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边沁功利主义反对自然法思想,不仅批驳古典自然法思想的两个核心要素: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权利,还批判了自然法学说自古希腊以来所坚持的法律命题:自然法高于实在法,违反自然法的实在法无效.法律实证主义萌芽于边沁的功利主义,并以分析法学的形态在方法论上继承边沁的功利主义,其实质是法律的科学化.现代社会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人类社会高科技的发展超越了人类理性测度的范围,致使法律实证主义陷于"科学理性的困境".边沁功利主义为走出困境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性论题--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2.
霍布斯、洛克等思想家提出的自然权利理论是启蒙时期权利优先性观念的体系化表达。在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起源的关系中自然权利先于自然法,自然法以自然权利为基础;在自然权利的内容中体现着生命权的不可剥夺,自由权的排他性以及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在自然权利的目的和价值中弘扬着人的自由、平等之主体性,并成为构建契约社会的理论基础。自然权利理论将权利置于社会价值的首要或优先地位,从而确立了权利优先性的自由主义权利观念。  相似文献   

3.
练琪  李延 《人大研究》2006,(5):18-20
一、迁徙自由的内涵和历史沿革何为迁徙自由?这是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古典自然法学派是现代西方法律的奠基石,其代表以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古典自然法学派“创立了迁徙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并开创了宗教和思想自由的时代。”[1]迁徙自由是现代文明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自由权利。广义的迁徙自由一般是指公民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自由离开原居住地到外地(包括国内和国外)旅行或者定居的权利;狭义的一般是指公民在国籍所在国领土内自由旅行和定居的权利。关于迁徙自由,国内外学者主要有以下观点:一种是把它视为人身…  相似文献   

4.
于威 《传承》2008,(18):122-123
自然法思想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的核心思想。西方自然法思想经历了古希腊罗马自然法、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古典自然法及现代自然法几个发展阶段。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产生、发展、衰落和复兴表明了,对公平、正义、权利的追求是人类永远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自然法思想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的核心思想.西方自然法思想经历了古希腊罗马自然法、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古典自然法及现代自然法几个发展阶段.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产生、发展、衰落和复兴表明了,对公平、正义、权利的追求是人类永远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王铁雄 《前沿》2010,(7):66-73
普芬道夫遵循古典自然法思想和格劳秀斯的观点,在人类维系自我生存的自爱的自然本性观基础上提出了自然财产权理论:他认为原始共有财产权及从中发展出的私有财产权都是每个人所享有的自然权利。而私有财产权的产生则是基于人类明示或默示的普遍同意。并指出私有财产权固有的排他性与综合性特征。而且,普芬道夫进一步指出,财产权作为每个人享有的一种自然权利,还应包括在极端紧迫的情况下每个人享有利用物品的必需权。但是,普芬道夫认为,这种必需权存在一定的限制,以利于鼓励勤劳、消除懒惰、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样,他就被引向了接受奴隶制度的自然性。因而使自我保存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必需权失去了其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社会的自然法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荣  张华 《前沿》2006,(6):183-186
人文关怀思想贯穿着西方自然法的各个阶段,经历了古代自然法、古典自然法与新自然法的复兴三个阶段。它的内涵丰富而深厚,其社会价值尤其值得关注和探究。自然法的人文关怀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对提倡尊重人、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蒋永甫 《传承》2008,(12):132-134
政治学说是政治思想家或政治理论家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建构起来的系统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近代西方政治学说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包括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和政治国家在内的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古代朴素自然法到中世纪神学自然法,再到近代古典自然法、现代新自然法,自然法思想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悠久的变迁史。而且,在历史上,自然法以其独特的思想和精神,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新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登特列夫在《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一书中,对自然法的价值、功绩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解读。跟随登特列夫探索自然法的足迹,感悟自然法的理论魅力,找寻自然法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0.
支配自然的思想同人类中心主义一样被指责为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英国的本顿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中包含着支配自然的逻辑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提出用"适应自然"取代"支配自然".格仑德曼与本顿针锋相对,提出马克思是从人的生存现实、理性对待自然、人的利益和需要、人的解放四个层面来理解支配自然,这样理解的支配自然是不会造成生态问题的.这场理论交锋深化了对支配自然思想的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在人类中心主义和支配自然问题上所陷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洛克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他的政治哲学主要体现在《政府论》和《自然法论文集》当中。在洛克看来,人类只有从经验自然主义出发,才能洞悉自然法的奥秘,它作为一种普遍的逻各斯寓于人的共同理性当中。人类只有效法神圣的自然律法才能获得自我救赎,避免走向痛苦的深渊。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理论包罗万象,法治思想是其理论体系一个重要的侧面。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形形色色的社会契约论成为西方法治思想基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继承与批判自古希腊以降的自然法学派法律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部分,超越了康德的抽象理性与抽象的人的理论范畴,把现实的人作为法治的主体,提出了实践而非康德的纯粹理想抑或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运动是达致人类法治社会理想图景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3.
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及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理论渊源于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尤其是斯多葛学派.他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衍生出关于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理论,探索摆脱"自然状态"从而进入政治社会的原因、途径、方式以及设计政治社会的结构.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在其核心财产权的论述中主要论证了资产阶级追求无限财产的无限权利.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一 王亚南先生指出:“斯密是以自然秩序的思想贯串于其全书各篇的。”要确切了解其思想,首先要对“自然秩序”概念有所理解。自然秩序思想被认为是“整个18世纪的思想的柱石”,是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思想领域的反映。近代启蒙运动的一批有影响的思想家,几乎都对“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法”等概念作出过阐述。约翰·洛克认为,人类进人文明社会以前,曾存在过一种自然状态,由于自然法的支配作用,自然状态是一种有秩序的状态。他们所说的“自然法”并不是以强制性规范为特征的法律制度,而是  相似文献   

15.
康德提出的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之命题,虽然为人在社会面前的自由争取到一块地盘,却根本否认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认为人在自然王国里完全被生物法则所支配,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康德这一命题的要害之处在于,为现代人掠夺自然的不法行为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辩护。因此,要证明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道德合理性与生态正当性,就必须首先破除康德在自由王国与自然王国之间制造的鸿沟,不仅阐明自由能够进入自然王国,更须澄明人在自然面前的生态自由优先于人类的任何其他自由。保证生态自由对其他自由的优先权,才能避免人对自然的盲目性,避免社会自由对生态自由的殖民化,使人真正逍遥于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16.
许婷 《人大研究》2006,(10):23-25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进行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迈进的尝试与努力,而有限政府的理论渊源为我国的现实选择提供了方向,即以宪政制度来制约政府的权力、规模、职能及行为方式,实现政府与市场、公民和社会的合理、良性互动,从而使得政府权力的运作获得合法性。一、有限政府的理论渊源有限政府理论基于人性“幽暗意识”的假定,从早期以格老秀斯、霍布斯为代表的自然权利理论,发展到洛克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分权制衡理论,后经哈耶克为代表的自发秩序理论、布坎南为代表的政府失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逐渐构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1.…  相似文献   

17.
人们普遍认为希腊哲学尤其是斯多噶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罗马法文本中的确存在大量关于自然法的表述,然而罗马法上的自然法与作为一种高级法的自然法思想的意涵却是大相径庭,它所表达的只是一种被习俗化的"自然理念",立足于希腊自然法哲学研究罗马法的生成演进已经误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希腊文化或者更具体地说斯多噶哲学对罗马法的影响果真如学者所描述的那样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吗?在此问题上,学者们是否存在某种严重的偏见或误解?基于此种疑问,本文拟对罗马法上的自然法思想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所谓权利乃是社会主体在法律框架内享有的自由行使自我意志的一种行为权限或资格。在政治共同体中,所谓意志的自由不能超过法律覆盖的边界,且每一种意志自由的行使都必须与其他人的意志自由相协调。法权是否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的最高权力就成为衡量和检验这个国家古典性或现代性的根本尺度。义务行为与权利行为一样都是出现在法律制度产生之后的人类社会中。如果一种意志行为,其中的理性力量战胜了各种非理性成分的力量,控制了意志的方向,基于这种心理机制的"分内"行为就是义务行为。义务行为并非出于本能或意愿,而是出于理性制导。在现代法权下,权利和义务的数量是对等的,有多少种权利就必然有同样数量的义务。权利行为是利己不害他的行为,义务行为是利他不害己的行为,两类行为的总和构成人类的全部正常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历史上,自然法学说影响广泛,但也存在理论缺陷。近代自然法的"理性"根本上只是单个人的理性,是纯粹的主观性,不具备真正的普遍性。黑格尔重点批判了近代自然法的普遍性缺失之弊,这一批判具有合理性。在当代自然法复兴过程中,新自然法特别是富勒的"程序自然法"学说注意到了近代自然法在普遍性上的缺陷,但没能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伦理"、"承认"等思想为根本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了出路。  相似文献   

20.
张啸 《求索》2012,(6):190-192
18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驱动力,西方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以后人们为摆脱教会统治,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而兴起的思想运动。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把科学和理性置于前所未有的高位,理性的地位以至于超过了人性,并以此形成了一系列近代理念:诸如人的主体性、机械化的自然观、自然被人驾御等。因为片面地追求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功利思想,理性的正面意义已经从唤起人类智慧背离为异化人文主义的思想。批判理性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它的批判和否定的功能,重视人和人的存在,关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作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原则从宗教束缚中解放了人性,确立了人的价值。但过度的理性反思反而变成了对人性的新的束缚。工具理性的思想将对自然的控制转移为人对人的束缚,压抑着本该得到解放的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