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野 《台声》2014,(4):71-71
<正>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安徽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台籍政协委员林敏提交了关于"借鉴台湾经验促进安徽休闲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提案,引起了大会重视。林敏在提案中称,休闲农业作为有机结合了农业和旅游业的一项新兴产业,主要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众休闲、促使民众对农业及农村生活体验为目的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在  相似文献   

2.
蔡世彦 《台声》2010,(5):36-38
2009年12月,我随天津市农业交流访问团赴台交流,短短数日台湾休闲农业、社区发展、生态教育农园,以及农会组织让人记忆深刻。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休闲农业在台湾开始蓬勃发展,从最初的果蔬采摘,发展到观光果园。如今休闲农业在台湾已是蓬勃发展,遍地开花。现采撷参访中的片段记忆,撰此小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发达,经济效益显著。这主要体现在精致农业、有机农业和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方面。 走精致农业道路 1984年,台湾对停滞不前的农业进行全面的政策调整,提出发展精致农业的设想。精致农业是以经营方式细腻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和产品品质高级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精致农业的战略实施,促使台湾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夏永贵 《重庆行政》2014,15(6):91-92
正所谓休闲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功能,增进市民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福州市郊涌现的3个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社区支持农业、创意休闲农业和生态农庄为例,讨论新型农业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功能,即通过解决城市居民食品安全和农民稳定收入为目标,推动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促进城乡社区居民的互信、互助和互动。  相似文献   

6.
潘伟 《两岸关系》2009,(9):63-63
8月17日,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台办、北京市科协和台湾农民团体干部训练协会联合举办的“2009年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围绕农业休闲体验技术与形式等多个议题开展交流与探讨,同时进行台湾特色农业成果展示和项目对接,参访农业基地等活动。  相似文献   

7.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绍兴县为例,对发展休闲农业作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都市农业是高级型态的城郊型农业,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发展都市农业主要是为了缓解我市土地资源紧缺和大农业日趋萎缩的矛盾,利用我市的工业、科技和市场的优势,建立高效、集约、多功能的农业生产体系。“都市农业”具有休闲、设施及特色三种主要型态及模式。休闲农业,包括观光型农业和体验农业,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生产与消费的有机结合。休闲农业是都市农业的重要形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载体:休闲农业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方媛  索志林 《求索》2007,(10):44-46
休闲农业是随着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对休闲项目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兴起和发展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休闲农业是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产业类型,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载体。本文阐述了发展我国休闲农业的意义,指出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台湾《农业发展条例》的修正与农业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1月,经过修正的《农业发展条例》重新颁布,标志着台湾农业进入新的转型期,21世纪台湾农业面临许多结构性的问题,加入WTO对农业的冲击不可避免,但同时也让农业面临一个再发展的契机,生产面的结构调整、农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及农村生活的改善是台湾农业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休闲农业具有能够满足群众的生态体验、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合理利用闲置资源的发展优势。但是,休闲农业在发展中也存在发展理念滞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以及产业化程度低的问题。为此,要想实现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创新休闲农业发展理念、规范休闲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以及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德国“绿腰带项目”看中国休闲创意农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向荣  田斌 《理论月刊》2012,(8):144-148
休闲创意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休闲业态,是集生产、生活与生态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四位一体农业,为国民提供休闲体验为目的是农业经营形态。德国慕尼黑"绿腰带项目"以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文化休闲为主要内容,创造性地将高质量的生态农业、和谐的土地使用和合理的文化休闲功能开发结合在一起,为我国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在分析"绿腰带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休闲创意农业的发展趋势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即发展休闲农场,发展乡村地区深度体验,发展社区支持型农业(市民农园),发展乡村长宿休闲及发展乡村型房车营地等五个方面,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各级政府都能抓住契机,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新领域的高度,支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目前,各地大都已形成了以果蔬采摘、休闲垂钓、绿色购物、品农家酒菜、赏农家风景、体验农家生活为主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据我们调研,连云港地区共有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农家乐、采摘园、垂钓园等多类经营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黔江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以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民俗文化、纳凉度假为主要依托,突出产业化、特色化,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创新体制机制,规范行业管理,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谭丰  朱翰朝  熊文 《台声》2013,(8):64-64
7月9日,由台盟中央联络部、江西省农业厅主办,台盟江两支部、江西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局承办的“赣台休闲农业发展研讨会”暨“台湾精致农业高级讲习班”在南昌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忠贤,全国政协常委、台盟吉林省委主委王天戈,台盟中央联络部部长潘新洋,江西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黄小华,  相似文献   

16.
徐朝旭 《台声》2002,(2):16-18
漳州与台湾的农业合作颇具规模,成效显著。1997年7月,国家外经贸部、国务院台办、农业部联合批准漳州市为“海峡两岸农业经济合作实验区”,漳州市加大了对台开放的力度,漳台农业合作交流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近5年来,漳州通过对台农业合作,探索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表现在农业产业化上,是走项目带动企业,企业联动农户的路子;在农业技术创新上,是实行技术引进与优越资源开发相结合;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上,是以对台合作为渠道拓宽国际市场。漳台农业合作的成因与现状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处于同一纬度,气候相似,…  相似文献   

17.
周娟 《当代广西》2014,(7):49-50
正当今,都市型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大都市郊区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国内外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都市型农业的快速发展。都市型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地区,利用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田园景观,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为城市居民提供物质产品,为人们提供体验农业、休闲观光的旅游场所和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政协公报》2011,(1):57-57
<正>我市休闲观光农业虽然起步晚、基础条件薄弱,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休闲农业已覆盖12个农业区县,主要有农家乐、渔家乐、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庄等项目;休闲农业园区发展到320多个,其中已具一定规模的达到30多个;旅游特色村(点)达到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人们对于休闲的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休闲农业开始流行起来,并且面临一系列机遇与挑战。为了研究如何高效发展休闲农业,应引入"体验经济"的概念。通过体验经济这一视角进行规划,促进休闲农业创新,从而在体验经济视角下引导休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重庆行政》2014,(6):I0008-I0011
正重庆市九龙坡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成效显著。通过保护生态资源,夯实生态基础;完善基础设施,营造休闲氛围;注重品质建设,融入休闲元素;挖掘资源潜力,丰富产业内涵;突出特色优势,集中成片推进,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走马桃花节"、"金凤梨花节"、"铜罐驿金秋采果节"等一系列节会的繁荣,昭示着九龙坡区休闲农业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