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醒  朱志宏 《学理论》2011,(20):7-8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三个基本的分配原则,这就是按需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三个基本的分配原则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作用,甚至在同一领域三者按不同的比例发挥着作用。衡量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贯彻落实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也是我国现行的重要经济政策。无私奉献是共产主义思想对共产党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主义理想的组成部分。按劳分配原则与无私奉献精神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现行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并不是某种"原则",也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出发点。但是,在运用这个理论去指导社会主义实践时,共产党人必须拥有自己的立场、态度和行为准则,这就是所谓"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革命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本身。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一旦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生活资料分配的问题就上升到了"基本原则"的高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防止"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两种倾向的发生,要求找到实现按劳分配的具体途径,在当代中国体现为,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前提,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通过市场交换劳动,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今后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时指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大突破和发展。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原则.即是指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剩下的那部分个人消费品.按照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劳动质量的高低标准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按劳分配必然实现共同富裕,二者不存在矛盾性;按生产要素分配意味着剥削,与共同富裕是不相容的.但事实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矛盾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相容性.现阶段,实现分配原则与共同富裕在实践中的统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必须注重居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即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其二,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现阶段的分配原则,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其三,大力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为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四,用发展的眼光、以发展的办法来处理现阶段分配原则与共同富裕的矛盾;其五,充分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原则是凭借劳动证书实行按劳分配。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实行了货币工资、奖金、利润分成等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中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问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在理论上,应厘清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差距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上,须划清按劳分配与按企业经营权分配、按资源垄断分配、按执掌公共权力分配的界限,规范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7.
最近北京召开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问题理论讨论会,会上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按劳分配。劳动者个人之间是按劳  相似文献   

8.
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存在按劳分配的同志,都承认现实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存在着差别.但是,如何认识这种差别,人们在认识上还不尽相同。第一种意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区别.第—,在非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一开始就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因而完全可以按照人们各自提供的劳动时间分配消费品。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所提供的是个别劳动。许多个别劳动要组成为集体劳动,形成产品,然后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以后,才能得到社会承认,转化为社会劳动。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按照实现了的劳动,对劳动者支付报酬。第二,在非商品经济条件下,国家或社会是按劳分配的主休,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只能以商品生产者为限,在企业内部实行。第三,在非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有其他的分配原则,如按资分配和按经营成果分配。第四,在非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后,拿到的是证明其劳动了多少时间的劳动券,然后到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秩序良好的正义社会。在多元冲突的社会中,和谐社会就是以民主法治方式解决社会冲突的社会。文章认为冲突的核心是价值和利益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以"公平"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范价值,以此衡量和分析目前政治哲学中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正义分配方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应兼顾按劳分配和按产权分配,按劳分配是第一原则,按产权分配是第二原则。按劳分配原则遵守两层原则,第一层原则是按劳动效率分配,第二层原则是按努力分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从理论上探讨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它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之一。按劳分配的本质内容在于:以劳动作为分配的根据,强调等量的劳动换取等量的报酬。从质的方面讲,它反对剥削,反对按资分配,反对按特权分配,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从量的方面讲,它反对绝对平均主义,要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是把按劳分配与产品经济模式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制度创立后的一段时期的  相似文献   

11.
唐连凤 《行政论坛》2002,3(6):63-65
本文拒斥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存在马克思设想的三个历史条件而否认按劳分配的观点。认为产生这一错误观点的原因是将按劳分配实现的历史条件与经济条件加以混淆:目前我国虽不具备马克思所设想的实现按劳分配的历史条件,但这些历史条件并不是按劳分配有无的客观依据,这些历史条件只能决定按劳分配的实现范围、程度和实现的具体过程及形式;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合按劳分配的经济条件,故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由于我国现阶段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不具备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只能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两个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而是同一形态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社会主义--是不完全的共产主义,处处带有旧社会的标记。在这一阶段中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由于基本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消灭了剥削阶级,再也  相似文献   

13.
试析我国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管黎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很小,改革开放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1.切实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改革开放前,我国分配领域...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国际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颤覆,搞和平演变,这是一场殊死的较量。这场斗争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战略性任务,就是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信念,就是坚信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胜利,资产阶级专政必然为无产阶级专政所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学习理解这一基本原则,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封建社会按  相似文献   

16.
去年,有位同志以《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为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文章讲了一些好的意见,但是有的意见值得商讨。大家知道,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设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把共产主义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低级阶段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国家最后消亡。这不是马克思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从什么理性要求提出来的,而是研究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研究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17.
平等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明确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实质、基本特征,有利于防止平均主义的错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客观分析并科学解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效率与公平、平等与特权、按劳分配形式与非按劳分配形式等各种平等问题,有利于平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曾经提出:体现按劳分配的“这种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十一页)马克思提出这个观点是以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消灭了商品经济为前提的.基于上面的认识,马克思把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利称之为资产阶级权利.这个观点长期以来已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并不是产品经济、而依然是商品经济.等量劳动相交换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原则,我们就没有理由把它看作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没有理由把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平等权利,看作是资产阶级权利;更没有理由把  相似文献   

19.
省委宣传部理论处、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鹰潭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于元月上旬在鹰潭市举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全省五十多个单位的八十多名教授、学者、宣传、理论干部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就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下面是其中一些主要问题和观点的综述。 (一)关于精神文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征问题。许多同志认为,正确认识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是科学地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有的同志认为,精神文明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不相容的观点,是传统的不正确观点.这种观点是以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和不存在商品经济为前提的. 列宁、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突破丁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的传统观点.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下的经济联系,应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他又认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的经济联系,不是商品经济,所以,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 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全民企业两权适当分离的前提下,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是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