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的应急响应模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设备为核心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应急响应信息传播模式,形成新的应急响应单元。伴随这一新变化,传统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在管理意识、信息渠道建设、信息沟通模式等方面面临根本性变革。新媒体时代应急响应体系的核心机理和发展方向是"在线社区响应网",将公众在线应急响应网络纳入应急响应体系,从而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公众应急信息平台为支持,实现公众和专业应急机构的有效沟通、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的新机制,这是未来应急体系建设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应急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成为了检验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从本期开始,本刊特开辟“地市级领导谈应急管理”专栏,由地方政府领导介绍本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敬请关注。2001年,南宁市建成运行了中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刊特别约请南宁市副市长唐济武撰文,就南宁市应急联动体系的创建和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等问题进行全面阐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刘霞  严晓 《前沿》2010,(19):167-169
迄今为止,传统的"管理"思维贯穿于我国公共危机理论研究与政府应急实践,惯用的纯社会动员方法和纯行政命令方式所暴露出的问题正在积聚成潜藏于未来的思想危机,无法满足未来中国应对系统性危机的长远需要。而在现实生活中,日益频繁发生的事故灾难危机,更需要我们以公共危机治理网络为视角,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事故灾难危机治理体系,使之形成全主体、全威胁要素、全过程应对事故灾难危机的长期合作网络和制度平台,即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供危机治理的行动规则;完善应急监管联动机制,锻造危机治理的应对能力;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增强危机治理的运行效能;加强应急知识学习,提高危机治理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颁<国防动员法>首次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国防动员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国防动员纳入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国防动员法>的实施,要求各级政府在履行国防动员职能的过程中,科学统筹组织体系、力量体系、共需性物力、信息系统平台、动员计划(预案)等方面建设,以提升"双应"即"应战"与"应急"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蒋辉 《桂海论丛》2012,(5):89-93
湘鄂渝黔边区地理和人文特征趋同,资源条件相似,是一个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等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地理单元,具备区域公共管理模式与机制构建的基础性条件。研究揭示湘鄂渝黔边区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各主体的行为逻辑和动因,构建"跨区域、多中心"的治理模式,有助于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政策,有效提供区域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区域冲突治理主要有主体调整和利益调整两种方案,主体调整方案认为应当通过重构行政区划、设立跨区域协调组织、加强府际治理来消解区域冲突;利益调整方案认为治理区域冲突的重点是消除地方政府的利益意识。透过政治经济学"主、客观条件与因素"理论可以发现,产生区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在横向联系中对权力的不规范运作。因此,有必要以地方政府的职能界定和权力规范为核心,围绕横向府际关系,加快区域法制建设,构建区域冲突的法制化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建构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针对中国政府传统应对危机的社会政治动员和政府行政管控的机械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组织体制、被动撞击式和事后救火式的应急机制以及缺乏长效的政府-企业-社会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应急的公共行动网络,指出中国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应急管理亟待特别设立专门法律程序。并结合我国将进入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转轨的新契机,创新政府-非政府-企业-社会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应急行动的组织模式,围绕危机治理体系提出重点发展战略,以建立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8.
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中国实践与环境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我国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立法框架结构、管理体制、实践成效可以发现,我国在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区域划分、管理主体确定、区域内各主体利益的冲突协调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在区域划分方面,在国家一级上层立法中,采取"立法强制为主,协议自愿为辅"的原则划定法定的区域联合体。在管理主体方面,将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升级为"区域环境管理中心",赋予其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协调职责,并在该"区域环境管理中心"下构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科研中心。在主体利益冲突协调方面,健全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机制,制定联合监测制度、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采取区域总量控制与区域限批制度、完善区域管理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背景」近年来,江苏省泗阳县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专项救助为主体、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并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应急响应、摆渡转介、补充兜底作用,强化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和运行机制的互动衔接,构建了"急诊救助"新模式,在  相似文献   

10.
马海龙 《理论月刊》2012,(6):117-120
区域治理是在基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自然等因素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理空间内,依托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各种组织化的网络体系,对区域公共事务进行的协调和自主治理的过程。区域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它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分析了区域治理的源起,提出了区域治理的结构体系,即区域政治体系、区域市场体系以及区域社会体系。并且提出三种体系构建的重点分别是建立区域内政府间网络式关系与合作伙伴关系、区域企业网络与市场网络、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和非政府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以大连市危化品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模式为例探讨了城市应急救援社会联动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首先明确了应急救援社会联动的概念,梳理了其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建立应急救援社会联动体系的必要性,最后以大连市“官助企办”的实践说明了政府——企业应急救援联动模式的运作机制及优势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可以为其他城市建立应急救援社会联动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都市圈、都市区发展将是新一轮城镇化的重要态势,区域公共管理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地方政府是区域公共管理的重要参与者,提升地方政府参与区域公共事务治理能力意义重大。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提炼出地方政府职能与治理结构协同机制分析框架,围绕区域公共问题,地方政府与上层级政府、区域内各级政府组织、市场和社会等主体间的互动是协调职能与治理结构关系的关键。浙江省"五水共治"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两大案例的比较研究,验证了分析框架的理论预设,同时也发现要确保协同机制正常运行,离不开利益驱动机制与组织内技术化、专业化设置等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体系,是国家应急体系的血脉、是各级政府提高突发事件管理决策水平和紧急救援效率的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载体。文章从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联动指挥中心平台、紧急救援指挥系统基础平台、救援指挥系统解决方案功能、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全程管理、紧急救援管理系统运行流程等方面入手,探索了构建突发事件紧急救援指挥响应机制的框架,为迅速处理突发事件、提高紧急救援的有效性了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应急联动运行机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应急联动机制在实际运行中普遍存在着以部门职能为中心的部门主义倾向.我国城市应急联动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主要集中表现为横向的集中式应急指挥与分散化部门权责之间的冲突,纵向的上、下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与权限不清的矛盾.我国城市应急联动运行机制建设,必须要以"分权定责、分类处理、合成作战"的法定方式,重新界定现有政府组织职能,重塑和优化现有政府应急组织结构,授权城市应急联动中心整合社会应急资源,专业指挥和协调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5.
科学认知应急管理主体性回应价值,凸显人本关怀,是提升应急管理施测民众感召度与配合度的关键推手。全面审视重大突发事件下的社会认知逻辑,发现非常态化时期的群体认知失衡、主体信任式微与私利性凸显现象,暴露出相关柔性标准嵌入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短板与缺失,致使产生应急管理联动响应乏力与管理效能层级递减的现实桎梏。为此,应重塑应急管理价值认知范式,通过需求层的理性研判预期、平台层的全通道信息网络沟通、服务层的柔性价值激励以及空间层的共同体意识培育等多方互嵌的多圈层协同治理框架构建,重塑多元主体关系黏性网络,激发价值理性回归的多元张力,有效提升价值引导在应急管理效能中的治理弹性,加强规则嵌入与价值回应在未来风险应对空间内的话语耦合。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和警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已发生巨大的变革,网络警务应运而生.在网络警务语境下,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应对网络社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应从健全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建立网格巡防警力布局、构建110应急联动网络平台、完善快速反应保障机制等方面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17.
加强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是构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内容.理论和实践证明,建立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要力量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消防救援体制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消防救援队伍的核心作用,发挥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优势,明确其在救援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把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成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综合性的政府消防救援力量.  相似文献   

18.
加强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是构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内容.理论和实践证明,建立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要力量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消防救援体制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消防救援队伍的核心作用,发挥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优势,明确其在救援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把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成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综合性的政府消防救援力量.  相似文献   

19.
应急管理机制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和公益事业,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维稳大局,它必须通过日常行之有效的联动工作来体现其高效率的应急管理能力。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实现了由"110社会联动"到政府"应急联动"的转变。这种独其特色的110应急联动工作,既有效避免了诸如"市长热线"、"民生热线"等政府应急管理平台的重复建设问题,更有利于为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府应急服务。实践证明,公安指挥中心是能够胜任政府应急管理中协调联动的特殊角色的。  相似文献   

20.
刘文萃 《桂海论丛》2014,(3):99-103
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与目标诉求的价值维度来审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总体而言存在着建设理念偏差、缺少整体规划、形式主义突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须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总体战略目标出发,以加强公共服务和民主建设为基本诉求,以科学规划和加强立法为手段,大力推进地方网络问政平台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提升其专业化运营管理能力,整合和提升网络问政平台公共服务功能,强化网络问政平台健康发展的人才智力支撑,积极推进地方服务型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