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要再次修改宪法 上一次修改宪法是1999年,到这次修改宪法,已经过去五年时间。五年中间国内外形势都有较大变化。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保障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我们国家的各项工作。五年来,由于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所以宪法有的地方显得不太符合客观情况了。为此,我们要考虑修改宪法,特别是要把五年来所取得的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把党的十六大所总结的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在宪法中体现出来。再次修改宪  相似文献   

2.
第四次修宪     
不论是对1982年宪法的前三次部分修改,还是这次从中共中央《建议》到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形成,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认识的深化。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成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的宪法,是执政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建国的总章程.我国于1982年颁布的宪法,经过这次八届人大修改后,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我国自1982年以来,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新要求,必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初解物权法     
杨柳 《瞭望》2005,(28)
2004年我国对1982年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中,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被社会各界评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今年稍后一些时候,历经8年起草修改、三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对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原则的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进行的第三次修改,也是宪法在国家指导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所进行的重大修改。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比较我国历次制宪、修宪的立宪例和经验,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的基本特点如下:第一,在思想理论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宪法关于国家指导思想的规定。现代国家的宪法,都基于特定的宪政理论而制定,…  相似文献   

6.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宪法修正案,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这是我国政治生活包括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受到港澳台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次修宪虽然只有6条修正案,仅仅增删数百宇,却是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刻进行的关...  相似文献   

7.
莫斯科专电 7月25日至26日苏联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了中央全会。这次全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苏共新纲领草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作了关于新党纲草案的报告。37人在大会上发了言,他们各抒己见,对草案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全会决定以此草案作基础,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公布于众,供全党讨论。 鉴于苏共党内对“苏联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4,(10)
据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在征求对修改宪法的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部门和专家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当中,有的属于宪法已经有规定,不宜改动的;有的属于宪法对有关内容已有具体规定,根据中央确定的“可  相似文献   

9.
这次修改宪法,一些学者对“有无必要”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宪法和其他法律不同,应该强调其稳定性的意见是合理的。宪法的稳定性是保障其权威性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又应该从实际出发。我国宪法过去修改比较多,有客观情况和条件。从1982年宪法到现在,24年中间,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这种改革力度很大、面很宽,涉及到经济、政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04,(2):13-13
2003年12月23日下午3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听取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说明。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讨论程序,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修宪由此正式进入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程序。根据议程,全国人大常委会此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建议后将形成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案,提请明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这将是宪法这部国家根本大法21年来的第四次修改。这次修宪,中共中央建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障人权、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这是非常及时、十分必要的,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现行1982年宪法自颁布以来,在引领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法治保障作用。实践证明,这是一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优良的根本大法。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对现行宪法的第5次修改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和理论准备。党中央专门用1次全会来讨论现行宪法的修改问题,充分表明党中央对这次宪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在总结建国以来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取“十年文革”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对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迅猛,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现行宪法先后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改。从修改的次数和涉及的条文来看,不算少,但总的说来,四次宪法修改的内容,除对国家的历史方位、根本任务、基本原则和总目标所作的补充性修正外,大多集中在对现阶段经济制度的修正上。在总共31条修改中,关于经济制度的内容就有14条,其中三…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3,(52)
我国宪法的第四次修改正式进入法定程序后,牵动着海内外无数关注的目光。不少专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到,这次对宪法的修改,是历次修改宪法中质量最高的,其确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标志着以人为本成为国家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修改宪法讨论纪实 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是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五年多来的实践表明,这部宪法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能反映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总的是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但是,改革开放的浪潮使中国发生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事物。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已不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3,(10)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闭会为期8天的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2月22日在京闭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会议还通过了国家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4项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16.
孟鑫 《民主》2004,(2):11-13
一、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宪法不稳定,不仅会破坏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而且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保持宪法稳定,并不是说宪法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宪法本身也需要向前发展,必要时也要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更加慎重。中国宪法是1954年9月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制定的,在1975年、1978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全面的修改,在1979年和1980年还分别对当时实施中的宪法的若干规定、个别条文进行过修改。中国现行宪法是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通过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专电 11月29日至12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召开非常会议,通过了苏联宪法修正和补充案及苏联人民代表选举法,从而为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 修正后的宪法规定,新成立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将全权审理和决定涉及苏联活动的全部重大问题,其中包括通过和修改宪法、就苏联管辖范国内的民族国家结构作出决定、确定国界和  相似文献   

18.
11月22日,日本最大的执政党自 民党在纪念建党50周年的大会上,正式 公布了新宪法草案。此举不仅标志着日 本政坛的修宪议程正式启动,也意味着 其国内长期存在的“护宪”与“修宪” 之争进一步升温,开始进入对决阶段。 同现行日本宪法相比,自民党新 宪法草案可谓“啵”、“立”分明。 所谓“破”主要表现在践踏和平主义 理念,删除被视为“和平宪法灵魂” 的“第九条”。在草案中,现行宪法 前言中表达日本国民和平与非战愿望 的表述被大部删除:“第九条”虽然  相似文献   

19.
正中宣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深入领会宪法精神,深刻把握核心要义。我们体会,这次宪法修改适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一是高举伟大思想旗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  相似文献   

20.
《团结》2012,(3):1
中共十五大报告郑重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1999年3月全国人大修宪,将这一基本方略予以宪法上的确认。"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执政党和国家治国原则和领导方式的重大发展和完善。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为新时期法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成为依法治国过程中的重要参与和促进者,为推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93年初,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在讨论宪法修改的过程中,力主将多党合作制度写入宪法,此建议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并采纳,修改后的宪法序言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