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卫芳 《前沿》2009,(11):99-103
解放战争时期,在经济、政治因素和复杂的斗争形势共同作用下,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进一步发展并趋于完善,创造性地建立了劳资兼顾的合作分红制度,制定了劳资双赢的争议处理办法,并积极探索劳资协商的民主管理形式。这一时期党的"劳资两利"政策与实践的成功经验是坚持人民根本利益至上的原则,以此作为党的"劳资两利"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最高标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和谐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和处理近代中国的劳资关系;坚持政治领导与法制建设并重的原则,努力地把劳资关系的重构纳入有序和合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王宇明 《前沿》2011,(14):139-141
本文重点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处理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的三大措施——制定处理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的政策、通过对民族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与民主改革形成新型劳资关系、发挥工会协调劳资关系的作用;并分析了建国初期执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劳资双方利益分配失衡,劳方的权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劳方在利益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劳资关系显失公正。本文从劳资理论、劳资现状、劳资关系失衡原因、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劳资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发现国内的研究内容较为全面、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研究方法兼顾定性与定量、研究视角广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劳资理论创新处于起步阶段、劳资政策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不够、定量研究存在缺陷等。  相似文献   

4.
王强 《求索》2007,(1):226-229
基于对新中国建国方针的认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利用私营经济发展生产力的考虑,党和政府把“劳资两利”确定为解放初期处理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基本政策。它包括保障私营企业工人的权益,保障资本家的正当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三方面内容。这一政策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当代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继承与超越: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早在中国春秋和古希腊时期,已由孔子、孟子、毕达哥拉斯等人提出。以后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及西方的社会均衡论、协和社会论、社会系统论。中国共产党当前提出的和谐社会,是对以往这些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李红革 《求索》2011,(7):98-100
马克思主义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原理的思想集成包括永恒发展、普遍联系的原理;批判性、革命性原理;继承性、发展性原理;具体的、矛盾分析的原理;人类历史发展动力论原理以及矛盾斗争性、同一性原理六个方面。六条原理,相互联系、相互支撐,构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群集",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内在源泉,还是诠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殷蕾 《人民论坛》2012,(36):124-125
劳资集体协议制度是瑞典实现和谐型劳资关系的法宝。其内涵、价值理念、实现方式和运行机制等对我国劳资制度的建立、劳资关系的改善具有参考价值,如健全工会组织、建立多层次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制定有效运行的制度框架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缓解日益尖锐劳资矛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社会治安与以往时期相比,其形式和内容都表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应改革传统警务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通过从"民生"导入,构建"民意警务";从"问题"导入,构建"环境警务";从"成本"导入,构建"效能警务";从"和谐"导入,构建"生态警务",实现警务工作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乞丐们或在"鸡毛房里似鸡眠",或在"火房"里男女混居;普通市民"有缀报纸为衣者","有夫妇共一裤者";没落旗人"穷到尽头,相对自缢";都门首善之区"竟成贫民业聚之窟",内外九城"号寒啼饥者触目皆是"。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它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首先提出要"以苏为鉴",并在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等七大关系中提出了与苏联不同的方针政策,同时在其他三大关系中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遗憾的是,毛泽东后来严重背离了《论十大关系》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正确思想,逐渐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给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然而,《论十大关系》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正确的宝贵思想被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所继承并发扬光大。可以说,《论十大关系》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有关"阶级联盟"和"政党联合"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战线"、"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等理论,并建立起作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新理论和新制度的提出和实践,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内容,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实际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出体现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政党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2.
曹明 《求索》2010,(6):237-239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国情,科学继承与创新发展了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提出、实践并论证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虽然由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以及民主决策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过早地结束这一政策,但在改善劳资关系、巩固与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以及实践形式创新等方面依然彰显着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国家资本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中苏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一成 《湖湘论坛》2011,24(3):18-22,32
中苏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思想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基本上都是从消极方面来判断这种影响的,缺乏全面、客观的态度。中苏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影响,就是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从"以俄为师"转向了"以苏为鉴",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韩春 《前沿》2012,(16):94-96
劳资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现代全部社会体系依以旋转的轴心.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引发了社会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使中国逐渐步入现代社会发展的高风险阶段.而劳资关系在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在风险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使劳资矛盾与劳资冲突问题成为当前中国最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系统研究劳资关系治理机制,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3,(10):60-6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是对人类的特殊群体———农民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源于两者皆以"人"为其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性。  相似文献   

16.
劳资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日益严重的劳资冲突表明劳资矛盾已经是目前我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劳资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危害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因此,正确处理和协调劳资关系,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孙中山先生关于"节制资本"的思想对于协调劳资关系、克服劳资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里,节制资本,协调劳资关系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但在充分发挥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调节和均衡作用方面,我们的政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对政府的职能进行改革和改进,而首先最根本的是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执政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吴翔 《求索》2010,(10):190-192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共有8个汉字版本。其中大陆有5个,1927年"商务本",再版两次;1955年"三联本"大陆传布最广,再版3次;1985年"中新本";1990年"上海书店本";2003年上海古籍"插图整理本";台湾有两个,学生书局1962年、1964年本,后者是善本,再版3次;香港一个,1964年香港太平书局本。诸本皆宗"商务本",各有不足。大陆"三联本",限于政治意识形态,摒弃"自序",代之以戈宝权前言,开删改之先例;2003年"插图整理本"惑于商业意识形态,更是肆意破坏,删掉达1/3,是诸本中最恶劣者。目前《中国报学史》应当,并且能够产生新的足本善本。  相似文献   

18.
谭会乐  许兵 《传承》2012,(4):38-39,77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四个动力论是一个前后相继、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从实践上看,这是对当今世界和中国所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变革所作出的积极的判断和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不断深入演化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劳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不管是工人群体性事件的规模、频率,还是信访和劳动争议仲裁的发展趋势,都显示出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劳资关系已处于一种持续的紧张状态.在这个背景下,今年7月份发生的吉林"通钢事件"不能说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对于这起因国企改制诱发劳资矛盾而酿成的群体性冲突,有的学者甚至称其为"中国劳资关系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工人的利益表达超越了体制内的协商渠道?劳资矛盾何以演化、升级为激进的暴力冲突?  相似文献   

20.
知识考古学:话语与陈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彬 《求索》2010,(6):224-225
本文叙述了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了知识考古学的两大理论支柱——话语和陈述,深入讨论米歇尔·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三要素"权力、话语、知识"与勒菲弗尔文化研究外部操控三要素"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观",集中讨论了建国17年外国文学读本选择的偏向性以及相关文化政策的制定。说明这期间的文学现象是"知识考古学"在中国当时具体社会条件下而产生的具有特色的范例和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