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贼仗钱势     
无论是何许人也,只要他有了钱,不管这钱来路合不合法,体不体面:不管这钱是不是辜负了上司对他的信任,辜负了自己的职责,用卑鄙的手段偷来的。只要是拥有了它,那他就是一个天管不了,地管不着,可以在社会上摇着膀子横晃,谁也不敢惹谁也不敢管的“爹”!甚至就是警察也不在话下,想骂就骂,想打就打,由着性子耍猖狂。这就是哈尔滨小偷衣绍勋可笑的混蛋逻辑。衣绍勋是哈尔滨市第一煤气供应公司财会处一名员工。别看这小子干正事儿不行,泡妹妹倒有几分本事。真应了那句“有好男无好妻,癞汉子找个娇滴滴”的老话,他没费多大心思就和…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政策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别看重家庭、特别看重子女的国度,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为广大的父母、家长、以及整个社会所关心。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重要内容的现行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社会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生育政策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过快的增长速度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所形成的人口压力,同时也使得与家庭结构变化紧密相关的青少年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独生子女及其教育的社会关注由于实行以“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生…  相似文献   

3.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学生,而"爱上"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的爱应具备"四性":1.爱的普遍性"爱生"是个整体观念,不是指爱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爱生之心谁人没有,然而差别就在这里:只扶持、爱护少数几个"尖子生";还是以宽容的胸怀去爱全体学生。俄罗斯有句俗语:"漂亮的儿童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爱。"无论男的女的、丑的俊的、淘气的还是听话的、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差的,都要一样地爱。2.爱的持久性教师"爱生"应持之以恒,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爱,不能为个人的情绪好坏所左右,学生是经常更换的,即使同一个…  相似文献   

5.
随着家庭的出现,也就有了财产的去留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为子女留下一笔财产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时下一些大权在握的人为此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三位“古人”。一是东汉人杨震,他任太守时,友人劝他为子女留点财产。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正因为杨震在“留”这件事上有清醒的头脑,才留下了“暮夜却金”的佳话。二是五代大将李存审,其在“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他“留”给子女的财产是从自己身上取下来的一百多个箭头,并告诫子女“你们生在福中,当知父辈创业之艰辛!”三是“华侨旗…  相似文献   

6.
楚人怎样学齐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孟子对宋国的大夫戴不胜说:“如果在这里有一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是派齐国人去教他好呢,还是派楚国人去教他好呢 ?”  戴不胜说:“派齐国人去教他好。”  孟子说:“派一个齐国人去教他,如果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是天天打他,希望他能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带到齐国的街巷里住上几年,即使是天天去打他,不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  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事物的外因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外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模式,一个家庭、家族要想自立于社会并获得发展,既要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与外人和社会的关系,因而以“教家立范”、“提撕了孙”为宗旨的传统家训教化,在强调睦亲齐家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子孙进行立身、处世之道的教育灌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区分父职与父教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回答了父教的基本内涵、父教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责任,以及如何处理好父教与母教之间的分工等问题。从教育影响角度看,父教是父亲基于男性家长性别和角色地位对子女的影响、引导和培育,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是父亲的权利,是家庭治理和家庭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家庭教育分工角度看,父教是父亲作为家庭成员分担家庭教育责任与事务活动的过程,包括抚养、照料、陪伴、引导、管教以及为子女教育成长创造条件等内容。深化父教问题研究的关键是处理好与母亲以及家庭其他成员的分工,父母教育分工应该坚持整体平衡、儿童发展利益最大化、父母优势互补、自愿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家庭教育分工应以家庭主义为指导,以优化家庭教育资本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家庭整体利益,不应该以性别主义为主导视角。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不再是私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暴力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为文明社会所不容。1995年在中国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家庭暴力”首次被列为全球12项重点问题之一。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制定相应的法律,将家庭暴力视为一种犯罪行为,通过法律对家庭暴力进行干预和制止。这已是一种社会共识:即对他人身体的伤害(虐待)是违法的。不管这种攻击发生在何种场合,也不管受害者是否是亲属,只要你向你的伴侣或家人施加暴力,你就将被逮捕和被起诉。社会要通过警察、法庭和有关法律规定向家庭暴力者说“不”! 在90年代中期,英国…  相似文献   

10.
张彤 《中国妇运》2011,(1):25-27
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据今年5月15日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回答“您的家庭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时,受访者选择集中度最高的首先是“子女家庭教育咨询”,占54.1%。  相似文献   

11.
百善孝为先     
十分喜欢贵刊第九期《孝行天下》的一组文章。整组文章用典型的人物,鲜活的事例,很好地诠释了“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孔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此语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孝文化在中国绵延几千年,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孝敬父母,也就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近来一直和人们演算“13亿的乘除法”。他说:“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相似文献   

13.
“教”与“诛”殷作崇古人云:“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好民不惩”。意思是说,如果不加教育就去惩罚,则刑法繁多,违反法纪的现象也多;如果只是教育不用刑法,奸猾的人就得不到惩治。古人对“教”与“诛”的见解可谓精辟,颇值得令人借鉴。教为本,教...  相似文献   

14.
家庭道德教育行为偏差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子女成才的源头。家庭教育是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把“齐家”作为“治国”的重要前提条件。家庭具有重要的教育职能,家庭教育、家庭道德状况如何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已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一、家庭教育偏差种种1.家长对子女包办代替。由于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以及传统的家庭观念,子女“成龙”、“成凤”是家长的共同心愿。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值往往过高,急于求成思想严重,很多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学习包办…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口棺材。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 ?想到这,他那当官的喜悦没有了。于是,他就叫了个算命的给算一下。刚把那个梦说完,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怎么是一个好梦呢 ?”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算命的马上说:“‘棺材’就是‘官财’。你当官了,就有财了。这不是好事吗 ?”果然,没多久他的…  相似文献   

16.
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儿女就仿佛是父母的连心肉,从吃、喝、拉、撤、睡到上学受教育.处处疼爱得无一丁点儿空儿,一直到闭上眼睛离开尘世而告终。养育、关怀、教育儿女成了父母的终生义务,在经济上则永远是子女们的“债务国”。父母所有的钱、物、力,只要需要,儿女们尽管享受,父母却时时刻刻无条件地供给着。关于“啃老”,儿女们似乎认为天经地义,合理合法。这一现象在农村已形成庞大的气候,令人十分担忧。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数字表明:民国目前有50%以上的老年人倒贴子女钱财.有5%以上的老人家庭出现“啃老”…  相似文献   

17.
论快乐主义     
古希腊哲人伊壁鸠鲁是快乐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他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其实,比他还早,中国古籍《管子·内业》就说过:“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把快乐作为人生的基本目标绝非错误,而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的标志。动物是消极地适应自然,其生存本身仅仅属于必然王国;只有人才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进入自由王国,享受理想生活实现所带来的美好和快乐。这恰恰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顶多只能采集,而人则能生产。  相似文献   

18.
常言说:“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远胜于子女对父母的爱。”父母疼子女是人的天性,但疼的方法不同,光让子女吃好穿好不是疼,捆往子女的手脚一切为子女包办不是爱,只有用自己的所做所为去教育和影响子女,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才是真正的疼和爱。我父亲是一名军人。全国解放后,我父亲退了伍,战争给他留下了满身的疾病。1986年我母亲去逝了。风蚀残年,他仍壮心不巳,每日和大伙一起劳动在田间地头。秋天丰收了,他又把积攒下来的钱,存入银行,来支援  相似文献   

19.
生:老师,人类社会既然是从奴隶社会开始才进入文明时代,这就表明原始社会毫无文明可言,对吗?师:不能这样讲。“文明”和“文明时代”不是同一个概念。文明是指人类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进步状况。所谓文明时代,是指人类社会继原始社会的蒙昧、野蛮时代之后的一个发展阶段,包括古代奴隶制、封建制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三大时期。换句话说,文明时代也就是阶级社会阶段。搞清了文明和文明时代的内涵,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原始人改造世界的能力及其成果也表现为缓慢…  相似文献   

20.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德”与“才”之于一个大写的“人”的重要性,尤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因此,从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到社会氛围,我们一贯重视教化的作用,提倡“德才兼备”,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由于社会急功近利的“成功学”影响下的不重视、机械地说教灌输习惯影响下的不得法,德育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促人警醒。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发生在校园内的几起恶性事件,引发人们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更多关注和忧虑:该如何承担德育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