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京市第二汽车制造厂总装车间小张是个曾犯过错误的青年。今年七月调到二组后,因为一点小事同组长小魏发生了争吵。小张随手抄起工件打了小魏。事情发生后,大家议论说:“论小魏的牌气,非好好教训小张一顿不可。”可小魏没有这样做,他把事情向车间领导汇报后,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干起活来。事后有人对小魏说:“你也太熊了,如果真打起来,你也吃不了亏,我们帮你教训他。”但小魏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同志也说过:“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这些话精辟地概括了领导与服务的关系。对于企业领导,本文主要指行政领导来说,细细品味这些话,理当从中悟出这样的道理:他在职工群众中是否有威信,是否受到职工群众的喜爱欢迎,关键看他能否以一个勤务员、一个公仆的形象出现在职工群众面前。一个企业干群关系融洽和睦,这个企业的领导必定在职工群众中具有良好的公仆形象,反之,这个企业的干群关系必定紧张。企业领导的公仆形象是什么?核心是全心全…  相似文献   

3.
一位朋友来信说,他刚到一个新单位,就受到领导的歧视。开始他很纳闷,不久就搞清楚了,是因为他曾参加过赌博而受过纪律处分,新单位的领导知道了这件事,便对他形成了一种调皮捣蛋的坏印象;一些人还添枝加叶,给他“安”上许多莫名其妙的过错,使他一直感到很苦闷……心理学上所谓的“晕光效应”,就是指这种对某人某事产生了“好”的印象,就把他的一切个性特点都认知为好,对某人某事产生了“坏”的印象,就把他的一切个性特点都认知为坏的现象。这种在认知上先入为主、推及其余的“是光效应”的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如人们看到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是杰出的,就往往赋予他们不属于运动方面的专长。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存在的:一些单位在树典型时,总是千方百计地给他们身上加优点,有的甚至把别人的优点也移植到这些人身上来;有的人有一点小毛病、小  相似文献   

4.
秘书说话     
当秘书要有两种表达能力:一是文字,二是口头。口头表达即说话。秘书说话很有讲究。 第一,要敢说话。表面看,秘书的工作只需听和记领导的指示,照领导说的意见办就是,是“只用耳朵,不用嘴巴”。有的相信“无多言,多言多败”,在领导面前,如后稷之庙右阶前立着的金人,“三缄其口”,木头一样;有的对领导的指示习惯被动地执行,“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进而趑趄”,称“喳”道是,诺诺应声,机械人,按指令动作。认真讲,一个合格的或有较高素质的秘书,能准确地领会领导意见,创造性地完成领导部署的任务,就需要“说行并重”,第一是…  相似文献   

5.
1982年,铁道部第五工程局五处二队分来一位大学毕业生。大家很高兴。可也有人断言,他迟早会走的。的确,往年也来过大学生,后来都“飞”了。果然不出所料,不到半年,他就向队、处递了请调报告。理由和以前那几位大学生的口气一样:环境艰苦、工作艰难、生活艰辛,理想无光。另外还有家庭困难,独子、寡母。有人说,他走定了。然而,队、处领导决心留下他。“是的,这里苦,可也需要。究竟为什么需要你、需要我、需要他?可能是机遇吧!”领导这样对他说。“你父亲曾在这块土地上打过游击,那时更艰难!他问过为什么就需要我吗?”这话,象是  相似文献   

6.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许多吻你手的人,也就是要砍你手的人。”话虽这么说,可在现实中,还是有不少喜欢吻自己手的人,而不知“砍手”之将至。笔者就曾碰到过多次这样的事。由于忝列县政协委员,每次开会时笔者自不忘直言相谏,有时就显得颇不“入流”,被人笑话不能充分领会领导的讲话意图。一次,一位领导说,政协委员当然要积极发言,但是,要发积极的言。我弄不懂此中深意,同事告我,所谓发“积极的言”,就是不能发“消极的言”,也就是说,只能说好,不能说坏,甚至坏也说好。又比如,有领导强调:“要和领导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  相似文献   

7.
有记者到某乡采访,问及中央 为减轻农民负担制定的《条例》,一 个村的几百户农民,竟然十之八九 不知道是咋回事,甚至对当地的一 些政策也是一问三不知。为何?村民 直言:现在乡里、村里一年到头不正 儿八经地开个会,上面的政策哪能 知晓? 其实,这种农村“会荒”不是个别现象。笔者在基层挂职中了解到,有的乡镇多年不曾并开过群众大会, 有大会堂也是常年闲置,甚至出租或改作他用。这样,一些农村就难免成为上级政策的盲区,但有的乡村基层干部却这样辩解:“开什么会?群众就烦开会!” 事实到底怎么样呢?许多农民说,乡村干部们…  相似文献   

8.
现在很少听到点名批评了。“少数同志”成了被批评者的代名词。这种笼而统之的批评,实在达不到批评的效果。但有不少人却认为是领导注重工作艺术、讲究批评方法。对此,笔者不以为然。其一,从批评的目的来看,批评是为了纠正错误,不点名批评就成了“无的放矢”,大家都有被批评之嫌,但人人又都无关痛痒,更不见“个别同志”面红耳赤。这种“批评”实在算不上是讲究方法。其二,从批评者自身而言,不点名批评不是讲究批评方法的问题,而是别有它因。如老好人思想作祟,少数领导自身不过硬,怕“点名批评”祸及自身。毛泽东同志曾把批评当…  相似文献   

9.
所谓理性管理,就是依靠法规、纪律、制度、规章、条例、计划及组织\机构、模式等进行管理,严格照章办事。它主要强调“规律、程序”,以工作为中心。这是西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偏重的一个方面,也是近年来我国企业界倡导流行的做法。应当说,理性管理较以往的“人治”是一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严肃性c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有很多没有经过严肃的科学论证就拟定成文,有的是“领导说的,领导要求的”,不加思考地定成规章制度,还有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为了应付领导的,管他有用无用,都拟定成文,摆样子,走形式,从而极…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3,(18):50-51
师道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传统文化上的“化民成俗”四个字,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这是师道的精神。教育以变化气质为目的,但变化气质非常难得。《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有两种,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什么叫“经师”?古代教各种各样知识学问的人。你看现在的幼稚园、小学老师,上至大学教授,不过是传播知识的经师而已。我也做过大学教授很多年,在我手里毕业的硕士、博士也很多,我自己就笑,我跟他们说,  相似文献   

11.
1+1=?     
“一加一等于几?”有人出了这样一道题。“等于二!”一个年轻人干脆利落地说。众人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他:真是太不稳重了!“关于一加一这个问题吆,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应当慎重地研究研究再考虑下结论。”一位显得非常老练的先生很严肃地说。众人尊敬地点头.过了一个月,那位先生很认真地告诉提问者:“一加一,看来不会等于一。”又过了一个月,那位先生更认真地说:“似乎也不会等于三。”三个月了,那位先生终于说出了他研究的结论:“从原则上讲,一般地说来,一加一大概等于与这位先生相比,那位年轻人显得多么不慎重、不老练…  相似文献   

12.
有报道说,某个国家级贫困县 里最多的“文物”是抗洪纪念 碑,1994年以来修建的就有5座。这个县遭遇过特大山洪,受灾严重,如果在抗洪救灾中确有可歌可泣的壮举,为国为民的英模,英勇献身的烈士,立碑纪念,寄托敬意与哀思,本在情理之中——当然也不必求多。但这些纪念碑却是纪念当地方方面面的领导前来视察的,因而镌刻在上的只是那些领导的名字。而且,这些纪念碑大都是动用救灾款建起来的。 立这样的碑,目的显然是为了留名。无论是“碑主”事前授意或事后默认的都是如此。按道理,求得一个好的声名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古谚亦曰…  相似文献   

13.
这里讲的“好人”,有特定的含义,即大家都说他“好”的人。有句俗语形容这种人,叫“好好先生”,也是毛主席曾批评过的那种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好好人,不乏存在。在领导看来,缺点不明显;在群众眼里,印象也不坏,所以这些人做起官来,大多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相似文献   

14.
下车看看     
某市区通往港口的一条公路年初拓宽时,因一处建筑物未能及时拆除而留下一个尚待完善的“尾巴”,致使过往行人、司机感到十分别扭。这条“半截子路”迟迟不见来人修补,当地老百姓不无遗憾地慨叹:路上来回进出港口的上级领导真不少,难道说就没有一个下车看看?! 现在,有些领导公事。私事坐着车跑,一般都说下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可这样明摆在眼面上的“半截子路”;却视 而不见、不管不问,又怎能指望其真为老百姓办实事呢?当然,“半截子路”主 管部门职责所系,应当善始善终,莫让 人们为此而长久地等待和叹息,但在解决问题常常要领…  相似文献   

15.
为官者应该给子女留下 什么,这是一个沉 甸甸的话题。南朝有个徐勉,梁武帝时拜中书侍郎,官至左仆中书令。他虽官居显职 ,却从不营产业,家无积蓄。有人对此不解,他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耕;如不才,终为它有”。清代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认为给子女留钱不是好事,为此他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若不肖,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唐代诗人罗隐在《夏州胡常侍》中,有过这样的诗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江总书记对此诗十分赞赏,并语重心长地…  相似文献   

16.
前一阵子,社会上颇为流行的一个口号叫做“宁用有缺点的能人,不用没缺点的庸人”。对此,马胜利很不以为然,他说:“那要看什么缺点。对那些不敬父母、和父母讲价钱的人,我就不信他会爱党、爱人民。对这样的人,有才我也不用。”对马胜利这番看法,笔者深表同意。  相似文献   

17.
敏感     
乔迁 《党政论坛》2011,(16):18-18
局长从纪委开会回来,直接进了秘书室,他从包里拿出一份材料,抖动着对秘书小张说:“纪委领导说了,大体上还是不错的,但有些不细,也无拒腐防变的具体内容。”小张疑惑地望着局长说:“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应该是什么呀?”局长思索了一下说:“我想,也就是拒吃请、拒礼品、拒贿赂多少次、多少件、多少钱。”  相似文献   

18.
近日听几位领导同志述职,在每人必有的“一分为二”时,“……不够……不够”的组词何其多。有位参加评论的同志反感地说:“你们尽说这也不够,那也不够,光说些‘不够’就够了吗?”  相似文献   

19.
某个局级单位的领导干部想巧立名目,给本单位职工发放服装费,但被一位会计依据财务制度顶住了。当时在一部分人中颇引起一番议论,有的说会计“目无领导”,有的说“一个会计,凭什么权力敢这样做?”对此,这位会计理直气壮地回答:“凭共产党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往低处走走     
我有一亲戚,位居某名牌大学校长,但他的朋友有很多是平民百姓。对工作,他是一位好领导,工作起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空闲的时候,他更愿和朋友在一起,谈谈诗画,聊天打牌,打牌输了,一样钻桌子,一样贴纸条,他常说的口头禅:“人生本来就短暂,没有必要成天把自己包装起来”,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家里,教授、老师可以随便在冰箱寻找自己需要的饮料和啤酒,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用担心校长大人给自己穿“小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