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众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商业银行在推广供应链金融过程中,需要对供应链金融的特定风险进行管理,以增强供应链金融的适应能力。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构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核心企业道德风险。二是中小企业物权担保风  相似文献   

2.
蔡丛光  刘轶 《求索》2012,(1):23-25
有色金属行业供应链融资的关键是以核心企业的信用规模作为驱动,进行"信用共享",为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增级",提高产业链的凝聚能力。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将有色金属行业供应链分为上下游,模拟演示了有色金属行业供应链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和银行的行为。本文提出:核心企业依据自身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建立合适的供应链融资体系;核心企业和银行共建信用评价规则;强化供应链融资中的风险控制,建立阻隔风险传染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新型手段,供应链管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该文就供应链全球化、供应链敏捷化、供应链绿色化、供应链柔性化和供应链集成化五种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指出供应链管理理论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南洋 《求索》2008,(9):27-28
建立了一个由风险网络和风险扩散计算流程构成的供应链风险扩散模型,然后分别从风险因素、节点企业和供应链网络三个角度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并以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模型在供应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物流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跨国公司都纷纷开展了供应链风险研究。在供应链中,信息流覆盖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在供应链传递过程中的扭曲失真,供应链牛鞭效应将不可避免。然而,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将可以实现供应链的风险分担。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了供应链结构中节点企业的优化博弈就是进行充分的供应链信息共享,这是降低供应链风险,确保供应链效率充分发挥的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6.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综合考虑这两大问题的具体体现。本文在分析了绿色供应链与质量管理关系的基础上,说明了怎样将绿色供应链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结合,并系统地分析了在绿色供应链整体、绿色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及绿色供应链衔接点处应采用的质量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为满足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创新的金融业务,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供应链条上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银行等各参与主体的多方共赢,这项金融业务能有效破解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供应链融资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不容忽视,需要银行针对不同融资方案加强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上存在风控机制不成熟、融资效率低、准入门槛高等制约因素。解决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综合评级制度,在建立评级制度时可以参考传统信贷业务的评级方式,设计出可行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级体系。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效率和门槛问题的方案是围绕供应链建设集交易平台、银行、流动信用担保、物流平台为一体的综合化网络金融平台。  相似文献   

9.
唐斌  陈传康 《求索》2010,(10):50-51,38
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处于新兴阶段,对于服务供应链的行业应用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将供应链理念引入商业银行管理中来的探讨更少,本文尝试从对供应链理念的理解出发,在破除商业银行供应链认识障碍的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的应用环境,提出"商业银行供应链"的新概念,并对其作多角度的剖析,同时运用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寻求综合优势,提高管理绩效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物流管理演进的角度揭示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及其主要内容,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供应链管理的主要要素和条件,随后进一步分析供应链管理的流程构造。  相似文献   

11.
张天平  刘友金 《求索》2011,(9):79-80,217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后能否达到此目的的关键是转移后的产业能否融合当地的传统产业,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转移后产业供应链能否与当地产业供应链实现无缝连接,如果成功就能实现产业升级。本文主要研究转移后产业实现产业供应链的现实必要性,从供应链资源共享和适宜产业方面研究了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的路径,并提出了承接地的产业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是指企业的产品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开始,到生产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整个过程,由于这个过程像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故称之为供应链①。简单地说,供应链就是通过制定并实施共同的愿景,将相关企业组合成一个具有特殊竞争力的团队。供应链管理(S u p p l y C h a i nManagement,SCM)②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联接上游与下游企业而形成的组织网络,通过该网络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供应商…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电子政务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建立的风险因素分析框架,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因素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以问卷为主的方式进行统计调查得到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识别出电子政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风险因素。选择所识别的关键风险因素,运用路径分析方法,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因素与风险后果之间作用的路径进行分析,揭示了电子政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4.
邓宁  张守凤  刘加顺 《前沿》2003,(8):41-4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瞬息变幻的市场环境 ,为此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目前在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及实践方面大多集中于如库存控制、物资采购、敏捷性制造等方面的局部性的研究 ,本文试图以系统论的观点对供应链及其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以供应链管理思维来运作物流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标志。铁路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托铁路资源优势,延伸铁路物流服务供应链,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一体化、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逐步形成融入客户服务的物流供应链,实现"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一、供应链管理对提高铁路运输效能至关重要供应链管理要求铁路运输企业以适应客户生产发展、提高产品服务承诺兑现率、降低物流总成本、合作双赢为目标,融入客户供应链管理。深层次地研究供应链管理在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在连接农户与现代农村金融市场方面效果显著,但其理论研究和具体实施均存在不足。供应链金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民合作社与供应链金融自有其耦合的内生与外生逻辑,相互嵌入后的多维减贫也有其直接和间接机理。目前,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的落实面临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涉农保险制度体系不完善和涉农供应链稳定性不强等现实困局,需要从合作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和管理服务机制三个方面探究提升路径,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黄健 《前沿》2012,(8):77-78
供应链管理战略控制存在着对信息和竞争情报的需求。竞争情报需要把相关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和技术作为一种分析工具,逐渐融入企业的业务运作中。文章分析了供应链管理战略控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中的竞争情报需求。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管理以顾客为导向,将整条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和资源,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供应链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供应商的合理选择,是优化整条供应链的关键所在。一、供应商选择的风险分析在选择供应商成为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会形成许多无法回避的风险。客观地认识到这些风险的存在,在选择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手段降低风险,并进行有效的管理防范风险的加强,是实现供应链优化的重要环节。(一)绩效风险。绩效风险主要涉及到供应商的能力问题。核心企业通常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与其…  相似文献   

19.
刘伟华 《人民论坛》2022,(7):106-110
2021年以来,美国供应链危机愈演愈烈。从供应链运作本身视角来看,美国供应链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供需匹配失衡导致的牛鞭效应、产业配套薄弱导致物流运作效率低下、进出口供应链失衡导致港口成为问题爆发点、港口服务供应链缺乏政府集成监管。美国供应链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正在日益显现,对此,要防止供应链系统性风险,发展近岸供应链成为大势所趋;加强高端产业链布局,实现战略物资的自主可控;加强中长期预测与内销监管,实现生产物资的供应链产能可控;提前进行产能预警,确保全球海运服务链运能平稳过渡;加快海外仓智能升级,构建智慧供应链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一个成功的绿色供应链应该从企业、行业以及社会这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它应该涵盖制度设计、流程整合、技术改造等诸多方面措施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