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政府现行的支出运行管理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供给制模式。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造成“政府运行成本偏高、运行效率低下”的弊端阻碍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建设高效、  相似文献   

2.
孙璐 《行政与法》2006,(11):14-16
政府文化有别于行政文化,政府文化创新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可从改变政府理念、建设现代行政法律制度、打造公务员队伍、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探求我国政府文化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2011,(8):6-6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马当先的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抛弃而是要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同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政府形象的好坏反映了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者和承载者,其言行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号召力,在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公众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承担者,其心目中的政府形象是改革成效最有力的评价,如何认识政府形象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间的内在关系,对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政府行政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其结果是加大财政负担,挤占公共服务资金,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政府执政效率、能力及公信力,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障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成为改革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对行政成本控制的研究是新时期社会转型不可回避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设诚信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效率政府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降低行政成本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我国行政成本过高有思想意识缺失、体制缺失、制度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树立强化成本意识、节约意识,必须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约束机制和行政成本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肖华 《检察风云》2006,(19):12-13
"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可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行政成本问题,对遏制和降低行政成本,已经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共同指向了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这一核心问题, 改革的重心已经从要素市场的全面开放转移到了对政府权力运行的全面规制,关注政府角色 的重新定位成为提高经济体制效率的关键。我国普遍存在的行政性垄断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传统规 制行政权力的路径依赖与制度显然不足以有效规制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探索新的规制路径十分必 要。行政性垄断是“政府失灵”在市场层面上的反映,不能仅仅依靠行政控权的制度加以克服。应当将规制 行政性垄断置于全面规制政府经济权力运行的整体目标之下,在国家“竞争政策”的框架内建立规制行政性 垄断的制度体系。这就应以《反垄断法》的实施为基本制度,以对行政规定的竞争性审查为事先防范,以行政 行为对市场体制效率的影响为正当性评判标准,积极推行竞争中立制度,普遍倡导竞争文化。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是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的替代方案。深圳市实行的行政改革,存在内在矛盾和缺陷。从宪法学角度看,要限制行政权力就必须从国家权力宏观角度选择限制行政权力的路径,即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内通过法律规范行政权力;通过创造“社会交往民主”的制度环境以实现人民主权;建立公共财政,为政府行政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通过听证、回避等具体的行政程序的设定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救济方式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年底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要研究完善政府机构设置,实现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①  相似文献   

11.
徐兴远 《行政与法》2014,(12):110-1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文认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必须要尊重市场规律,在此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有机协调和配合,这样,才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方面的作用,实现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条件。  相似文献   

12.
改革政府系统副职现状,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有机部分,是政府组织、法治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加快政府组织法治化进程,完善政府组织法的框架和内容,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提升部门地位和权能,实现政府系统副职职能转型和规模控制,对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实现政府组织体系科学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政府管理中的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主张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政府拿来作为政府改革的目标。本文通过对法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比较分析后,认为法治政府已经涵括了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之内容,服务型政府则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上突出了服务之作用,因而,我国应该建立法治基础上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4.
辅助性原则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德国学者在反思福利行政时率先提出了辅助性原则。此后的半个世纪,辅助性原则在西方国家解决国家与个人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当下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政府职能转变,而政府职能问题恰好是辅助性原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将辅助性原则作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石曙光 《行政与法》2004,(12):46-48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目前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行政许可法的颁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如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主要得益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以及政府职能转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提高政府管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进行理论剖析,能够为构建精干、效能的服务型政府,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管理新举措层出不穷且争议甚多,诸多典型案例暴露出严重的观念滞后问题,必须克服戴旧眼镜看新事物的现象;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创新是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科技革命影响的复杂背景下进行的,其基本趋势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走向柔性管理、高效管理和方法创新,重点是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发展;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应坚持法治原则和实践标准等基本界限,防止借创新之名行营私之实;要以法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宽容和冷静的心态来对待当下的行政管理新举措及其争议,以打造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周宇 《行政与法》2007,(7):20-21
责任政府的建设是政府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保障,是新一轮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责任政府建设需要我们在认清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选择理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郭劲光 《行政与法》2006,(10):37-40
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转轨时期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而传统上政府部门人事工作所依据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又多具原则性和抽象性,相比之下其可操作性和适用性都比较差。本文即是从这一现状出发,经过吸收西方最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结合科学发展观,对政府行政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这对于提高政府绩效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姜宏洁 《行政与法》2005,29(2):69-7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角色应该从过去直接参与微观的经济管理的职能中摆脱出来,放松过多过死的经济性规制,彻底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政府从过去的管制型政府、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