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反法轮功中首当其冲的何祚庥最近对记者说:中国在反伪科学方面贡献最大的是于光远。这是何先生的谦虚,也是何先生的大实话。反伪科学的专家这么看,搞伪科学的人也这么看。法轮功就认为头号“恶人”是于光远。这次给反伪科学有成就的人以奖励,于光远同志名列榜首,他受之无愧。  相似文献   

2.
凌亢 《瞭望》1993,(39)
用兵贵奇,作文也贵奇。素以讲长话、写长文著称的于光远同志,近日突赠我香港印刷的《碎思录》一册,名曰“超短文”,每篇不超过二百字。惯用长矛大刀的人,突然使出匕首或袖箭来,这是一奇;理论家不讲理论,虽自称“不悔的马克思主义者”,却与《诗经》、《晏子春秋》、《淮南子》、《墨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五四”运动纪念日已经悄悄地逝去了一个多月。谈到文学、文化,总令人情不自禁地要想起“五四”。其实今年的“五四”也并非悄悄度过,以我狭隘的见闻所及,于光远约集了一些有识之士在“五四”前夕座谈了半天,听说有不少精辟的言谈,  相似文献   

4.
于光远和钱     
当年于光远是中宣部里最有钱的人,也是最不在乎钱的人。他每个月都请科学处办公室的一位服务员给他在上海的母亲寄钱,他母亲每次都在回信中说明收到了多少  相似文献   

5.
马恩华是杰出的社会主义企业家。他以无私的拼搏奉献精神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究竟怎样活着,怎样做个领导干部,尤其是怎样做个社会主义企业家这人生价值的根本问题。用马恩华的话说,“我把自己交给党。”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的人生目的;“国家把这个担子交给了我,我就要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国家创出个一流企业。”这是他的豪言壮语,也是他的人生态度;“人活着要有价值。国家把企业交给我,我要把国家交给我的重担一直挑到生命的尽头!”这是他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马恩华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应以有限的生命无私地为国家、为企业、为职工去拼搏、去奉献,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做贡献,全心全意地为职工谋利益。这,就是马恩华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我印象中,合肥张家这一系只剩煦和这根独苗了。修长的身材、温文尔雅。今年他来给他二姐、三姐送家乡雨前茶,听他“三姐”这么称呼,我一怔,笑道:“在北京也只有你是名正言顺有资格用这称呼了!”煦和明白我的意思,说:“黄苗子说北京人都称她(沈从文先生夫人张兆和)三姐!”“都,敢么?”——我说:“有  相似文献   

7.
“政治上的先进分子也应该是文化、经济上的先进分子”。这是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四月九日在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与生活方式变化”讨论会上讲的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面对新的情况,政治工作者如何认识这一变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引导群众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与会者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与生活方式变化的关系;文明、健康、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年初看到刘绍棠同志一篇文章,对一份要求保存北京八道湾鲁迅故居的呼吁书中,把周作人和鲁迅并列为“世界文化伟人”表示很大的义愤。刘绍棠说“周作人是民族败类大汉奸,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确是历史事实。对这样一个人。中国有人把他称作“世界文化伟人”,还有人把他列入“世纪文学大师”,我以为是极不应该的。刘绍棠的义愤,是代表了包括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周作人是个什么人?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是积极份子,参加《新青年》的编撰,参加发起“文  相似文献   

9.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10.
“恶人”郭正谊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何祚庥在接受采访时笑称,他“有幸”被鼓吹伪科学、伪气功的那帮人列为“四大恶人”之第四。其他三大恶人呢?何老答曰:第一位是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第二位是司马南,第三位是郭正谊。“恶人”郭正谊,现年66岁,是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会中央常委兼科技医卫  相似文献   

11.
芃子  任桑桑 《党政论坛》2013,(22):46-47
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而作为这部“百科全书”的索引卷,应该这么写:于光远,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哲学、经济学,也涉猎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对“文化”一词的理解,许多的人给予了许多的解释,对其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功能下了许多定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也常论及文化问题,由于他们毕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和人的解放,十分重视在社会发展和人的改造进程中的文化作用。因此,他们所论及的文化主要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对的观念形态的文化,正如毛泽东认为的:“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在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帝国主…  相似文献   

13.
民主生活会上,一位同志针对领导的错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会后这位领导不是认真反省思过,而是恼羞成怒:“这小子当着上级领导和这么多人的面揭我的短,丢我的‘面子’,以后也别怪我对他不讲情面”。类似这种要“面子”不要真理,要“面子”不要原则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何谓“面子”?“面子”即脸面、情面也、不愿丢“面子”,这本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应该怎样理解和看待“面子”。有了过错,是勇于认错,改过自新,还是文过饰非,死不认错?这不仅是怎样对待“面子”的问题,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高低和党性原则强…  相似文献   

14.
《中共党史研究》第4期刊载于光远“难忘党的八大”一文。于光远说,这次代表大会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强调科学。1956年9月10日这一天,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讲话。这次讲话没有收入《毛泽东选集》。我出席了会议,而且作了详细笔记,对其中某些话记得特别清楚。在这次讲话中毛泽东讲:“现在是搞建设,搞建设对于我们是比较新的事情。早几年在中央范围内就谈过。我们希望建设中所犯的错误,不要像革命中所犯的错误那么多、时间那么长。我们搞建设,是不是还要走那个老路,是不是还要经过十四年,也要栽那么多筋…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读了《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上于光远同志的文章《从世界和中国历史来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我感到颇受启发。但文中说,“斯大林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他要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推行他建立起来的模式,……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又说,“把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宣布铁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叛徒,是由此而产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我认为,这个说法同史实是有出入的。  相似文献   

16.
曾子易箦     
《礼记·檀弓》里记了这么一段故事:曾子弥留之际,他的学生乐正子春和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在床边侍候着,一个童子掌灯坐在屋角。童子看到曾子身下的席子,说:“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子春赶紧示意他住口,可是曾子已经听见了,“哦”了一声,意思是问童子说什么。童子就重复了一遍:“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氏赠给我的。我自己不能动了,曾元你来帮助我把这席子换下去。”曾元说:“您病重了,不能动,等天亮了,再帮您换吧。”曾子说:“你对我的爱,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我能够按照礼数寿终正寝也就行了,还图个什么呢!”曾元扶他起来,换了席子。还没有躺安稳,曾子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17.
“看看我这脑袋” 初见杨卫,只见他至少1.80米的个子,身着一件浅黄色T恤衫,足登高帮旅游鞋,不象教授,倒活脱脱是个“北京师哥”。 后来我告诉他,他看起来更象个运动员。他好象不愿意被人这样看,赶紧“证明”道;“你看看我这脑袋,就会觉得这是个教授了。”  相似文献   

18.
刘捷 《理论参考》2008,(12):56-57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该讲话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在文章的题解中被称作“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处在历史转折时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文件。原国家科委负责人于光远在他刚出版的新著《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中公布了一段秘闻:这篇邓小平亲自写的重要讲话的起草提纲原件找到了。  相似文献   

19.
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往往觉得自己干的这一行有点“虚”。所谓“虚”,主要是一不管人,二不管钱,三不管物,不实在。而现在不少的人又很讲“实”的,这就更使人感到“虚”了。 近日有人向我谈起,做思想工作也是可以实起来的,这就叫“虚功实做”。他向我举例说,济南一位老同志为兑换两角钱,跑了好几家银行,都不给换,后来济南工商行给换了,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这件事,济南市后来抓住做了一篇大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职业道德教育。他说,凡事要有一个“抓手”,这一次的“抓  相似文献   

20.
陈莘  佘宏明 《民主》2009,(5):32-34
这阵子,高潮老师十分感奋,纷至沓来的温馨让他激动得夜不成眠。首先是考进清华大学的一位学生来信说:学校迎新会上,我不会跳,也唱不了,只得背了几首古诗词,竞赢得一片赞叹。感谢你,老师!是您的“每周一诗”积淀了我的文化“底蕴”……接着是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编导”的一位学生专程回扬州“谢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