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3月初,全国十大集贸市场评选揭晓。石家庄市新华集贸中心和南三条小商品贸易市场,携手闯入“十大”行列,令人刮目相看。 如今石家庄市内各种综合、专业集贸市场有80多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有6个,去年总成交额超过20亿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近40%。 在石家庄市繁华商业区的新华集贸中心和南三条小商品市场象两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到此从事商品交易。据统计,平均日客流量15至20万人次,已成为华北、东北、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5,(19)
场地不足“滚存”期长 据记者了解,全国各地邮局普遍感到场地不足,人员紧缺。而场地和人员恰恰是邮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条件。因为邮政通信是一种实物传递的通信形式,没有场地,那许许多多的“实物”往哪里放?邮政通信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靠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这是短期内很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议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议论政治工作的方法、内容需要改进以外,还对政工人员的基本素质进行了探讨。有的同志提出:政工人员必须具有演讲的才能。对这一提议,有的赞成,有的不置可否,也有的提出异议:“决不能让能说会道、华而不实的人搞政工。”他们把“能说会道”与“华而不实”等同起来。其实,“能说会道”与“华而不实”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说会道是讲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和鼓动能力很强,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华而不实是指一个人外表好看,内心空虚,言行不一,思想品德不好。二者并没有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一、从理论上、思想上彻底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管”与“放”的辩证关系政府对国有资产一定要“管”。这是人民托付给政府的权力,是政府的责任.关键是怎样管。“管”应该是管住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住企业依法经营。至于怎样生产、怎样经营、怎样增值,只要不违法,政府就不应过多干预。“管”应该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管,而不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放”并不是对企业放任不管,而是放弃传统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学会用市场手段调控经济,变直接经营为股分、监督.“放”是为了更好地“管”。“管”与“放”在放弃计划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新一届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下简称“放管服”)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放管服”成为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一招。要正确认识评估“放管服”的成效,发现“短板”,找准着力点,推进“放管服”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余桂林 《民主》2009,(1):21-22
8月22日.财政部发布公告指出。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随着这一纸文件,已征收了20多年的个体工商户、集贸市场管理费终于“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7.
殷平  晓凌 《瞭望》1987,(31)
汪志钧雄心勃勃。这位40多岁的知识分子管理的常州柴油机厂有3000多人,他们生产的S195型“东风”牌柴油机从1979年开始已经连中“三元”——一次国家质量银牌奖,两次国家质量金牌奖。可他并不满足,他已经盯上了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对手——日本“洋马”牌柴油机。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2,(16)
由国家教委主办的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协调会,日前在杭州举行。全国136所高等院校和应邀参加的438家大中型企业派员前来,正式与会人员1300人。消息传开,又有上千家企业,包括一些乡镇企业派人赶来“争枪”人才,使与会人员增至5000多人。企业人事处(科)长们纷纷感慨:“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真吃香!”  相似文献   

9.
伊方 《瞭望》1985,(51)
这里发表的《说A和B》,是王蒙给国内报刊写的即将发表的一篇杂文。文中所谓的“A”和“B”,在某些人的词典中亦即为“放”和“收”。海内外都有这样一些朋友,他们对中国文坛是在“放”还是在“收”,似乎过份敏感,每每作出“股票行情式的预言或报道”,因为是捕风捉影的,所以也就离实际太远。不知读者诸君读了王蒙这篇杂文后,会感到几分幽默否?  相似文献   

10.
<正>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创新和加强政府管理,使市场和社会活而有序。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使"放、管、服"三管齐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我认为,简政放权,创新和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据统计,全国目前有大约3千万人进入了富有者阶层,他们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3%,但私人存款却占全国居民储蓄总额的40%。这些人的确是“先富起来”了,究竟如何看待“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经济学家吴敬琏说——  相似文献   

12.
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思维孙桂芝,曾杰管理是一个极其广泛而普遍的范畴,它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管理过程普遍存在的事实。“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完成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的目标而把他们的努力和资源结合在一起时,就需要一个管理过程。”([美]小詹...  相似文献   

13.
目前,私营、三资企业的“简政放权”可以说只是个完善管理的问题,难办的是国营企业.难在哪里?“难在所有权问题上,难在因而带来的责任问题上.不放权,企业竞争力弱,放,国有资产迅速流失.许多地方的政府迟迟“放”不下权来,与这种对所有权的责任感有直接关系,所以,宁愿管不好,也不愿管不住.要简政放权,首先要解决一个所有权转移的问题.在这方面,深圳企业改革中一些成功的尝试值得注意,就是产权市场的放开.产权市场不是单纯把企业的产品而是把企业本身推向了市场,使企业在两个市场中谋取生存、获得发展.首先,在经营资金方面,产权市场对股民而言是投资市场,对企业而言则是筹资市场,对社会而言,可以使许多资金从耗资市场转向投资市场,解放  相似文献   

14.
现状:我国劳动制度改革已迈出重要一步,全国已有劳动合同制工人751万,约占职工总数的7.8%。 难点:有人估计,全国“在职失业大军”约1500万人以上,能否妥善安置他们,是劳动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 对策:目前,只能以企业自我消化为主;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企业用人自主,职工择业自由”。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22,(8):15-16
<正>民进长沙市委会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继续深化我市环评“放管服”改革的提案》,得到长沙市生态环境局的答复。答复中表示,“十三五”以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环评“放管服”改革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例如推进环评审批权力下放,推行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取消环评编制单位甲乙级资质管理,对环评中介机构实施信用管理等。但在改革探索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像基层承接能力不足的问题,环评中介市场混乱的问题,企业环保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等。为解决以上问题,2020年9月24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专门主持召开了全国环评“放管服”工作推进视频会,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要求,就严厉打击环评弄虚作假行为、  相似文献   

16.
“集贸市场”式的网点、以利“套”险的推销,国内保险机构的“作派”总让人不那么信任;境外一些保险机构借机非法抢滩,因带有“洋保险”的色彩,让不摸底细的人“奋不顾身”……。入世后的保险市场何时更规范、更“阳光”?  相似文献   

17.
于滨 《瞭望》2000,(21)
今年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将基本实现社会化发放到今年九月,养老保险费要全部实现全额征缴,停止差额缴拨方式全面建立养老社会化发放的准备金和基金风险预警制度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  表明,我国养老金社会化发  放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原来的“差额缴拨和由企业发放养老金”的方式将彻底改变。据介绍,有关养老金发放改革的整体思路是:建立企业全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额支付养老金的新制度;建立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和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情况数据库,完善个人帐户管理,服务到每个参保人员;通过银行、邮…  相似文献   

18.
上海有两位厂长,都不姓严。但他们带头改革,管理从严,人们说他们是“严厂长”。 质量是产品的灵魂 去年十月,生产飞跃牌电视机的上海无线电18厂,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全国40万个企业,每年不过评上十来家。18厂得到这样高的荣誉后,厂里有人认为应该好好庆贺一下。然而厂长欧昌林却另外办了三件事: 一件事是,邀请47家协作厂开了两天会,成立飞跃电子产品厂际质量保证体系,使总装厂产品质量与元器件厂产品质量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志愿者”“全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省、市、区的各种表彰更是数不胜数。站在张国庆的“功劳墙”前,很多人会心生疑问:“这个张国庆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究竟从事什么岗位?怎么会在各种领域、不同工作都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回答是,所有的工作成绩都是在天剑社区这个只有0.2平方公里的老旧城区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我是企业党委的一名宣传部长。这在不少人的眼里是个无关紧要的岗位。社会上有些人把政工部门说成是“抓抓学习、念念文件、写写标语、侃侃大山”的清水衙门。加上少数企业领导人也看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把政工干部视为企业“多余的人”,合并机构减他们,参加劳动派他们,临时任务抽他们,推来搡去,使之尝尽辛酸苦辣。 困惑引发了思考。我认为:人们之所以对政工人员有偏见,不是改革带来的,而是自身作用发挥不力、不适应改革形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