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造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拉丁美洲经济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按197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拉美十九个国家制造业产值在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1950年为20%,1978年已上升到  相似文献   

2.
进入1998年后,外资投资剧减 1997年新加坡制造业部门的外资投资额(协议投资额)比1996年增长4.3%,增至59.64亿新元,但1998年上半年由于电子产品的世界市场需求萎缩和亚洲地区区域内经济衰退,新加坡制造业部门的外资投资额比1997年同期减少28.3%,减至22.06亿新元,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人口因素与面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的人口因素 总的来说,东南亚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言,除城市国家新加坡和文莱外,到2000年,只有菲律宾,或许还有马来西亚会超过50%。1985年菲律宾城市人口仅占39%,但是该比重已远远高于印尼(25%)、缅甸(24%)和只有18%的泰国。柬埔寨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而该地区的另外两个共产主义国家,越南和老挝的城市化水平一般也都很低,分别是20%和15%。总体而言,1985年该地区(除新加坡、文莱和柬埔寨外)的城市化水平是25%。  相似文献   

4.
1996年新加坡制造业部门的外资投资额(承诺投资额)比1995年增长17.8%,增至57.6亿新元,高于1995年的增长率(12.1%)。就1996年外资投资额的投资来源国别、地区别看,来自日本的投资额由于在石化、半导体的领域继续有大型投资案例而比1996年增长70.1%,增至19.6亿新元,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995年减少15.3%的美国投资额在1996年恢复了增长8.9%(22.62亿新元);美国保持了首位投资来源国的地位,来自日本的投资额虽然有大幅度的增长,但它在外资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则从1995年的42.8%下降到1996年的39.6%。  相似文献   

5.
一、新加坡以1985年的严重经济衰退为转折点,新加坡从过去重视发展制造工业的政策方向转向采取制造工业与服务产业并重发展的政策方向,实行了政策的转变。最近的劳动力极端短缺的状况又加速了这一转变过程。过去新加坡一直是采取积极引进外资政策的,因此外资在经济各个领域中所占的重要性是很高的,例如外资在制造工业部门投资总额(协议投资额,下同)所占的比重为:1988年,82.7%;1989年86.6%。1986年外资企业(外资控股100%者)在制造工业企业家数中占有  相似文献   

6.
泰国的第六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泰国开始执行第六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以下简称第六个五年计划),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的,有那些特点?一从1961年到1986年期间泰国共实施了五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十八倍,从1961年的549亿铢增加到1985年的10,475亿铢,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制造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到1965年已达19.8%,超过农业产值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经济短波     
晓丹 《东南亚》2003,(2):52-52
●新加坡可能再陷入经济衰退证券商摩根士丹利东南亚区域经济师认为 ,受到沙斯危机的影响 ,新加坡的经济可能会陷入三年来的第二次经济衰退。经济师的分析认为 ,新加坡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已显著下降。 4月和 5月 ,制造业和贸易出口这两个领域已经失去冲劲。沙斯危机不但使新加坡旅游和交通相关行业受到影响 ,而且 ,也使服务业、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受到波及。商品和服务这两个领域 ,可能将因此而萎缩 3%以上。根据 5月底公布的官方数据 ,今年 4月份的制造业产值下滑 5%,低于市场一般的预期 ,新加坡正潜伏着经济衰退的危机。但摩根士丹利仍相信…  相似文献   

8.
一、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动向东盟国家的城市人口虽然不断有所增加,但到了1980年为止,农村人口仍然占绝大比重(新加坡除外,其他四个国家的农村人口比重最低的也高达64%)。七十年代,东盟国家的高经济增长率(东盟五国的经济增长率均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主要是由于制造工业部门的增长所带来的;无论从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结构看或者从劳动力的部门结构看,农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均已在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外资对新加坡制造业的投资活跃 1995年外资对新加坡制造业部门的投资额(承诺投资额,下同)比1994年增长12.1%,达48.52亿新元(以下均为新元,1995年新元对美元的平均汇率为1美元=1.4238元新元,1996年为1美元=1.4109新元),继续有较高的增长率。就1995年外资投资额(48.52亿新元)的投资来源国别、地区别看,来自美国的投资额仍然占居首位,为20.76亿新元,比1994年减少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新加坡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于制造业、批发与零售商业等产业部门的产值有顺畅的增长而达9.9%,有了高于1999年5.5%年的高经济增长水平。但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国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疲软等原因,增强了新加坡经济前景的不透明感。对2001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预测数字已从年  相似文献   

11.
巴西是最早全面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拉美国家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巴西放弃了奉行 40多年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转而实行贸易自由化。 1 0多年来 ,尽管巴西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 ,但贸易自由化的效果基本上符合预期设想。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在逐渐提高 ,产业内部的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一在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期间 ,巴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制造业部门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由 1 95 5年的 1 9%升至1 990年的 3 0 %。制造业部门的快速发展带动了GDP的大幅度增长 ,年均增长率达 6 .3 %。巴…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数字,老挝的经济增长率从1984—87年期的年平均3.2%提高到1987—90年期间的6.5%;而同期制造业部门的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则从2.2%跃增到13.6%。 1990年期间,老挝的经济增长为9.1%,各产业部门的产值增长率分别为:农业部门6.3%、制造业部门19.2%、服务业部门8.8%。物价上涨率从1989年的68.1%下降到1990年的仅有18.6%。 1990年出口贸易额增长15%,达62.7百万美元,进口贸易额则增长10.4%,达185.1百万美元,该年的贸易收支逆差额为122.4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13.
泰国是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1982年,泰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时价计算大约相当于1951年时的30倍。如果按1972年不变价格计算,泰国1974—1982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最高达到8.7%,最低也在4.1%。 泰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其农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农业在泰国经济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泰国人口的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据1982年的统计材料,泰国全国劳动力的75%从事农业生产。在生产总值中,农业产值历来占最大比重。尽管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制造业、运输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这种比重在逐年下降,但八十年代中平均仍然达到  相似文献   

14.
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农业在印尼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部门一直是印尼最大的就业场所,农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970年为66.3%,1980年为57.4%,1993年为50.6%。预计到下个世纪初农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仍将是印尼各经济部门中最多的。 农业还是印尼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60年它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9%,1970年占47.2%,1980年为25.7%,1995年降到了17.2%。尽管比例不断下降,农业仍是仅次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第三大国内生产总值来源。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的国营企业在当地称为“和政府有联系的企业”(Government-Linked Com-panies),本文中简称为“政联企业”或“政联公司”,指新加坡政府拥有对投资股份控制权的公司。政府投资一般占公司资本的1/4以上。政府通过某个控股公司,主要是淡马锡及新加坡科技集团公司等对政联企业实行有效的控股。在所有的控股公司中,淡马锡是最大的一个。 一 政联企业的产生 新加坡政联企业的产生有着它特定的历史背景。 1965年,当新加坡刚取得政治独立时,国内经济中服务业占绝大多数,而制造业则相对十分薄弱(新加坡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1961年是11.5%,1980年是29.1%,1992年是27.9%),而且英国的消费  相似文献   

16.
"再工业化"是奥巴马竞选时要"变革"美国的重要战略,但5年多过去了,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制造业仍然外移,制造业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比重在加大;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增加,GDP中制造业的产值在相对下降;制造业带来的就业在美国总就业中的比重没有增加,相对有所下滑;美国制造业的进出口的逆差仍在扩大,美国制造业的出口在美国总出口和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变化都不大等等。因此,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从目前看,成效不彰。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上半年,新加坡经济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陷入经济衰退。据估计,新加坡经济至少要到明年第一季度才有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这虽不会对亚洲经济造成严重威胁,但作为亚洲最强的经济实体之一,它第一个出现经济衰退将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 新加坡经济衰退的表现 今年上半年,新加坡经济增长乏力,各种宏观经济指数明显下滑: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两个季度萎缩,经济前景暗淡。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2001年新加坡第一季度GDP下降了11%,第二季度又比第一季度下降了10.1%。新加坡政府把2001年度经济增长率由年初定的3.5-5%下调为0.5-1.5%。即使这样,很多经济学家也认为过于乐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即新加坡中央银行)最近所做的预测是  相似文献   

18.
泰国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体,农业收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泰国整个国民经济;泰国的出口收入有80%来自大米、橡胶、玉米、木薯和蔗糖等初级产品。80年代以后,泰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才开始逐渐减少。1986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被工业超过(农业的比重是22.3%,工业仅制造业就占21.4%左右)。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19.
1971年新加坡和日本的贸易增加14%,达到了二十亿七千九百万元的纪录——日本是新加坡的第二位最大的贸易伙伴,仅次于马来西亚,而在新加坡的统计中,日本却居于第一位,因为新加坡的统计把马来西亚细分为三个地区。新日贸易的发展的确是惊人的,从1965年以来,新日的双向贸易增长近四倍,而在过去三年增长两倍以上。从1967年以来,新日贸易每年平均增长率是30%。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泰国经济发展较快,不仅在东南亚地区表现突出,而且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也令人瞩目。泰国从1961年开始执行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起,到1985年的25年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100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00多美元。按世界银行1980年规定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10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泰国在70年代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1960年的12%提高到1986年的22%,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88年第一次超过农业(19%)。按联合国的标准,制造业的比重超过20%为“半工业化”。这意味着,泰国经济发生了阶段性变化。进入80年代以来,尽管世界经济连续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