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最新成果,其核心意蕴体现为:从民主主体上看,它是涵盖广泛社会成员的人民民主;从民主内容上看,是民生与民主交互发展的全面民主;从民主形式上看,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互协调的包容民主;从民主样态来看,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辩证统一的道义民主。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发展目标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阶段,党不断带领人民探求民主、实践民主、完善民主、创新民主。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神动力;又要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更要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与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概念体现了源自西方理念的协商民主内容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载体形式之间的结合。在理论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内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也源于西方与中国之间的差异。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入发展,从协商目的而言,要使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协商民主的一般目的和价值相适应;从协商主体而言,要让协商民主主体与代表制之间相平衡,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协商民主主体平等之间相协调;从协商程序而言,就是要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其与协商民主所要求的程序正义相契合。  相似文献   

3.
西方舆论为"占中"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但仔细看来,这其实是"皇帝的新装"——一场发生在香港的践踏理性、破坏法治、对抗政府的街头骚乱,这才是"占中"赤裸的真相。西方媒体以民主对"占中"穿凿附会,不仅令人难以接受,而且反映了西方民主理念的空洞化与功利化,反映了西方民主价值的衰落与倒退。  相似文献   

4.
多元社会民主生存需要政治共识。在西方政治民主语境下,利普哈特共识民主因其政治权力的共享性、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和暴力控制以及实现人民权力而有利于促进政治共识;罗尔斯的协商民主虽有从道德领域到政治领域的转变,但它所强调的制度正义、分配正义和平等论辩仍有利于政治共识的创造。两种民主思想目标一致,实现目标的方案虽层次不同,但仍相互联系和促进。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政治共识,研究利普哈特共识民主和罗尔斯协商民主,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民主理论研究的新转向,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开展了大量有关协商民主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学者所探讨的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并非同一对象。本文回顾了西方协商民主与中国协商民主概念提出的过程,认为中西方协商民主在概念内涵、兴起的实践基础、理论地位、协商的制度与形式以及参与主体的平等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二者在价值追求与实践功能等方面也有契合之处。针对中国协商民主的现状,提出了推动中国协商民主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主的实质必须通过民主的形式加以落实。如同公有制需要多种实现形式一样,社会主义民主也需要多种实践形式。中国目前存在诸多民主形式,以选举为核心的民主形式与其他民主形式必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中国要依据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积极探索、丰富和完善各种具体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7.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多元社会的挑战,西方学术界逐渐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国内一些学者将西方的协商民主引入中国,视之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协商不但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而且已经在实践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同时我国的协商与西方所谓的协商民主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该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但同时必须从国情出发,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一直都在追求中国特色而避免走前苏联东欧改革同样的道路,尤其是在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昭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路径:即坚持基层民主与国家层面的宪政民主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宪政民主与基层民主是两种不同的民主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二者又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并行不悖的两种基本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概念体现了源自西方理念的协商民主内容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载体形式之间的结合。在理论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内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也源于西方与中国之间的差异。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入发展,从协商目的而言,要使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协商民主的一般目的和价值相适应;从协商主体而言,要让协商民主主体与代表制之间相平衡,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协商民主主体平等之间相协调;从协商程序而言,就是要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其与协商民主所要求的程序正义相契合。  相似文献   

10.
西方民主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协商民主、强势民主以及电子民主等参与型民主理论与实践是对冲击的回应.民主政治应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应当充分重视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影响,重视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参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永前 《前沿》2013,(10):26-28
胡锦涛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博大精深。作为尝试,本文对胡锦涛民主政治建设思想作了八个方面的解读。即:民主政治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及其在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政治保障和根本特征;民主政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四大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取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国样式"及基本路径。民主政治作为一种观念文化形态的东西,有其普遍性原则,但具体实现形式可以且应该具有多样性。本论认为,胡锦涛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充分借鉴与吸收了人类民主政治文化的合理内核,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民主政治建没思想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党内民主建设的意义决不限于共产党自身,必然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的价值取向,也是推进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有效的制度形式。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领导与被领导、执政与参政和相互监督的关系,揭示了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发展党内民主对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正确认识和把握多党合作中的政党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而非西方世界所独有。当前,欧美的民主实践不仅受到批评,而且日益成为令人担忧和失望的对象。其原则也不能免于被批评,福山历史终结论的预测远非事实。民主不是西方的发明,中国关于民主的讨论也不是对西方的简单复制,中国的政治文化本身适宜于民主的发展。我们不仅将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去了解,而且还要与其对话、向其学习以及共同学习,以拓展研究视角并合力形成新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网络民主在中国的特定发生逻辑和特殊意涵。通过大量实例列举,指出网络民主既可以促进代议制度,也可以削弱代议制度;二者之间既可能相互竞争、相互取代,又可能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论述了网络民主推动代议民主的路径,中国代议民主改革的优选之路是让网络民主与现实代议制度相对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激活现行代议制度框架内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党内程序民主的体系化建构是党内民主发展中的"短板",必须尽快实现突破。推进党内程序民主的体系化建构,前提是要从界定党内程序民主的概念、基本特征、价值理性入手明晰其理论内涵;关键是要在剖析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厘清党内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的关系状态;中心是要从党内纵向民主程序的建构、党内横向民主程序的建构、党内权力民主程序的建构、党内权利民主程序的建构等层面把握党内程序民主体系化建构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人民民主本质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践特点的新概括,是以人民为核心价值导向,强调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实践动态过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实践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特征揭示了中国式民主对西式民主的超越,也为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方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以及协商民...  相似文献   

17.
著名政治学家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中,界定了价值民主和事实民主,并认为二者的统一是推进民主发展的重要原则.在民主理论的讨论中,关于民主的目的与手段之争、民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西方民主模式与各国民主发展道路之争等,往往源于对价值民主与事实民主的割裂.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既要关注价值民主,重视民主理念、民主意识的培育,又要关注事实民主,重视经验、技术和操作层面上的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叶剑锋 《湖湘论坛》2010,23(6):119-121
达尔的现实民主指的是自17世纪起,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民族国家的大规模代议制民主。达尔的现实民主是实现了与理想民主相分离,祛除了价值约束的程序民主。但达尔认为,不能因此认为程序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抛弃道德义涵,不能因为公正的民主程序产生了不公正的后果而断言正义的要求与民主的程序相矛盾。民主作为程序,是一种预设了价值诉求的程序。民主过程预设了广泛的基本权利,民主本身就是权利。  相似文献   

19.
曹月柱 《电子政务》2015,(1):105-112
网络民主之于中国,欢呼者有之,质疑者有之,理性研思者有之。一路走来,从基本内涵、特征与价值到之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再到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境遇与路径探索,都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择其研究焦点综而观之,网络民主正在成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深化。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坛》2011,(3):32-33
程竹汝2011年1月17日在《学习时报》上撰文《寻求民主实现形式的最优次序与重心》认为,选举民主、议会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等不同民主型现形式,各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社会的所谓政治发展特色也就是上述民主实现形式表现出的不同的结合方式。因此,对于当前中国的政治发展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