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地区必须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重点保护与建设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加强法治,严格监管,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新要求,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武陵山区拥有生态经济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既有优越条件,又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要形成共识,明确思路,加强合作,实施生态带动战略,努力打造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领先、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武陵。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灾难频发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建设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改善生态环境,因此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经济建设具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上的坚实的哲学基础。然而,在现有的发展模式下,生态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生产力发展与生态保护、科技发展与自然资源,以及现行制度和道德文化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哲学困境之中。对此,实现经济结构的生态升级与转型、加快生态型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完善生态经济发展制度体系的建设、加强生态经济的道德文化建设等均是较为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成都平原经济区处于长江上游 ,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 ,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态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但是 ,区域污染和水土流失仍然较为严重 ,生态经济发展还不强 ,水资源日益紧张。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极为密切 ,为此 ,区域应建设生态经济区 ,发展生态经济、树立生态经济观、实施污染与环境一起治理的方略  相似文献   

5.
自从滨海新区成立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落实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和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为重点,强化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建设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型新城区,专门出台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等政策、措施,设立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6.
边境一线自治州行政生态环境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以行政生态角度审视,边境一线自治州存在经济生态环境不良、政治生态环境特殊、文化生态环境相对落后、社会生态环境矛盾交错及周边生态环境错综复杂等特点.在边境一线自治州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无法不受其制约.因而具体改革路径也应从此类生态特点出发设计.  相似文献   

7.
赵万明  刘学增 《求知》2009,(8):31-33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今天,生态环境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方面。单纯的经济增长是难以持久的。如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调,经济增长必然会放慢甚至停下来。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人类谋福利。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就是为经济更好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要论摘登     
《求知》2017,(6)
<正>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就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再探——生态效应的外部性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部性是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外部经济性的生态资源未得到有效补偿,出现效应大于收益,甚至收益不能弥补成本,使部分人或地区守着富裕的生态资源却过着贫困落后的生活,导致生态资源供给、维护上的不积极、不作为、甚至人为破坏;而污染等外部不经济行为的私人生产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使环境污染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生态资源供给不足和破坏严重加速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补偿是对生态资源外部效应的矫正。对外部经济性的生态资源提供者给予补贴,以提高收益,鼓励其增加供给,而对外部不经济的污染制造者给以征税、罚款、收污染费等措施,以提高其边际成本,减少供给,以制度强制约束或激励企业的生态外部性行为。从区位上来说,生态资源优势区位通过生态补偿既体现了人们为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所付出的劳动等代价,又提升了其从事生态破坏的机会成本,使既有生态资源得以持续保护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0)
西北地区作为我国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西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枯竭的重灾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强调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理论为指南,研究西北地区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可能性,力求为西北脆弱地区生态建设寻求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6)
宁夏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南部生态脆弱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首要问题。盐池位于宁夏南部生态脆弱区,处于中部干旱带,生态问题严峻。针对盐池县这个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盐池县环境质量的措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是现代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生态环境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人类实践对科学的理解,将其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摆脱生态困境,从而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以及实现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8)
生态文明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海洋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汲取了其以往地方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时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工作。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主要包括人海和谐共生、海陆统筹发展、全球海洋生态文明观建设和增进民生福祉共享碧海蓝天等。深刻把握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对于发展海洋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改善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恶化及其衍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被广泛视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政府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政府的施政行为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诉求,也是绿色发展型政府的本质要求。但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悖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环境治理与督察体系,但在具体生态环境治理中,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问题却屡禁不止,导致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角色错位与冲突,亟待树立绿色发展观和生态政绩观、构建高效的生态政绩考评体系、强化制度执行与督察,形塑和强化“理性生态人”角色,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改善西部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西部经济能否大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质量。那么,可否将西部改善生态环境的投入作为生态经济立项,从而达到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取得可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呢? 历史机遇与西部优势笔者通过对几千种保健食用野生植物古今中外的开发利用实践及其发展前景的十余年调查研究,认为中国或者更具体说中国西部完全具备这种生态经济的立项条件。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20,(5)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其核心要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体目标是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江两岸协同发展,努力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致力把长江南京段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通过加强长江南京段规划、保护、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从目前成果来看,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大数据应用水平仍然不高,  相似文献   

17.
祁飞飞 《学理论》2013,(12):187-188
生态环境问题关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在各方面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带来的不仅是一场生态危机,更是一次伦理危机。通过对《古兰经》中的生态伦理理论的梳理,挖掘其生态伦理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新疆实际,论述了《古兰经》中生态伦理思想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方从法 《学理论》2011,(27):42-43
随着海南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环境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文佳 《求知》2017,(10):45-47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也给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迫切。而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美丽乡村"战略的实施,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机遇。近年来,天津市正以美丽天津建设为引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导向,以村庄基础设施"六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六有"完善提升为内容积极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巩固提升清洁村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20.
王丽艳 《各界》2009,18(12)
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交互作用的高级阶段.它的目标是:城市社会功能整体性--和谐生态--平衡发展.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即城市生态区、农业生态区和特定功能的半自然生态区(生态敏感区),构建一个简洁清晰的生态结构体系.城市生态分析落脚点在于城镇的污染控制和理性发展,城镇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区域生态能否良性循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乡镇少量且集中的工业点源较易监控, 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得到明显扼制,所以要建生态城市,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为核心,必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作出长远规划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