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康·伊·科瓦利50年代初曾任苏联外贸部副部长,负责对外经济联系。其后任苏联对外经委主任。他参加了中苏关于苏联援助中国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会谈,本文是他的回忆录,发表在《远东问题》1989年第3期上。原题为《1953年斯大林与周恩来的莫斯科会谈,1954年赫鲁晓夫与毛泽东的北京会谈》,全文约2万字。本刊作了部分删节并改换了题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基辛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与基辛格○王永钦不少人对基辛格博士的了解,是从他1971年7月秘密访华时开始的。周恩来曾称他是恢复中美关系的“先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基辛格第一次访华,毛泽东没有同他见面,但是毛泽东密切关注着他这次来访的情况。不管每天会谈多晚结束,他...  相似文献   

3.
《先锋队》1995,(Z2)
周恩来谈雅尔塔协定和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1967年4月,周恩来在北京和越南总理范文同会谈时,谈及1945年先后发生的两件事。"雅尔塔协定"和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周恩来说: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美国支持蒋介石。那时,苏联打得损失很大,签订了雅尔塔协...  相似文献   

4.
关于1950年10月中旬周恩来与斯大林的谈判1950年10月周恩来与斯大林的会谈及其结果与中国出兵朝鲜作战的决策有直接的关系,也反映出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中苏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这个问题,过去国内学术界就有不同的看法,最近,俄国学者又撰文对此发表了颇为不同的见解。关于周恩来与斯大林在黑海别墅会谈的情况之所以出现众说纷坛的现象,是因为至今尚没有关于这次会谈的正式文件和记录公布于世,人们只能根据当事人的回忆来描述当时的情况。目前中国方面发表的有周恩来的翻译师哲和机要秘书康一民的回忆,最近俄国学者曼绍洛夫也对斯大林的…  相似文献   

5.
师哲回忆录毛泽东首次访苏部分,除学界已指证的失实之处,尚有多处误记。比如毛泽东与斯大林首次会谈时苏方是否有翻译人员,斯大林70寿辰庆典上毛泽东是否登台致辞,孙维世留在莫斯科是否为师哲向周恩来建议,中苏条约的有效期是否有二十年之说,中苏签约仪式上是否有言语交锋等,均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说过:“从1957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算是那场争论的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回顾历史,邓小平生前曾八次到莫斯科,其中有五次是参加中苏会谈。这几次会谈,都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华。一、1957年莫斯科会谈,毛泽东夸邓小平:“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邓小平随同毛泽东到莫斯科,除了参加会议外,他的主要任务是代…  相似文献   

7.
冈恰洛夫:最后一个问题,您曾公正地把它称作您在中国活动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您同毛泽东一起到莫斯科,去同斯大林会谈.在前不久,关于这个问题的唯一文献资料是赫鲁晓夫的回忆录.回忆录中说,谈判的气氛是异乎寻常的.同时,赫鲁晓夫回忆录中提供的这个资料也存在明显的缺欠.赫鲁晓夫本入并没有参加会谈,,他又不是中国问题专家,他写回忆录只凭记忆,没有查阅历史文献。近年来,出现一些新的宝贵的材料,即这些事件参加者和亲眼目睹者的D述证明材料,如中国外交家伍修权和师曹,当时中国驻莫斯科大使王稼祥夫人朱仲丽,以及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8.
晓音 《党史文汇》2000,(2):14-16
1950年初,法国陆海空三军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战火烧到中越边界。越南劳动党领袖胡志明在危难之中,决定到中国来找老朋友毛泽东、周恩来求援。胡志明一行穿越了原始雨林,昼夜兼程17天赶到北京时,得知毛泽东、周恩来已于此前先后去了苏联。于是,胡志明当即决定前往莫斯科,去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2月2日,胡志明一行在沈阳火车站下车后,在站台上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周恩来总理。两位朋友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早在30年前,他们在法国巴黎相识相交。此刻,胡志明说:“恩兄,多年没有见到你,我心里十分想念。”“老朋友,我也…  相似文献   

9.
横空出世的中国导弹部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伶  周飞 《党史博览》2002,(9):10-14
早在“文革”初期,一些西方敏感记者就在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中有了惊人的发现:中国出现了一支新型部队———第二炮兵,这支部队的性质、任务值得关注。1984年,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大阅兵中,第二炮兵的导弹方阵,以其赳赳雄姿首次亮相于世人面前。它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美秘密会谈/美国在台湾部署有核武器/周恩来遇“核”不惊/毛泽东说,我们也要搞导弹、原子弹1973年11月11日,基辛格与周恩来举行过一次会谈。会谈记录第7页中,有基辛格这样一段话:“我想告诉你我们明年的计…  相似文献   

10.
我父亲生前六次去莫斯科。从寻革命真理求救国之路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帮助苏联处理波匈事件。他见过列宁,同斯大林进行过会谈,也同赫鲁晓夫争论过。  相似文献   

11.
1957年在莫斯科,毛泽东向赫鲁晓夫介绍说:“周恩来很有才干,在大的国际方面,他比我强,很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灵活地解决问题。”可以说,没有周恩来就没有新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周恩来“灵活地解决问题”的“才干”,是我国外交学的宝贵财富。其中,他的卓越的外交语言艺术就是值得后人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述说家常,打开对话闭锁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取得7革命胜利。外交上另起炉灶,举步维艰。身兼首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和绝大多数外国政要及其外交官们并不熟悉,会谈中如果官方味道太浓,私人感情交流太少,…  相似文献   

12.
一 访斯大林 1950年1月10日,北京火车站。凛冽的寒风中,周恩来登上专列,开始了他建国后的第一次苏联之行,也是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的第一次出国访问。 周恩来此行,是奉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之命,前去参加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有关中苏两国帮交事宜的商谈。  相似文献   

13.
余娟 《广东党史》2011,(10):35-37
毛泽东一生唯有两次出国,而且两次都是到访莫斯科,但是这两次仅有的出国经历给毛泽东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出访莫斯科,斯大林的冷遇让毛泽东一直心有余悸——刚刚抵达莫斯科,就被放在“坐落于乌索夫的斯大林一个远处的别墅里”“苦熬了好几天”。第二次出访却破天荒地受到苏联领导团体的高规格接待,赫鲁晓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苏联...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88,(12)
1949年7月,党中央秘密派出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苏联,与斯大林和苏共中央进行会谈,磋商和决定一些重大问题,并为毛泽东访苏作准备。这次访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少奇同斯大林共会谈了5次。斯大林问刘少奇:“我们妨害过你们没有?”刘少奇说:“没有。”斯大林说:“妨害了,妨害了。我们对中国不大了解。”斯大林说这话时,态度非常严肃,深感内疚。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真正用意之二但是,毛泽东评曹操的用意,并非仅此而止。他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对此,也必须结合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问题来分析。斯大林生前支持过中国革命,“对中国革命有过功劳”,(周恩来1956年7月8日接见南斯拉夫驻华大使的谈话,见《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第153页)也为发展中苏两党两国的友好关系作出过贡献。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也有过损害”。(同上)“斯大林很不相信”中国人,(《毛泽东外交文选》第23页)“中国人被看作是第二个铁托,是个落后的民族。”(同上)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有一些旧账,主要是:“斯大林支持王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黄炎培在旧中国曾多次拒绝旧政府的高官厚禄。对此,有人说他是自命清高,也有说他茹素皈依,有出世思想。1949年来到解放后的北平也无意做官。一次,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晚会上,毛泽东问他:“北洋军阀政府两次请你当教育总长,你为什么不去?”黄炎培回答说:‘俄的信念是:看不清真理所在,是绝不盲目服从的。……”鉴于这一情况,10月1日晚,周恩来到黄炎培家,诚恳地提出请他担任政府公职。黄炎培抱定初衷,说:“1946年我才68岁,已觉得年纪老了,做不动官了。如今72岁了,还能做官吗?”周恩来回答说:“这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60年代末,一个阿尔巴尼亚政府代表团访华时,向中国政府提出一个庞大的请求援助的项目清单。周恩来非常委婉地拒绝这一中国难以承受的援助,对方很不理解。他们认为,中国是个大国,这点援助算不了什么。会谈陷入僵局,周恩来建议暂时休会,次日,他陪客人去看看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8.
译者按:本文选译自原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贾丕才(1921~1995)撰写的回忆录(在不同的平行线上──一个外交官的札记)(莫斯科1996年版)。1969年9月,贾丕才曾随同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到北京机场参加同周恩来的会晤,并对会晤内容作了记录。本文是书中的一节,原标题为《柯西金与周恩来:在机场上的会谈)。文中记述了这次晤的全过程,披露了柯周会谈的主要内容,对于我什1研究这个时期的中苏关系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应当指出的是,作者披露的会谈内容是有学择的,有明显的倾向性。作者提出的一些看法也多为主观臆测,并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国家安危系于一身啊!一定要做好主席访苏的安全保卫工作."1949年初冬的一天,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内灯光明亮.周恩来这些日子除了处理繁重的日常工作外,还在策划着一个重大行动——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1949年11月1日,北京至满洲里开行了直达列车,这为毛泽东的出访奠定了基础.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最重要的外事活动,也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出国.毛泽东和斯大林将在莫斯科会晤,全世界都将把目光聚焦在这两位巨人身上,因此,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副部长杨奇清推门进入周恩来办公室.罗瑞卿随手取出一张地图铺在茶几上,向周恩来汇报道:"日本人在东北统治时间长,有不少土匪在铁路沿线出没.河北省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是老根据地嘛."  相似文献   

20.
赵赴 《世纪桥》2005,(5):14-17
毛泽东一生著述丰厚,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留下了无尽的宝贵财富。他曾亲笔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题词和手迹,而一次接连泼墨6幅,恐怕只有这一次。首次访苏归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仅两个月,从未迈出国门一步的毛泽东首次访问前苏联。在莫斯科,他受到斯大林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共同签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