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从西欧到苏俄演进的政治逻辑,自马克思恩格斯以来,经历了从"同时胜利论"到跨越"卡夫丁峡谷",再到"一国胜利论",最后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的嬗变和跳跃。其间既有对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夹杂着对客观规律的深度背离。但总的来说都是历史合理性的反映。这种合理性突出表现为它的历史影响对客观世界合理要求的曲折实现。  相似文献   

2.
张琦 《前沿》2014,(17):176-177
我国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国内各行各业的改革进程,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而随着范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不断渗透,从"社会本位"到"人本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依然遵循科学社会观的引导,但是在改革的进程中逐步融入了"人"的概念和需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革新也逐渐从显性教育向显性与隐性教育结合的状态转变。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革新为基础,围绕"以人为本"的改革要求和效果展开讨论,以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革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云亭 《前沿》2009,(9):144-146
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人类的管理史。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探索出教育管理的历史变化轨迹:即从"政治人"时代的求善管理,到"经济人"时代的求真管理,再到"文化人"时代的整合管理,并由此展望了教育管理整合的历史趋向。  相似文献   

4.
朱茜 《求索》2011,(1):239-241
春秋时期,诸侯势力渐盛,建立在氏族血缘基础上的贵族宗法制度逐渐瓦解。严刑峻法与防奸之术也不能让君臣摆脱无穷无尽的战争状态,于是,儒家提出"克己复礼",墨家提出"兼爱非攻",而申不害在继承黄老道家的基础上则提出了自己的"循名责实"。循名责实理论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也为有才之士提供了一条建功立业之路。在申子的政治理论中,术治是其国家理论的重要环节,但它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法治与术治的结合使得申不害政治思想成了专制法制下的一套独具特色的国家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5.
白少华  蒋天道 《传承》2012,(9):56-57
自王弼注《老》之后,《老子》就被历代学者视为是专讲玄理思辨的专著,却忽略了老子周史官的特点,忽略了他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家,一个社会观察者在面临政治剧烈变动下所展现的智慧。《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入世非出世,对现实社会持批判的态度。《老子》"君人南面之术"乃是帝王政治思想,《老子》就是"帝王之学"。  相似文献   

6.
"合法性"本是政治哲学的显词,但在用于其它学科时,学界并没有对这一学术语词作一般哲学的考察,研究它作为思维方式所包含的哲学规定。"合法性"作为追问事物的理性,何以可能上升到事物的基础存在?在学术上,这个语义从政治哲学的特殊意蕴过渡到普遍形而上学应当作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考察和解析。"合法性"作为质疑事物存在的前提,实际上是穷究"元存在"的合理性,即"元立点"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有它内在的尺度和两重判断:本质合理性与效用价值性的判断。合法性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考范式,是"一元二维"上的展开。  相似文献   

7.
非法经营食盐入罪,是一个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它经历了从无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从重罪轻刑到刑罚相当再到以轻刑为主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盐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法律制度的日趋完善,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非法经营食盐入罪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8.
张若雷 《创造》2012,(8):50-51
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的巨大转变,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只要我们的"屁股坐歪了"、"路子跑偏了"、"作风漂浮了"、"组织涣散了",群众就不再相信我们了。所以,任何时候群众工作不能丢,群众立场不能变。一是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相似文献   

9.
陈景云  杨少星 《前沿》2010,(2):59-61
本文解释了"作为公平的正义"从康德式的阐释向政治转型的内在动因,考察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政治性质,指出了罗尔斯"政治的"正义观念所具有的意义与局限。罗尔斯忽视了"政治的"正义观念有效性的条件依赖,没有看到二者之间是循环互动的过程;即使能建立起正义的制度,也不能保证秩序良好社会的持久实现。  相似文献   

10.
杨建生 《前沿》2010,(2):152-155
从少年时期到"五四"前夕,瞿秋白受"避世复古"人生观和思想倾向影响,萌生了强烈的救国救民、变革现实的心愿,并立下"以文化救中国"的宏愿,这是瞿秋白文艺思想发生的思想文化背景。后在"五四"运动洪流的洗礼下,瞿秋白独特的文艺社会学话语形态初见端倪,这是瞿秋白文艺思想孕育、萌芽阶段;从1920年秋踏上赴俄旅程到回国参加政治运动这段时间,是瞿秋白文艺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1931年,瞿秋白开始领导"左联"和苏区文艺运动,这是瞿秋白文艺思想渐趋成熟阶段,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文稿便是《〈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发表。  相似文献   

11.
何瑞强 《长白学刊》2013,(3):121-125
邓小平构思和阐述了中国模式的基本理论,并对中国模式进行了实践摸索。正是在邓小平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先沿海发展后内陆发展、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有层次、分步骤的渐进模式;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经济开放区,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示范模式;"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发达国家的跨越模式。以上述三种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模式"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开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模式"的新阶段,提升了当代中共党史以"中国模式"研究为主题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由传统"权威政治"向"民主政治"的成功转型。本文从德意志的传统政治文化出发,梳理了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文化转型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历程,厘定了其政治文化转型的主要标志,并揭示出其政治文化转型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左秋明 《前沿》2010,(13):13-16
从中国历史的宏观角度看,中国政治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父权政治阶段、道德政治阶段和准法治政治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政治和法治理念的重大演进与发展,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政治因素。在世界法制现代化大潮中,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实现的,它摈弃了"左"、"右"两极——"左"导致中国的停滞,"右"导致中国的变质,因此是一种中庸之道,中国崛起的秘密也就在此。作者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切入点,分析了60年来中国和平崛起的政治维度即政治和法治理念的演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正义是当代中国诸领域之最高的德性价值新话语。当代中国社会正义观的建构,必须先行明确使"正义"作为一个问题——非正义性现实的症结、难点、实质所在。从根本上讲,中国社会的正义难题,在于没有形成一种有完善而有力的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以此来应对、规约日益膨胀的私欲对于社会公共财富的侵占和不断的"合法化"要求。在现代政治哲学视域内,我们需要探寻一种由准"富裕社会"到"美好社会"的价值通道,以此化解"财富"与"正义信仰"之间的严重的冲突,从而切实回归公共价值实现的真实目标——中国民众之普遍而真实的福祉。从制度安排上讲,则要立足现代政府之实施正义能力形成的角度,从"权力政治"形态走向"权利政治",体现现代人本政治的公共性旨趣;从社会治理理念上讲,是遵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共同富裕"、"改革成果人民共享"等理念,紧紧抓住当代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根本性症结——财富分配问题,做出属于中国学者自己的智识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番"是客家人对东南亚一带的统称,到那里谋生叫"过番"。过番的人早先叫做"番客",后称为华侨。永定客家人过番大多迫于无奈,主要有政治迫害和经济贫困两种原因。政治方面,  相似文献   

16.
提篮桥社区(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发挥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桥梁纽带、依法监督、参与管理、化解矛盾、建言献策"作用,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代表之家":让代表干劲更足 提篮桥代表联络室不断强化"四个功能",努力建成"代表之家"。一是强化服务保障功能。将45位代表依行业划分为3个活动小组,活动有分有合,确保代表履职从会间延伸到闭会、从会场延伸到里弄,代表活动参与率超过85%。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三模式"的实践价值 (一)培育了基层民主政治的新生长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即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模式。从实践情况看,"浙江三模式"是在"三统一"的制度框架内创造出来的新型的民主政治形式。首先,"浙江三模式"实践的启动、边界的把握、程序的设计,结果的运用,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一、"走出去"与"沉下来" 中国文化走出去现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当前这样一个阶段以后,这也是自然的要求。从现实的层面看,走出去首先需要考虑:我们是否有值得走出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东滨河水,西倚重峦,北接蒙古,南望银川,初到石嘴山,你会不由得为它的水上风光和塞外风情所打动。然而,石嘴山的魅力绝不仅限于此,"奇石城市"、"森林城市"、"内陆口岸"、"重工基地",当看到这一连串的称号,你会发现石嘴山从政治到经济,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高度认识和做好统战工作宝丰县委副书记陈海勤从九十年代下半叶到下一世纪初,是实现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逐步实现,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着十分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