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批判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企图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观点,指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恩格斯提出了有关民主共和国问题并形成相关思想。恩格斯认为,无论在德国、意大利等尚未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国家,还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已建立民主共和国或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民主共和国形式一定程度上都能够推动这些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关于如何对待民主共和国,恩格斯认为,民主共和国形式由其内容决定,其本质是由掌握政权的阶级决定的,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可以利用民主共和国的形式。研究恩格斯晚年关于民主共和国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递过在“民主”问题土制造思想混乱,进而煽动和策动破坏社会主义民主、颠复人民民主政权的动乱与反革命暴乱。他们重弹西方帝国主义分子的老调,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为“专制”,鼓吹只有用西方“多党政治”  相似文献   

3.
晚清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各界爱国同胞所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自我解放运动。它得到了各界开明的爱国同胞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和许多革命志士为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英勇斗争精神的感召下,一些爱国爱教的开明佛教僧侣也积极参加革命组织、联络革命志士,并大力鼓动广大爱国爱教的僧俗同胞参加革命运动,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中华民族自觉走向近代化的历史上,增添了动人的…  相似文献   

4.
自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废除封建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当作救国救民的最佳方案。然而,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李大钊是摒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决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他的这一抉择不是偶然的,有一个思想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后,经历了  相似文献   

5.
建构现代国家,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议题。辛亥革命把中国拉出了帝制王朝的循环轨道,引入了宪政共和的探索之路,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成为建构现代中国的伟大开端。但是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巩固新生政权、捍卫民主共和,其原因就在于,以同盟会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弱势行动集团,其阶级基础的狭隘、组织结构的涣散和政治资源的薄弱,决定了其无法也无力在专制传统根深蒂固、专制势力盘根错节的近代中国完成"民族-民主"国家建构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6.
徐娜 《中国减灾》2004,(5):58-59
1915年的中国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四年前,爆发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把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拉下马来;三年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仅仅几个月后,他就被迫辞职.把政权让给了窃国的袁世凯;此后,相继发生宋教仁被刺  相似文献   

7.
晚清政党监督思想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政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政党监督思想的内容是:以监督甚至推翻专制政权为职志;以监督立宪、监督政府政策为基本内容;以监督相互间政见之得失为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同时,政党监督必须依靠一定的政治力量作支撑。  相似文献   

8.
国体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在中国,究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自清朝末年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它表现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人民共和国方案与处在统治地位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家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一争论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有了结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家制度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破产了,  相似文献   

9.
我党80年对我国人大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元苍 《人大研究》2002,1(6):37-40
一作为中国近代社会民主的呼声 ,代议制理论是伴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衰落和西方的影响而出现的。由于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 ,注定了旧中国政治上的任何改良、改革只有失败一途。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 ,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创建新型国家政权的探索。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共就按照 30年代苏联的模式进行了建立工农兵代表大会苏维埃政权组织的尝试 ;到抗战时期 ,为适应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共产党按“三三制”的原则建立了边区政府参议会制度 ,虽然这一制度既不同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谢一彪 《今日浙江》2011,(19):58-59
光复会是浙籍知识分子蔡元培、陶成章、龚宝铨等人创建的辛亥革命时期三大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一,坚持“中央革命”理论,长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资产阶级革命,发动皖浙起义,参与上海起义,光复杭州,攻克南京等一系列武装斗争,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05强国的狂飙年,是值得认真纪念和反思的一年。当时的中国,在与西方强国冲突和碰撞惨遭重创以后,只能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不对称的国际地位与不平衡的民族心理让中国社会产生剧烈的震荡,因而在1905年出现的罹难、衰变以及殉难,使得20世纪初年的中国历史显得尤其厚重与悲悯。大国并不一定是强国,强国要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100年前的世界文明跑道上,强国把中国甩开了很大的距离。当强国纷纷巩固进步的资产阶级政权时,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政权,由一个老妇统治了44年;当强国不断向“电气时代”巅峰挺进时,中国举国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各政党的政治取向,而民主党派从产生之日起,就注定成为专制独裁的对立物.在国共两党的激烈斗争中,民主党派理所当然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与之结成风雨同舟、战斗与共的关系.解放战争后期,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和中共的帮助教育下,民主党派毅然抛弃欧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接受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国的庄严使命.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多党合作的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3.
周艺 《当代广西》2011,(20):25-26
一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在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往中,理性早熟的中华文化为资产阶级突破神学束缚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和强大的实践武器,中华文化受到欧洲社会的普遍赞扬.当推翻封建专制政权成为欧洲社会的新需求时,中华文化由于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转换之需,成为欧洲社会的批判对象.这一切的发生,是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大批西方学者在中西交流受阻的环境中,在西方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社会思维方式、精神价值缺乏深层把握、同情理解的前提下,继承了基督教的不包容传统,把支撑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论逻辑建基于欧洲中心、日耳曼中心的地域、种族偏见和满足于资产阶级殖民世界的理论需求之上.这一切使黑格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的真实精神形成了遮蔽.  相似文献   

15.
王笑鸿 《淮海论坛》2006,(1):20-21,40
政党是近代社会的产物。西方政党制度是在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以后逐步形成的.在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产生现代概念的政党在十九世纪末期,最初的使命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6.
蔡礼鸿 《世纪行》2011,(8):38-41
百年之前,武昌首义的枪声,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专制帝制的终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篇章。在当年那些浴血奋战的英烈中,不少志士就长眠在我们洪山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试图沿着西方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直是中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日际。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到以中国民主同盟为核心的民主人士,都不断地构思他们的建国方案,想找到一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辛亥革命是是中国资产阶级实现他们建国理想的最初尝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决心“续法美人共和之战史”,在中国重创西方资产阶级先师的功业。在他  相似文献   

18.
李丹  张海鹏  刘金玉 《传承》2006,(11):34-35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在实现民主进程方面,有急进与缓进之别。梁启超根据中国过渡时代的情况,强调新旧政体转换过程中必须要有过渡阶段,即“开明专制”阶段。“开明专制”思想是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起步的可贵探索,它弥补了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之不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吗?胡松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一次深刻的政治思想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20.
自由、民土、人权 ,这三个概念是历史的和具体的。其中 ,自由主要是作为哲学范畴出现的 ,民主和人权主要是作为政治范畴出现的。政权在民、民主共和与契约思想 ,是西方古代的民主思想 ;在近代西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 ,资产阶级高举自由旗帜 ,宣扬天赋人权 ,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和人权思想 ,并最终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总的倾向是阶级调和、福利主义和参与主义 ,不对政治现象作阶级的或社会的分析 ,抹杀资本主义民主、人权与社会主义的民主、人权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