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资金支持 第三章 创业扶持 第四章 技术创新 第五章 市场开拓 第六章 社会服务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财企〔 2000〕 4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外经贸委(厅、局),各进出口商会,各中央直属企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经贸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扩大外贸出口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1999〕 71号)精神,财政部和外经贸部制定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0年 10月 24日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风险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其中之一就是法律风险。文章将通过分析企业法律风险的内涵与类型,结合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法律风险的特点,探究其如何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应对出口反倾销时存在不同于大型企业的问题。中小企业应对出口反倾销,除了运用传统的手段积极应诉外,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寻找新的方式以求企业长期稳步发展。这些新的路径包括寻求政策法律支持开拓国外新市场、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升产品档次、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大量收集和分析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与中小企业有关的WTO规则和中国相关对外贸易领域法律制度,评析WTO成员国及其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经验与做法;选择十几家国内中小企业,深入调查研究,客观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成效、差距与前景,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的申小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典型的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为主导的体系,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文章对河北省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困境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河北省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骆小春  董新凯 《现代法学》2003,25(6):158-161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在于依靠反垄断法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竞争的良好的竞争机制。从西方国家反垄断法的情况来看 ,其对企业合并的控制、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禁止、对限制竞争协议的规制以及其他一些反垄断法规范无一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我国目前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应当以反垄断法为重点 ,并尽早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小企业飞速发展,对资金支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就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分析了完善融资法律保障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法律保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漆彤 《法学评论》2005,23(6):44-51
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从自由市场到社会化市场,再到国际化市场,引起了市场调节机制和法律的相应演变,即由单纯依靠民商法作为市场调节的法律保障,发展到出现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的法律保障,再到产生国际经济法作为国际调节的法律保障。国际化市场需要多元化的调节机制,即除了市场的自发调节和各国的国家调节外,还有国际社会的共同调节。国际经济法是基于市场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调整国际经济调节关系的法。  相似文献   

10.
许乙川 《法治研究》2013,74(2):73-79
中小企业为解决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科技创新进步及经济结构合理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小企业促进法律制度的建立事关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对现行相关促进法律制度体系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已迫在眉睫。本文并不打算进行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地研究,而是着力于从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物权法律制度两大法律制度体系对中小企业促进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力求从这两个视角来展现中小企业促进法律制度建设进展的最新成就.并对急待细化与完善的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志华 《政法论丛》2012,(4):95-100
《京都议定书》所列出的三种灵活机制,使温室气体减排量成为可以交易的无形商品,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国际法上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各国利益诉求的差异,统一的国际碳交易市场尚未形成。中国因“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的开发,不可避免地卷入国际碳交易市场中。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出发,为增强中国在国际碳交易中的竞争能力,笔者建议要适应中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与承诺构建以自愿性减排为主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欣华 《行政与法》2007,(11):87-88
随着我国的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探讨和认清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对策,对未来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的顺利发展,提高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齐伟 《行政与法》2014,(8):126-128
本文从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国家”面向。追问了企业在进入某国市场时该国法律对企业国际化选择可能具有的作用:从合约的角度分析了如何运用交易成本及准备成本对企业国际化的约束、上头成本对企业国际化的保护及其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As the pace of legal harmonization in developing East Asian states increases to comply with international trading treaties, a disjunction is forming between legislative expectations and everyday business practices. Evidence considered in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Vietnam is no exception. State control over public discourse favors the interests of business elites, while small-scale entrepreneurs struggle to make their views known. Lawmakers exposed to this asymmetric discourse rarely adjust global legal rules to suit the transactional requirements of small-scale entrepreneurs. As a consequence, the largely imported commercial legislative framework is increasingly reflecting the interests of business elit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for the state to develop a more inclusive regulatory regime, it needs to relax its control over public deliberation and give small-scale entrepreneurs more opportunities to convey local precepts and practices to lawmakers.  相似文献   

15.
WTO总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实施多哈宣言第6条款的理事会决议》赋予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公共健康安全而进口廉价仿制药品的权利,协调了公共健康安全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冲突。该决议在合格药品范围、合格进口成员方资格、国内市场的解释等方面采纳发展中国家的建议而对TRIPS协定以重大发展,这种发展昭示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向"人本主义"法律价值方向回归,"差别保护"将是协调21世纪国际知识产权利益冲突和解决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困境的有效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葛岩 《行政与法》2004,(12):111-112
“一调一裁两审”是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入,在司法实践中,诸如:解决劳动争议的周期长、成本高,劳动争议委员会法律地位不明确,仲裁机构本身具有局限性,弱化了仲裁高效率的职能,损害了劳动仲裁的权威性,仲裁与审判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越显突出。实行“或裁或审,裁审分轨”“两裁终决”,完善“三方机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劳动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等措施建立并完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使之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也与国际劳动争议体制相接轨。  相似文献   

17.
陈安  谷婀娜 《现代法学》2013,35(2):135-148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但提高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经济排名次序,而且加快了其对外投资的脚步,然而,随之而来的各种言论却将中国以及数十个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向了不利的地位,诸如"中国已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范畴"、"南北矛盾视角在构建国际经济规则和缔结BITs的谈判中已经过时,应当摒弃",等等。但这些说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其背后隐藏的含义却着实有待推敲和商榷。本文拟从南北矛盾与BITs的本源出发,以新近缔结的"中-加2012 BIT"中的两大核心条款为例,试图证明在构建国际经济规则过程中和缔结BITs的谈判中,不能够、也不应当摒弃"南北矛盾视角"。  相似文献   

18.
郝少英 《河北法学》2012,30(7):87-94
国际河流后开发国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对国际河流的开发会对先开发国家的既得利益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对位于其领土内的国际水资源享有主权是后开发国家对国际河流享有开发利用权最主要的法理基础,“先占主义”理论在国际实践中鲜获支持,国际仲裁、判例进一步确认了后开发国家开发利用国际水资源的权利和义务.故国际河流后开发国家享有开发利用国际河流的权利,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我国作为大部分国际河流的后开发国家也应受到启示,以实现国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王妍 《河北法学》2005,23(5):49-52
企业对其名称是享有名称权还是名称专用权,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有所不一,《民法通则》规定企业享有名称权,《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规定企业享有名称专用权,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也有不同的认识。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上分析,企业应享有名称权,而不是名称专用权。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已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同时,经营范围问题也在被逐渐淡化,这样,现行企业名称制度中决定其专用权范围的因素所剩无几,甚至荡然无存。对于企业名称权的保护也应采取国际通行的做法,通过防止混淆原则、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等保护企业名称权。  相似文献   

20.
论自由企业制度及其经济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建立自由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在自由企业制度探索过程中,政府角色定位与经济法规制是两个较为重要的问题。自由企业制度要求政府退出私人领域,加强公共领域的权力作用,放开私人领域的自由空间,同时要求经济法范畴内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自由企业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