喜欢那篇《海的女儿》,读《海的女儿》,只因为那里面有一个我羡幕的“人鱼公主”,15岁的小公主不能说  相似文献   

2.
荷兰拾萃     
与海结缘荷兰是世界上有名的“低地王国”,它三分之一的国土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国土低于海平面,近四分之一的田地系围海造田而成。阿姆斯特丹尤为低洼,有的地方甚至低于海平面以下5米。据说冬季涨潮时,北海的海面竟然与城内二层楼顶一样高。对于荷兰人来说,大海既是“朋友”,又是“敌人”。说是“朋友”,那是因为方便的海上交通使荷兰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航海经商国家;至于“敌人”,指的是可能被海水淹没的长期威胁。几个世纪以来,荷兰为了对付大海,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修建海堤。现在,一条长450公里的大堤屹立在海滨上,雄伟壮…  相似文献   

3.
清初,为了切断郑成功抗清势力与大陆内地的联系,清政府于顺治十八年(1661)正式颁布迁海令,在东南沿海各省实行大规模的迁海。他们以“保全民生”为理由,认为“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濒海地方,逼近贼巢,海逆不时侵犯,以致生民不获宁宁,”命令尽迁移内地①,企图使郑成功势力“无所掠食,势将自困”②。在实行迁海的20多年里,从表面看来,海外贸易似乎濒临断绝,但实际并不然。康熙曾这样说过:“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③。由此可知,当时的海外贸易仍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着。一、郑氏势力控制下的海外贸易郑成功…  相似文献   

4.
天援 《新青年》2004,(8):32-34
赵唯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小家伙熟睡的脸,对我说“这要是我们的孩子,那该多好!”我突然发现,“丁克”家庭就要结束了。  相似文献   

5.
灯光     
山城的夜晚,寒风刺骨,参加了朋友在山腰上的喜宴之后,走向泊车处时,我们看见了万隆市的夜景,闪烁的灯光,在冷风中,温暖了我的心。 你指着远处的灯海说:“看,多美的灯光,天色越黑,灯光就显得越亮,我们的家,就在那一盏灯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一个颇为浪漫的词汇,却牵动着全体国人的心绪,也牵动着四川著名画家覃俊儒老师的心绪。国有国的梦。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梦想,那他只能被风云变幻的时代淘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梦想,那他只能被历史的长河湮没。那么,覃俊儒老师的“中国美术梦”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古晋市“友海街” 在东马最大城市古晋市(沙捞越州首府兼第一省省会),有一条“友海街”,此街是为纪念王友海(1818-1889,祖籍福建同安)而命名的。王友海为海峡侨生,华人甲必丹,古晋巨贾,曾在古晋和新加坡创“友海茂公司”和“王友海公司”,经  相似文献   

8.
生命     
简直不敢相信坐在我对面的这位性格爽朗的大庆侨联主席吴立生,是一位已患膀胱癌六年的患者,并已切除膀胱五分之四。言谈中,他温和而平静地向我叙述着那一幕幕已走过来的生命画面,仿佛已把我带进那“王进喜时代”的大庆,雄伟耸立的油井、男子汉的钻台,那目前“炒”得邪乎的房地产公司、名小资大的信用社,以及一个个高科技的企业工厂。  相似文献   

9.
如歌的唱卖     
“粘枣饼啰——”乡村淡淡的晨雾中,回荡着如歌的唱卖。在我的家乡,最动听的要数清晨回荡在街头巷尾那一声声甜甜的唱卖。且不说那女高音的嘹亮、婉转,单是那男中音的雄浑、粗犷,就够韵味十足的了。  相似文献   

10.
据考证,7,000多年前,晋江就有人居住。战国时期,闽越族在晋江陆耕海渔。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汉族大批南下,到唐代,南下晋江的汉人愈益增多,从而促进了晋江的开放与文化交融。一方面,晋江“人稠山谷瘠”,因此除了“耕破云山万千重”外,还得大面积“围海造埭”。另一方面,晋江又有三面“有海浩无穷”的机遇与便利,除了打鱼海殖外,还促使他们有了“造舟通异域”的创业冲动与“市井十洲人”的通商盛况。由于上述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历史原因,使晋江及晋江人在唐代以前就有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积淀,即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的交…  相似文献   

11.
我从海边回到“金海岸”小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我是从海边回来的最后一拨人,其实昨天我就可以回来的,要不是为了多拍几张“海韵”图片,回去让我的还没见过海的学生们长长眼,我才不会在这海边多呆一会儿呢。从前天开始,广播、电视、报纸等各媒体就发布消息,大后天将会有台风登陆。昨天就有大半游玩的人返回了市区,今天只剩下小半游人,而且所有剩下的游人都手忙脚乱地在金海岸小屋收拾着行李,准备马上离开。金海岸小屋是个前后左右上下六面都用厚铁皮包成的小屋子,只在朝海的那面开了个小门。这也许是经历风暴者对小屋的最佳设计吧。…  相似文献   

12.
江汉 《新青年》2006,(12):35
有些美好的经历,一生也许只能有那么一次。一次,也许已经足够。——题记我是一片海,海水澄澈并湛蓝,看得清游动的鱼儿,看得清起舞的水草。心绪平静时,我安宁而静谧,海面宛如一块圆润的美玉。海风袭来,令人心潮荡漾,掀起片片浪花。早晨的斜阳洒向海面,为我拂上淡淡的彩妆。女孩来的那一天,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我。那是女孩第一次看见海,小小的身子呆呆地立在我面前,眼睛里闪动着奇异的光彩。我读懂了她的眼神,是喜出望外。我是一片海,聚集着万千生命,洋溢着欢声笑语。江河溪流唱着歌儿在这里汇聚,调皮的浪花翻腾、雀跃地嬉戏,机敏而庞大的鱼群…  相似文献   

13.
我是在一次青年联谊晚会上认识静的,记得那个晚上,她用吉它弹唱的两首歌曲“我想有个家”、“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唱得情真意切,那娴熟流畅的和弦弹奏,那充满忧郁满含深情的歌声,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歌声中所饱含的真挚情感是那种只有对生活有独特经历和深刻理解的人才能唱出的。  相似文献   

14.
红叶不为媒     
我的日记本里,珍藏着一枚红叶,它不是爱情的信物,却是遭逢“尴尬”的记载。十年了,关于这枚红叶的故事仍记忆犹新,那“尴尬”的经历总是催我警醒,让我透悟人生的许多哲理。明是我多年的同学,由于对文学的爱好使我们有共同的语言、一致的追求,在同窗的岁月里,一直保持着那种“淡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新青年》2004,(7):14
抬“头遥望天边隐隐见那倦鸟返家,你可会像它不久便再归家……”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热泪满眶。我那饱经漂泊的心早已泪迹斑斑,可我那魂牵梦绕的家乡还在遥远的地方,家中的老母亲还在守着村口的一条小路等着她的儿子回来……俗话说,“子不嫌母丑”。可少不更事的我却无法面对一个长得不好看的母亲。我一直在逃避着一个事实——母丑。母亲长得很丑,一头焦黄的头发,一张苍老的脸,一对灰蒙蒙的眼睛,还有一口焦黄的牙齿,时常就爱唠叨一些琐事。小时候我长得呆头呆脑,又高又瘦像根豆芽菜,同村的小伙伴时常取笑我,说我是丑八怪,同我母亲一样。我…  相似文献   

16.
笑话十则     
哭 墙 一个美国游客到耶路撒冷后,想去看看哭墙。可他不知道这墙的名字到底叫什么。于是,他对出租汽车司机说:“请把我带到你们犹太人哭泣、叫喊并且把头往墙上撞的地方。” 结果,司机把他带到了税务局的高楼前。 坏习惯 约翰对乔治抱怨说:“哎,有两个坏习惯,困扰着我……” 乔治:“是什么坏习惯呢?” 约翰:“第一个是裸睡。” 乔治:“还好呀!那第二个坏习惯呢?” 约翰:“梦游。” 日本人的姓氏 老师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习惯,“如果有个日本名字里有‘太郎’,二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  相似文献   

17.
去南方采访,在长沙等飞机,仅有一天空闲,我还是毫不犹豫选择了已到过三次的韶山。因为那 里,有个由来已久的“谜”一般神奇、奥妙的地方,始终深深地吸引着我。 它,就是毛泽东给江青的一封信中,曾提及的“西方的一个山洞”,当地人称为“滴水洞”。多年  相似文献   

18.
那时,我在吉林白城的一所乡村小学校教书。在学校的院子里,生长着两棵树,一株是白杨,长得高大笔直;另一株是矮小弯曲的榆树。有一次,我给学生们上思想品德课,碰巧主题叫做“长大我要做栋梁”,我忽然想到,可以用院子里那两棵树作为活教材来启发孩子们。我就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指着那棵白杨树对他们说:“长大做栋梁,就是要像这棵白杨树一样,高大笔直,成为有用之材。”我又指了指那棵榆树说:“同学们,你们千万不要像这棵榆树,矮小弯曲没出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应我:“我们要做白杨树,长大成材做栋梁。”当孩子们喊完后,站在第一排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每当我看到潼南县台办墙头上的那面“精是校友怀旧之旅”黄色的小三角旗 ,那二十一位年逾古稀的台胞老人在双江寻“梦”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的眼前。·梦萦魂牵的双江镇·初夏 ,391国道上 ,一辆豪华中型旅游车飞驰着向潼南双江镇驶去。车厢里坐着来自台湾的“精是校友怀旧之旅”一行二十一位耄耋老人。他们谁也无心观赏沿途的巴蜀风光 ,一个个默默地倚偎在靠座上追忆着各自的往事———五十多年前 ,也是这样一个夏天 ,他们正是风华正茂的高中学生 ,当国家民族危难的时刻 ,他们在抗日救国的感召下 ,投笔从戎 ,考进了国民党中央陆军机械化学校…  相似文献   

20.
我从马来西亚访问归来,许多人问我:“大马”什么最令你难忘?我说:“胡姬、榴莲、客家情。”那千娇百媚的胡姬花,那香甜诱人的榴莲果,特别是那乡风浓郁的“客家情”,令人陶醉。美景、美食和乡情真有点使我“梦里不知身是客”,情依依而“流连忘返”了。以文会友宾朋满堂丙戌年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