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博超  朱方明 《求索》2011,(4):46-47,50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集群,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长株潭城市群现阶段"两型"产业集群建设面临问题分析,论琢发展"两型"产业集群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不可或缺性,对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系统性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政府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正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抓好资源节约工作,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欲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有效途径。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重构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过程,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  相似文献   

3.
焦泰文 《政策》2007,(8):36-36
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加强农业节能减排,是遏制农村环境污染、推进农业资源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胡建  李明贤 《湖湘论坛》2010,23(3):35-39
两型农业不同于一般的农业发展理念,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兼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农业发展观念。它的内在动力缘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型农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进步有较强的作用,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作用于两型农业,从而促使两型农业的不断向前发展。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农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好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形势、主要形态、功能定位、动力源和效益状况五个维度,才能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深入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载体和路径,也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要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向纵深发展,从生产领域向流通、消费领域延伸,培育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循环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前瞻     
《创造》2011,(5):19-19
"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成为切入点据工信部相关人员介绍,中国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提倡节约,重视环保,反对商品过度包装”的指示精神,引导和鼓励公众选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自觉抵制过度包装等资源浪费行为,充分发挥中央国家机关在遏止商品过度包装方面的表率作用。2月26日,国管局向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及全体工作人员发出倡议书。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生态小区"建设,就是从改善人的生活、消费等行为方式出发,以节能、环保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培养人的生态文明意识为重点,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基本生活单元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生态小区"(或"生态社区")建设应该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切入点和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工业化和城镇化,必须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必须在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前提约束下发展经济。如果把投资、消费增长、经济发展与两型社会两者对立起来,或片面强调投资与消费增长,片面强调工业化和城镇化而不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或者片面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而不加速投资与消费增长,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都是不可取的。武汉必须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其中转变投资与消费模式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姜铁兵 《学习与实践》2009,(12):139-144
“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两型水务”,建设滨江滨湖生态城市,必须坚持可持续治水思路,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体系构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转变发展方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管体制机制,以“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服务“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09,(1):42-42
创业风险投资不仅是一种融资渠道和管理模式.也是一项具有独特功能的制度。当前。我省要将科教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资源节约技术进步类型与选择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资源节约与利用技术水平,推进资源节约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必须依据中国国情,选择能够最有效节约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资源节约技术进步类型与模式,培育和形成有效的资源节约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加快资源节约技术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袁卫 《今日浙江》2015,(2):24-25
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农业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2014年,浙江从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四季歌"里,不断激发改革创新的动力;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资源束缚中,不懈寻找集约发展的突破口,在迈向绿色农业强省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  相似文献   

14.
主体功能区划分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宏观制度创新,主体功能区实施是最有效的结构调整,主体功能区布局是最高层次的统筹城乡发展。因此,主体功能区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5.
王辉  刘茂松 《求索》2011,(4):79-80,38
都市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是对都市农业为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目标作出实际贡献的一种评价。本文从都市农业功能、特征以及"两型社会"建设对都市农业发展的要求出发,构建了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现代化水平四个方面共24项指标的都市农业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各项指标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郑彤 《长江论坛》2008,(4):93-95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必须在全社会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因为,绿色消费是符合生态文明理念、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推动绿色消费,鼓励人们消费选择绿色食品、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等,以增加对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可以从源头上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倒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生产,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从当前的消费现状来看,在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5)
<正>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力逐渐减弱。南京立足都市发展大格局和山水田园资源禀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功能多元"的都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提质增效增收成效显著。2015年南京市被整体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  相似文献   

19.
正绿色消费是符合生态文明理念、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推动绿色消费,鼓励人们消费选择绿色食品、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等,以增加对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可以从源头上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倒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生产,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为促进绿色消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应从完善相  相似文献   

20.
刘兆征 《前进》2008,(11):49-5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把它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从全局币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